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浦東地產(2 / 2)

超級能源強國 志鳥村 2274 字 2020-11-23

米處長知情識趣。只簡單的介紹了浦東情況,就呆在位置上與小楊主任聊天,絕不去干擾蘇城和舒蘭聊天說話。

一路上和諧舒適,確實讓蘇城心情大好。米處長也通過楊明了解了不少的情況。

抵達虹橋機場後,又有招商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接待。

上海的三角債問題相對輕松,因此,浦東開發區的招商工作就成了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的招商局不光在全國布點,甚至直接派人到國外去招攬企業。所有的市級領導干部,也都被分配了招待工作,每天忙忙碌碌的奔波於飯桌酒席。

接待蘇城的是葛副市長,一位年齡並不大的碩士留學生,只用了十年不到,就坐火箭似的躥升到了現在的位置。

他的性格爽利,見蘇城對土地有興趣,不顧大家仍在吃飯,一揮手就讓人拿浦東地圖過來,然後挪開自己面前的碗筷,遞給蘇城一支筆,道:「喜歡哪個地方,隨便畫,35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著呢。」

蘇城一眼就盯住陸家嘴了。

葛副市長察言觀色,樂道:「藍色的是已經批出去的。」

蘇城不介意的「哦」了一聲,撿出陸家嘴剩下的幾十畝土地,然後搓搓手,沿著黃浦江,幸福的畫出一個長長的條狀區域,少說有幾千畝之多。

葛副市長不以為意,這才幾平方公里啊,幾個月前還是純粹的農田呢,哪有一家大華實業值錢。

他好奇的問:「大華准備建什么」

蘇城樂的後槽牙都暴露在空氣中了,說:「花園式辦公群,寫字樓什么的。遠看像森林公園,近看又是現代化的設備。對了,我給自己建個河景別墅可以吧」

「當然沒問題,歡迎蘇董在上海常居住,這兩個區域的地塊,我給你做成70年產權。」葛副市長隨口開出好處。

蘇城投桃報李,呵了一口氣,道:「那我再劃一片工業用地,大華實驗室還在濟南動力機廠的廠區里窩著呢。」

論專利技術的出產數量,大華實驗室在國內企業中名列前茅,僅比重量級的央企弱些,但它研究的內容是名副其實的高科技,也是浦東最理想的吸引對象。

葛副市長的後槽牙也笑出來了,說:「如果大華實驗室搬遷過來的話,我保證給全政策。轉讓金比國務院22條四款規定低一半,免繳土地使用費五年,五年後再減半繳納土地使用費五年……」

蘇城瞅著日後普通最精華的一片區域,先用一條直線截取了四分之一,心想,要給其他企業留夠土地啊,要不自己發展也就沒意思了。

一邊想,他一邊問:「沒問土地價格是多少」

「開發階段,還沒做七通一平,暫定是1公頃的140萬。」葛副市長默算了一下,又道:「陸家嘴地塊要按照原價,其他的工業用地,按最優價格算的話,1平方公里1億元。不過,如果當年投資的話,可以先建設,5年內補足土地出讓金,都不收利息。」

蘇城聽出他話里的意思了,只要開建了,5年以後也只要交利息就行了。

1平方公里是100萬平方米,等於1平米的土地只要100元的轉讓費,在蘇城眼里是再便宜不過了,何況不用現在付錢,等到1995年,東方明珠都建好了,地價可就完全不同了。

於是,蘇城的手又一抖,直線就打了個彎,狠狠的刮走了一個大圈。然後滿意的端起了酒杯。

葛副市長高興的一碰杯就喝,那模樣恨不得把嚙齒翻出來,放在大腿上磨一磨。

1991年以前的浦東尚未做好七通一平,一點都不吸引人,賣地尤其艱難。當時的深圳特區,做好了給排水、電、氣、熱、通訊、道路的工業用地,每平米每年的轉讓金才是1到1.6元,50年就是50元。

浦東的生地就要雙倍乃至三倍的價格,自然不會歡迎。

因此,此時的上海別說是土地財政了,為了籌集資金,地方財政險些崩潰。中銀集團、招商局集團、中國銀行、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香港澤鴻發展有限公司、工商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上海市投資信托公司等開發公司和金融公司,投入數十億元,用了2年時間,才勉強搭好了骨干,完成了七通一平的公用建設,將「生地」變成了可以工業開發的「熟地」。

為此,政府撥款、銀行貸款、入股開發、海內外公開上市,向社會募集資金等等手段層出不群,堪稱中國早期籌集資金的大百科全書。

在這等條件下,蘇城的大華實業許諾進場,不免給了葛市長諸人以極大的信心。

蘇城同樣高興,復印了一張浦東地圖掛在酒店的會客廳里,並准備了1000萬美元的定金,隨時准備成為浦東最大的地主。

在市政府的刻意宣傳下,大華實驗室的搬遷,也被媒體描繪成了大華集團的搬遷,並將定金暗示為一次性付款……

如此一來,濟南市政府的緊張尚在其次,台塑內部的氣氛陡然緊張,他們可不希望自己的戰略盟友,把現金都換成不動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