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止巫遏佛彭城事(1 / 2)

三國之最風流 趙子曰 1731 字 2020-06-20

姚昇未從荀貞行州,現為農忙時節,作為典農校尉,他正忙於督視各地的麥收事宜。在下達給他的檄令中,荀貞特別交代:叫他等到忙完麥收後再來彭城上任。在此期間,由糜竺以彭城丞代行彭城相事。姚昇卸任典農校尉後,此職需得有人接替,荀貞擬表華歆繼任。

華歆早年被郡舉為孝廉,朝廷除任郎中,何進用事,召他入京,中平六年,授官尚書郎。

「除任郎中」,換句話說,就是拜為郎,本朝的郎官分隸三署,以五官、左、右中郎將分而統之,是為「三署郎」。與前秦、前漢不同,本朝的郎署是專門用之訓練後備官員的處所,員額不定,多則數千,少時數百,許多名臣都有過當郎官的經歷,只說今之州郡諸侯,如袁紹、曹操、應劭、公孫瓚等皆是。姚昇也曾被朝廷拜為郎,只是他沒有去,跟著荀貞討董了。

三署郎初補官吏,有外放地方的,有出任朝廷的,其中以出補尚書郎為最優。尚書郎例由孝廉郎選補,所謂「孝廉郎」,即是郡舉孝廉,朝廷拜為郎的郎官,孝廉郎通過台試,五取一,進入尚書台,得為尚書郎,初詣台,稱「守尚書郎」,滿歲為真,稱侍郎。

本朝政事統歸尚書台,「天下事皆上尚書」,尚書台包攬一切,無所不總,「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台官的品秩雖不高,長官尚書令才秩千石,但尚書台卻實為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朝會時,尚書令與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坐皆專席,號「三獨坐」,至於三公,「備員而已」。尚書台下分六曹,分掌諸事,曹長吏名為尚書,下有丞,每曹六郎,主作文書起草。

尚書台既是國家之中樞,在台中得到鍛煉,尚書郎們的理政才能就會得到飛速提升,並且因有在中樞任職、處理天下政事的經歷,也會有較為開闊的眼界和全局的意識,所以一旦外放,即多為實缺高職,時人視以為「台郎顯職,仕之通階」。

尚書侍郎秩四百石,出補的官職常為秩六百石、千石者,高的乃至二千石,比如鍾繇,他就是由孝廉郎而為尚書郎,任滿,跳過了補為小縣之長的過程,直接出為陽陵令。

華歆由孝廉而郎,又為尚書郎,初平元年,他求為下圭令,雖未赴任,然朝廷任命已下,翻看他的過往履歷,無可挑剔,與鍾繇一樣,乃是最優等的仕歷正途。他現為州師友從事,這是個虛職,禮敬而已,無有掌責,以前沒有合適的職位給他,現典農校尉空缺,正宜表他補之。當然,荀貞也不僅是因為他的仕宦經歷優等才表他為典農校尉的,更主要的緣故是因知曉他的才能。此外,也是為了「拋磚引玉」,做給海內的士人們看的,華歆雖來投未久,可就表他比二千石,使掌全州的郡國農事,授以實任,荀貞期望能以此招攬到更多的才能之士。

華歆從在荀貞身邊,得了檄令,次日便奉檄辭離,去找姚昇,先輔助姚昇督辦郡國麥收,順便熟悉一下工作,然後待麥收完畢,即可與姚昇辦理交接,正式上任了。

處理過軍政上的人事任命、調整,由糜竺等相陪,荀貞巡視彭城國中。

彭城算是新得之郡,戰略地位又十分重要,國內八縣,荀貞無一遺漏,悉數巡行之。荀貞攻徐一役,彭城未受兵火,其地水土肥沃,經過這么幾年的休養,民間已恢復了一些元氣,行經過處,雖仍有田地荒蕪,然大半鄉里皆男女布野,農谷棲畝,頗有欣欣向榮之景象。

彭城的鐵官在彭城縣,刀兵甲盾、農具日用均需用鐵,荀貞親自視察了彭城縣的鐵官。

此前遷荀衍為鹽鐵中郎將時,荀貞已給彭城下過檄令,命將鐵官轉歸荀衍管轄,薛禮雖沒有反對,但那畢竟只是名義上的,現下彭城入手,荀貞又給荀衍傳令,叫他遣人來彭城鐵官接收。至此,徐州的鹽、鐵不但皆收歸州管,而且一體納入到了荀衍的鹽鐵中郎將府總理。

行過八縣,荀貞沒有再回彭城縣,駐車呂縣,召糜竺來見。

「子仲,吾有一要務交君來辦。」

「將軍請說。」

「由彭城而北,可入兗境,向西經梁、陳,達至洛陽,此地向來是東楚通往中原的必經之地。吾巡八縣,見干道頗有損壞,待麥收之後,君當佐助叔潛,盡快把壞掉的道路都修葺起來。」

「東楚」指的是彭城以東的東海、廣陵、吳。彭城北至兗,西至洛,中間均有干道相通,且與徐州境內的東海、廣陵間也都有馳道相連,內連州中,外通豫、兗,為交通咽喉之地。一因黃巾亂來,年久失修,二來為防陶謙、荀貞來攻,薛禮主動破壞過彭城與廣陵、東海間的道路,所以於今彭城境內,縣與縣間尚還通暢,而與外界的通道或有損毀。這需要重修。

糜竺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