115 且行且戰五百里(下)(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2911 字 2020-06-20

次日拔營,行近長平。

荀貞望到長平縣的城門大開,城外的野地上聚集了大批的流民,幾個穿著黑衣、帶著印綬的縣吏正在流民中指揮人熬粥,這是長平令奉駱俊之命在收容、賑濟流民。從皇甫嵩的中軍里出來了二百多步騎,推著數十輛車到縣外,把車子交給縣吏,卻是皇甫嵩投桃報李,為答謝陳王劉寵和陳相駱俊的贈弩,特從軍中撥出了些軍糧送給長平縣,以助其賑濟災民。

荀貞望著這一幕,頗是感慨,對左右說道:「皇甫將軍知兵善戰,戰無不勝,更難得的是愛惜百姓,愛民如子,真我漢家棟梁。」

潁川、汝南近二十萬黃巾軍,兩個月內就被悉數平定,這泰半是皇甫嵩的功勞,說他是漢家柱石,力挽狂瀾也不為過。神速地平定叛亂是一方面,愛民如子則又是另一方面。相比平亂,愛民更是難得。荀貞心道:「朝廷分兵兩路,一路討冀州,一路討潁川、汝南。盧植在冀州與張角鏖戰經月,屢戰不勝,而朱俊早前與潁川波才戰也是大敗,這幾個出征帶兵的將軍里,皇甫嵩功勞最著。也是黃巾不能成事,漢室還不該覆滅,故此才有皇甫嵩這樣的人傑存在啊!」

原本的歷史中,盧植久戰不勝,朱俊先敗於潁川波才,又頓兵於南陽宛城,只有皇甫嵩連戰連捷,先平潁川,再平汝南,接著又平定東郡,最後又擊敗張角兄弟,平定了冀州。可以說,黃巾之覆滅,八成都是滅在皇甫嵩的手上。要非有皇甫嵩,這黃巾軍不定還得亂上多少年!

既用兵如神,又愛民有令名,荀貞在敬重皇甫嵩的同時又對他深深忌憚亦不足為奇了。

過了長平縣,行有十余里,皇甫嵩遣人來召荀貞。荀貞趕去中軍。皇甫嵩沒有坐車,騎在馬上,由親兵、將校們簇擁著正、隨軍而行,見荀貞來到,示意他近前,笑道:「這兩天行軍如何?」荀貞落後了皇甫嵩一個馬頭,答道:「陳國境內無黃巾賊,這幾天行軍甚是輕松。」

皇甫嵩遙指前路,說道:「再北行三十余里就要出陳國境,進入陳留郡了。你我便在前頭岔路上分兵,我北去經扶樂入陳留,你轉往東北方向,經陽夏去陳留郡吧。」

這是前兩天定下的方略。荀貞應諾。

皇甫嵩叮囑交代,說道:「陳留郡內雖也無大股的黃巾賊,但小股的賊寇頗多,你入陳留後行軍、扎營都要循規蹈矩,不可大意。你在潁川、汝南立下了諸多戰功,今也是威名在外,可不要被陳留的小寇偷了你的營。」

荀貞應道:「是。」

皇甫嵩問道:「可有什么缺的東西需要我補充給你么?」

荀貞說道:「昨夜得將軍百弩之賜,貞已是喜出望外,別的東西都不缺了。」皇甫嵩點了點頭,說道:「既如此,你就帶你部人馬去吧。」揚鞭前指,「你我在東郡會合!」

荀貞應諾,行了個禮,轉馬歸本部,把皇甫嵩的將令傳下,帶本部三千余人脫離了大部隊,沿著岔路向東北而行。

離開主力後,因為兵馬少,行速加快,行不過四五里,前頭一條大渠攔住了去路。

此渠即鼎鼎大名的鴻溝,是最早連通黃河和淮河的運河,興修於戰國之時,楚漢相爭時這里是楚軍和漢軍的分界線,漢人稱之為「浪盪渠」。渡過此渠,再行不到二十里,日落前到了陽夏。荀貞也如皇甫嵩一樣,沒有率部進城,而是在縣外安營,住了一晚,次日繼續行軍。

行才兩里,為先鋒前驅的何儀遣人來報,說發現了一股賊寇,有二三十人,大約是因見部隊行軍經過,正在倉皇東遁,問荀貞:「追不追?」荀貞想了一想,令道:「過了前邊渦水,再行十幾里就是陳留郡了。賊寇只有二三十人,不需勞師興眾,不必去管他們,只管前行就是。」

