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私家誰顧公家事 唇齒未必肯相依(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440 字 2020-06-20

陳登說道:「我亦以為荀廣陵兵入符離,其意必在彭城。」

陳登出身州郡冠族,本身又才華橫溢,年紀雖輕,然已顯露出有命世之才,自被陶謙辟拜為徐州的典農校尉以來,撫農墾田,修繕水利,成績斐然,深得陶謙的重用。

陶謙見他開口,心中甚喜,緩聲問道:「元龍,那以你之見,荀廣陵如真是意在彭城,該如何應對?」

「彭城相傲慢,數犯忤明公,固當懲之,可今荀廣陵既已兵入符離,以在下愚見,攻伐彭城這件事恐怕是不得不要緩上一緩了。」

陶謙不置可否,只「噢」了一聲。

陶商聽了這話,有點不樂意,說道:「陳校尉未免言過其實。」

陶謙問道:「怎么?」

陶商侃侃答道:「荀廣陵兵雖已入符離,可據報,這入符離的荀兵只有兩千人而已,帶兵之將亦非姜顯、荀成、辛璦等荀廣陵帳下的諸位上/將。寡兵弱將罷了,縱入符離,何足道哉?彭城相薛禮自恃郡富、器精,一向來不把父親放在眼里,多次犯上,早當懲之!豈能因荀廣陵區區兩千分兵之故,便就此打住,偃旗息鼓,班師而還?如果這么做了,定會為州人笑,為天下人笑!父親,兒以為:壓根就不必去理會荀廣陵那兩千弱兵,只管兩路並進,共擊彭城,彭城地狹,沒有什么山川大阻,只要父親下了決心,並決心不改,取之易也。」

陶謙問陳登、王朗諸人:「卿等以為呢?」

王朗拈須不語。

陳登說道:「明公明鑒:入符離的荀兵固然不多,只有兩千,可荀廣陵善戰,麾下皆精兵強將,這兩千兵馬既然被他派去符離,擔此重任,想來定是能戰之卒……。」

陶商打斷他的話,說道:「荀廣陵帳下能戰,我軍丹陽兵、泰山兵難道就不能戰么?」

「丹陽兵,天下精卒;泰山兵,名聞海內。丹陽、泰山二軍當然能戰,可問題是……。」

「問題是什么?」

「丹陽、泰山二軍雖精,卻也萬難在短日內既敗彭城、又敗荀兵,而若不能在短日內取勝,那么潁川至彭城只數百里地,荀廣陵今與孫烏程聯兵數萬,正屯駐陽翟,萬一他二人聞訊聯兵來救,數日可到,待到那時,就不是能否取勝的問題,而是將會面臨會否落敗的困窘了啊。」

陶謙問王朗:「卿以為呢?」

王朗說道:「陳校尉所言甚是,懇請明公務必三思。」

陶謙哈哈一笑,說道:「還用得著什么『三思』?卿等所見,正與我同。那彭城相薛禮傲慢無禮,州人共怒,我雖久欲懲之,可奈何荀廣陵不知詳細,竟被他蒙蔽,而因此分兵入了符離,……,我素敬荀廣陵忠直為國,當此之際,怎能與他在存在著誤會的情況下刀兵相見?我當擇機先遣人赴陽翟,面見荀廣陵,分析曲折之後,再與諸卿議進兵之事。」

王朗、陳登諸人齊齊下拜,口中說道:「明公神武英明。」

議事畢了,陶商把王朗等人送出,轉回室內,憤憤然地對陶謙說道:「阿翁,王朗、陳登諸輩,枉阿翁那般厚待、重用他等,結果卻要么閉口不言,吃里扒外,心向荀貞,要么巧言亂辯,明著看是為阿翁著想,實卻也是心向荀貞,真是可恨可惱!」

陶謙搖了搖頭,說道:「非也,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