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657 字 2020-06-20

電腦壞了,修了半個多月,剛修好,今天開始正常更,這月還是至少三十更。

——

荀貞訝然問道:「伯槐,卿為何事求助?」

「林得家中信,林從父為河內王太守收系,舉宗震怖,林實在無法,只能求到君侯這里,求君侯相助。」

原來是常林的從父被王匡給抓了。

荀貞心道:「伯槐是我的家丞,王公節不會不知,那伯槐的從父被他抓了,想來定是有緣由的。」因問道,「卿從父緣何被王太守收系?」

常林說道:「林從父家中有一徒客,因小事而觸怒了林從父,林從父遂撻之,結果被縣中諸生告之了王太守,王太守因將林從父收系。」

荀貞與荀攸、戲志才等對視一眼,皆覺錯愕。

所謂徒客,也就是佃農、食客之類,觸怒了東家,被東家打上幾下,作為荀貞來說,他對常林從父的這個舉動肯定是不贊成的,這是在仗家資欺人,可實事求是的說,確也不至於罪至被收系,——因為當下本來就是一個存在「貴賤等級」的社會,身為東家,別說打幾下佃農、食客,便是把人給打死了,觸犯了國法,只要有錢有勢也能遮掩過去。

可常林的從父卻竟因此而被收治了。

常林家在河內也算一個大族了,不看常家的面子,荀貞的面子呢?常林可是荀貞的家丞。王匡也不看?

細想下王匡到任河內郡以來的各種政令、舉措,他不看荀貞的面子也還真是一點兒都不奇怪。

為了給袁紹起兵籌措糧秣、錢餉,同時,也是為了鎮壓郡中的反對力量,樹立威望,王匡這些時在河內著實抓了不少人。王匡年輕時就和蔡邕交情不錯,其為人又有俠氣,輕財樂施,所以在士人中頗有美名,尤其在正值熱血年紀、仰慕大俠名士的年輕士人中很有威望,因此,他就以「諸生」,也就是在郡、縣學校里讀書的年輕儒士們為耳目,使之探伺郡中,無論士、吏、民,凡有過錯者,一概收捕之,考以錢谷贖罪,稍有延期未繳的便滅其宗族,已經夷滅了好幾個宗族了,常林的從父是正好撞在他的槍口上,也難怪常林的從父一被抓,他族中人便皆震怖,無有敢出頭營救的。

常林是實在沒有辦法,這才不得不求到了荀貞這里。

荀貞心道:「王公節竟真有如此酷烈!」

當年在潁川,有人說荀貞是酷吏,和今之王匡相比,荀貞自嘆不如。

荀貞對常林說道:「伯槐勿憂,我這就書信一封,立刻遣人快馬趕去河內,面呈王太守。」

說著,他鋪開紙墨,提筆給王匡寫了一封信,信中內容大概是:今州郡起兵,誅天下之賊,順應天時是也,河內表里山河、士眾民殷,占北國地利是也,倘使能任用賢人,再得人和,則於諸路義軍之中,王匡必能獨占頭籌,高立功名,常林從父素有清名於州郡,聞今以細過而被抓,恐王匡會失郡中人望,不利討董,因竊以為不如放了他,以示恩德郡中。

書信寫就,封了口,荀貞即叫人進來,命立即送去河內。

常林伏拜在地,再三致謝。

有了常林這一打斷,等他退出去後,荀貞等便不再討論董卓是否會退出洛陽,而改以議論當下的軍事。

曹操曾在給荀貞的信中說,說酸棗的那些人不思出戰,假以時日,用不了多久,必會因糧盡而散。荀貞、孫堅兩部聯軍現在倒是暫時不愁糧秣,他倆先後從孔伷那里弄來了不少糧食,可是荀貞卻也不能在潁川多留,孫堅還好,長沙太守已成了他的舊職,他而今是潁川太守,在潁川待多久都行,荀貞的本職卻還是廣陵太守,廣陵遠在潁川東邊數百里外,徐州又不安穩,郡外有刺史陶謙陰伺,而荀貞任廣陵太守這個職亦是去年才上任的,換言之,雖經過種種的努力措施,他在郡中盡管此時已算根基較穩,可卻也不能長時間在外,身不在郡中的。

所以,主觀上來說,荀貞是希望速戰的,希望能快點把董卓這事兒搞定,該撈的好處撈到,該得的名望得到,然後他就可以趕緊回廣陵,為下一步的群雄逐鹿做准備。

可是,客觀上來講,卻是萬難速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