何儀接了命令,催促部眾快行,到了渦水岸邊,一面分兵先行渡河警戒,一面備下船只等待荀貞。荀貞率主力到達,全軍渡河。過了渦水,再行十余里,即是陳留郡界。渡河的時候耽誤了點功夫,這會兒快到傍晚了。荀貞令各營就地駐扎,召來諸將,召開軍議。

許仲、劉鄧、何儀、典韋、陳到、江禽、陳褒、荀成、辛璦諸將齊至。

帳篷還沒搭起,眾人就圍著荀貞席地而坐。

荀貞環顧眾人,笑對辛璦說道:「玉郎,怎么無精打采的?」

別的諸將都是正襟危坐,獨辛璦坐姿懶散,他靠著旗桿,無聊地擺弄著拍髀短刀,說道:「連日行軍甚是無趣,在這陳國境內連一股盜賊也沒有遇到,真是無聊透頂。」

荀貞哈哈笑道:「先前與皇甫將軍分兵前,我軍兩萬余人,分兵後我部亦有三千余,又有哪一股不開眼的蟊賊會主動撞上來呢?渡渦水前,何儀倒是碰上了數十賊寇,不過人數太少,不值得咱們剿滅。玉郎,你也不必無精打采,前頭就是陳留郡,陳留郡雖亦無大股黃巾,但是小股的流寇卻是不少,有你用武的時候!」

辛璦說道:「最好如此!」

閑聊幾句,荀貞言歸正傳,說道:「依據軍報,陳留郡內並無大股的賊兵,但小股的賊寇不少,或三五百人,或七八百人。皇甫將軍令我部為別部,獨行一路,……。」

他指著鋪展在地上的地圖,對諸人說道:「計算時辰,皇甫將軍此刻應該快到扶樂了。依照先前定下的方略,皇甫將軍會於明天上午率主力從扶樂進入陳留郡,入陳留郡後,他將會分兵略扶溝、圉縣、尉氏、雍丘等陳留郡西部諸縣,將這些地方的賊兵剿滅後再進至陳留縣,屯兵休整一日,再北行至小黃,渡河(黃河)北上,入東郡西境。」

諸人聚精會神地著他在地圖上畫出皇甫嵩的行軍路線,聽他講皇甫嵩的分兵方略。

江禽問道:「我軍的行軍路線是什么?」

荀貞指著地圖,說道:「我部從陽夏出陳國境。現我部已過陽夏,並渡過渦水,再前行不遠就是陳留郡了。入陳留後,我部轉向陳留東邊諸縣,先去己吾,……。」說到這里,荀貞停了一下,笑對典韋說道,「老典,據情報,己吾沒有大股的賊兵,等咱們到後,你可以回家去。」

典韋是陳留己吾人,他應道:「是。」說道,「離家多日,我還真是想念老母了。」

荀貞點了點頭,接著剛才的話題說道:「過己吾後,我部經襄邑去外黃,再去濟陽。據情報,外黃、濟陽都有大約數百的寇賊,等消滅了這兩股寇賊,我部在陳留郡的作戰任務就算完成,跟著便是渡河北上,經長垣入東郡了。」

辛璦問道:「入東郡後呢?」

「據報,東郡黃巾賊渠帥卜己已把主力收縮到了郡東北,但是卻也在東郡與陳留郡的接壤處留下了不少賊兵,以試圖阻我軍入境。入東郡後,我部先將與陳留接壤處的黃巾賊掃清,然後就在這里等待皇甫將軍的主力到。」他說著,手指在地圖上一點,諸人去,卻是韋鄉。

荀貞部人少,三千余人,行軍的速度肯定比皇甫嵩快。皇甫嵩以他為別部,一則是為了節約時間,能快一點掃清陳留境內的小股寇賊,二來也正是想讓他先入東郡,為大軍入境掃清障礙。眾人跽坐按劍,齊聲應諾。荀貞問道:「都清楚了?」眾人答道:「清楚了。」

荀貞頷首,說道:「今晚咱們就在這里休息,明天三更造飯,五更拔營,天亮時進入陳留郡!」

諸人大聲應諾。

荀貞轉目何儀,對他說道:「入陳留郡後,依舊以你的汝南左營為我部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