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周幼平如熊舉將(上)(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430 字 2020-06-20

昔日被鄉中父老視為「狂兒」,而今卻因為他這個「狂兒」,鄉人得免一年租稅,可以料見,從今以後,鄉人不但不會再對他指指點點,反必會贊不絕口,而之前說他「狂兒」的父老們,則一定會羞愧無比。

這似乎是件揚眉吐氣的事,或許換了別人,會欣然而喜。

魯肅卻貌頗躊躇。

荀貞問道:「卿可是意尚不足?」

魯肅答道:「明公如此美意,肅何敢覺不足?

「那為何躊躇?」

「肅只是深恐明公此意一旦宣之於肅鄉,肅鄉父老或會羞慚,父老,尊者也,此肅誠所不願;而如辭公美意,又不得免肅鄉人一年錢糧,是以躊躇,不知適從。」

荀貞顧對袁綏,贊道:「子敬真寬厚人!」

袁綏亦稱贊,贊罷,沉吟說道:「魯君既不欲父老羞慚,糧便難免。事無兩全,當舍其輕。魯君,孰輕孰重,君可斟酌。」

魯肅做出了決定,說道:「免肅鄉人一年糧,此明公之恩德,且徐州連年興兵,肅鄉人頗苦,不可因肅之私情而毀之。就請明公免肅鄉人錢糧吧。」

荀貞贊賞地說道:「海內清議盛行,天下之士,多求名而不務實。子敬,卿不但寬厚,而且也是務實的人啊!」

如因「私情」而拒絕荀貞的好意,那么就是分不清輕重,往深一點說,甚至就是只為求名。

為何說是「只為求名」?

因為今天魯肅和荀貞的這番對話,堂上有袁綏,堂外有侍吏,肯定早晚是會傳出去的,傳出去後,聞者中,十個里邊有九個就都會像荀貞適才稱贊魯肅的話一樣,會說他是個「寬厚人」,他得了美名,可是鄉人卻失了實惠,乃至這番對話再傳回到鄉中,也一定會使得鄉人埋怨那些鄉父老,最後的結果就是:魯肅獨得寬厚名,而鄉人既不能得實惠,鄉父老也會受落埋怨。

於是,便定下此事,荀貞交給袁綏去辦。

魯肅起身下拜,替鄉人感謝過荀貞,然後,沒有起身,又拜之。

荀貞問道:「緣何再拜?」

「肅有一事,冒死敢言之。」

荀貞笑了起來,說道:「你說就是了,何必如此。」問他,「何事也?」

「明公起興兵,為民誅暴,肅邑長倒行逆施,不思獻迎,反卻以區區數百之眾,欲擊明公十萬之師,事雖未成,狂妄無知,其罪大矣!誅之不為過。唯念鄙邑長往日施政,尚頗愛民,是故,肅今日冒死敢請明公幸勿怪責,今其已知愧錯,如可使之仍留鄙邑,必為明公效死。」

當日許仲擊下邳,駐兵淮浦,下邳郡南諸縣,俱顫栗不敢動,唯東城出兵,企圖擊之,以與淮北呼應,而兵尚未至,徐縣已下,因而,東城兵無功而返。此次魯肅應召,路經縣城,東城的縣長聞之,便來見魯肅,請求他見到荀貞後能為他說上幾句好話,祈求能夠免去罪責。

這個東城長雖然確如魯肅所說「狂妄無知」,可在治民上,倒是頗為愛民,看在他往日的這點功勞上,魯肅因對荀貞說及此事,懇請荀貞可以寬宥他。

荀貞把他扶起,笑道:「我以為是什么事!彼時各為其主,我又怎會因此而怪責他?卿可去信與之,告訴他好好地在東城治民,如能愛民如子,我即不責,如為民所告,我必斬之!」

對東城縣這個地方,荀貞現在其實是很關注的。

當然,之所以關注自然絕非是因為東城縣長,而是因為東城縣的地理位置。

廣陵郡和丹陽郡雖然相鄰,但兩郡的郡界處有長江為隔,來日當周昂南下、荀貞援孫堅時,丹陽泰山周昕若是出兵擊廣陵,極有可能不會直接從丹陽渡江,而是會向西借道九江郡,——九江郡在丹陽郡的西邊,兩郡的郡界劃分也是以長江為線,從九江郡再北上,就不需要橫渡長江,而是可以從陸路進入徐州了,而東城縣就是離九江郡最近的一個縣,東城正處在下邳郡和九江郡的交界處,那么,周昕如必要擊徐州,他頭一個進攻的非常可能就會是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