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中國芯」起源(為盟主三無修大地4/4)(1 / 2)

「侯科長,有什么話,就明說。這東西,咱們大家都清楚,國際禁運,我們在海外的渠道,搞不到這樣龐大的數量,否則我們也不會謀求國內生產。」鄭宇成咬牙說道。

他的心中,沒有表面上這樣平靜。

謝凱的心中同樣緊張,他就怕聽到這些轉折的詞匯,「何科長,有什么問題,請直說,我們能解決的,都會盡最大力解決!」

「是啊,我們那邊的實驗室條件,都無法搞出這樣的芯片。」沈海鵬也點頭說道。

4o4對於這芯片的重視程度,從鄭宇成幾人一直守著,連飯都不去吃,就可見一斑。

「困難倒是沒有,不過我們生產的芯片,體積可能會大一些,耗電量大一些,成本高一些。」侯為貴有些尷尬地說道。

鄭宇成知道,國內的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工藝比國外差很多。

沈海鵬更是專業人士,在這會兒沒法說話了,如果體積太過龐大,耗電量過高,芯片就沒有多大的用途了。

數據處理性能反而會因為體積龐大而降低。

「侯科長,只要能生產就行,咱們可以改進生產工藝。」陳德貴知道侯為貴的為人,擔心他說出什么影響雙方合作的話來,急忙阻止。

生產工藝可以改進,生產線可以做出調整。

失去了這業務,691廠不僅失去技術提升的機會,就連眼看到手的好日子,也會一去不再復返。

「廠長,我們能生產的前提,就是必須對生產工藝做出改進,同時對生產線進行調整升級,否則如此復雜的芯片,我們無法生產出來。」侯為貴開口說道。

他也想隱瞞,作為技術人員,他無法違背自己的原則。

如果他們提供的產品無法符合4o4的需求,到時候不僅是他們691廠失去合作的機會,更會害了4o4。

能搞到這種頂級芯片圖紙的單位,不可能是不懂的。

「既然工藝需要作出改進,生產線可以升級,那還有什么需要擔心的?」陳德貴急了。

這侯為貴怎么回事?

難道是出國考察的時候傷到了腦袋?

怎么就一根筋呢。

有什么需要解決的,下來之後再解決不就得了?

非得當著面說,人家不同意咋整!

「究竟什么問題,你可以直接說。」鄭宇成有些急了。

行就行,不行就拉倒,到時候再想別的辦法,非得在這里賣關子,急死人了。

「體積將會比68ooo芯片大三分之一左右,成本將會貴一半,每一枚的造價將會達到三十多,我們出廠價最少需要五十。」侯為貴看著鄭宇成,咬牙說道。

鄭宇成沒有回答,而是看著沈海鵬。

沈海鵬則是看著謝凱,他也不知道這樣狀態下的芯片能否符合使用,只有謝凱最為清楚。

「耗電量增加幾成?」謝凱問道。

「大約4成,運算能力會因為散熱問題而降低約2o%,具體只有等樣品生產後進行測試才能知道。」侯為貴的這些數據,都是經過他們初步估算之後得出的數據。

「樣品什么時候能提供?」謝凱問道。

「如果現在就開始弄,三天內可以完成。」侯為貴說道。

「那就投入樣品的試制!」陳德貴急切地說道。

一年六百萬的訂單,怎么能放手呢。

「在實驗室條件下生產出樣品,我們也無法大規模提供。廠長,我們沒有改造整條生產線以及擴大生產線的經費。」侯為貴對著一臉急切的陳德貴說道。

不是他們不想接這個業務,而是各種條件對於現在的691廠來說,都不具備。

鄭宇成沉默了。

謝凱也是沉默了。

一說到錢這事情,他們都變得比較謹慎。

一條生產線上億,要是691廠說得引進一條生產線才能生產,他們還不如自己引進。

「改造生產線,至少需要投入八百萬的費用。」侯為貴看著陳德貴,告訴他,改造生產線需要投入多少。

「多少?」侯為貴跳了起來,「八百萬?改造生產線需要那么多?」

現在別說八百萬,就連八十萬,691廠都拿不出來。

上面下撥的研究經費,一年也不過百十來萬。

鄭宇成看著謝凱,詢問謝凱的意思。

謝凱只是搖了搖頭,他不能確保691廠不是為了騙取八百萬經費。

投入八百萬給691廠改造生產線是小事情,只要能生產出來,很快就能把成本回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