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從《人民日報》開始拜訪(2 / 2)

超級能源強國 志鳥村 1721 字 2020-11-23

蘇城沉吟著,沒有說繼續收購,也沒有說暫停,而是吩咐道:「你派人調查一下津石總廠的情況,看看他們現在的經營狀況怎么樣。杜利軍是飲鴆止渴,1億元人民幣,如果我們真的停止收購了,你說他拿什么來還。」

霍昌眼前一亮,問:「拖著」

「光這樣,也太便宜他們了,這么大的廠子呢,拖瘦能做到,拖死怕是不行。而且,真要拖成了雞肋,也沒意思。」

霍昌疑惑了:「那怎么整」

「咱們大華實業,在國內的名氣怎么樣」蘇城沒有回答,而是問了個不相干的問題。

霍昌使勁點頭,道:「那沒說的,咱們走出國門,在中東拿下了世界級的油田,各方媒體都是有報道的。」

蘇城看向秦筠。

秦筠笑笑,說道:「中國人不一定知道瑟坦油田什么的,但是,大華實業的名字至少是聽說過的吧,央視和普通媒體都有報道。」

「那咱們就利用一下名氣吧。」蘇城放心了一些,道:「咱們組織召開一場媒體見面會,或者叫新聞發布會,請各路記者來,主要談談咱們大華實業在阿聯酋的投資狀況。另外,也可以談談我們在國內的投資計劃。」

霍昌樂了。道:「是讓記者來報道津石總廠的事」

「這個用不著說出來。給他們一點線索就行了。」蘇城用手指敲著椅子,腦袋飛速運轉。

接下來幾天,蘇城滿四九城里請客。

在當年畢業的同學中。蘇城的進步毫無疑問是最快的,但其他人也都不慢。1987年,全國一共畢業了36萬名大學生。而且是首次采用供需見面的方式進行分配,北大的同學毫無例外都分到了好單位。

這幾屆的學生,不同於以前和以後的畢業生,順風順水者居多,而且趕上了「年輕化,知識化」的浪cháo,如今兩年半時間過去了,除了繼續上了研究生的學生以外,其他人大都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

譬如小六。就已成長為了采編部的副主任,除了每月多12塊錢以外,還有資格在頭版發表文章。差不多摸到了名記的邊兒。「搞專業」的朱凱也成了人民文學中知名的筆桿子。理論水平蹭蹭的往上漲。進入部的王廷走的更加順利,兩年兩跳。而且是在等待第三跳的狀態下。看到他,就能理解中央部委為何有那么多30歲左右的處級干部了。

這么多的同學,再加上同學的同事,無論何時都能聚起一大幫人來,這也是這個年代最流行的同學體制。從當時的畢業情況來看,除了少數人自謀出路,多是整班整班的在體制里打滾,等到大學生不值錢了,同學體制進行不下去了,才會變成家屬體制。

此時,幫襯同學也是明著來的,不光是一個班級,一個年級,只要是校友,提出來都有用。北大中文系不知有多少畢業生在媒體圈里廝混,蘇城從人民ri報開始拜訪,只要是北大校友就沒有放過的。

正如蘇城給蘇刑說的那樣,即使不收購津石總廠,他也是中國石油總公司的董事,享受勝利油田管理局提供的廳級待遇。大華實業的規模,也是堪比副部級的大型企業。

手提著茅台中華,頭頂著校友和中石油獨董的頭銜,面前揮舞著德邦熱水器的廣告單子,蘇城在各家媒體暢通無阻,才一周的功夫,就拜訪了其中的大部分。

要到十多年後,蘇城這種地市級領導的京城拜年模式才開始衰減威力。但在1989年,蘇城可謂是握了滿把的好牌,又用對了方法,根本是無往而不利。

眼看著23號就是大華實業的記者招待會,又聽說會有全國各大媒體參加,蘇刑終於意識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危險,不得已才找到了父親蘇東元。

在蘇東元漂亮的紅木辦公室里,蘇刑狀似平靜的介紹了津石總廠的貸款問題,又說了蘇城即將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低著頭說:「我聽說蘇城把他的公關部都派出來了,里面還有一個挺漂亮的女人,到處找什么校友送禮,我擔心這個記者招待會是個陷阱。能不能把它給禁了」

「禁了」蘇東元給氣笑了,道:「禁止人民ri報采訪你自己就在中宣部工作,也不用腦子想想,這是我能說的話嗎」

蘇刑見到蘇東元,向來是見了貓的老鼠樣,這時候逼急了,才說:「那怎么辦」

蘇東元恨鐵不成鋼的道:「你不也是北大畢業的你怎么就不能私下里找找校友中宣部的身份,只是個擺設要什么禮物,找你媽拿去。」

蘇刑尷尬萬分,羞怒的解釋道:「時間也來不及了啊。」

「你就不會著重拜訪幾家重要報紙剩下的等後面再打招呼」蘇東元其實也不想津石總廠的事兒曝光。所謂的打招呼,自然是他出面打招呼,自己不好出面的就是重要的報紙了。

蘇刑一聽,放心不少,盡管還是有些擔心,卻不好再說出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