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中標(1 / 2)

超級能源強國 志鳥村 2189 字 2020-11-23

「六號油田的最終結果,經過總統閣下的評判……」小阿利耶夫此言一出,下面就是一陣緊張和竊竊私語。

經過總統評判而做出的決定,就意味著競標結果不是純粹分成比例和金額的高低而決定的,換言之,任何公司都有可能成功,都有可能失敗。

熟悉阿塞拜疆局勢的人第一時間看向大華實業這邊。無論是bp、埃克森還是中石油,心里都明白,大華實業在阿塞拜疆的付出,尤其是公關上的成績,是其他公司無可比擬的。

不過,關系固然重要,現金和收益卻是決定性的,阿利耶夫不會動搖自己的統治根基來還蘇城的人情,因此,各公司的代表並未徹底的放棄希望。

時間沒有給他們多想的機會,小阿利耶夫稍停了幾秒,就繼續說道:「最終獲得競標的公司是大華實業,基礎分成增加10.1……」

「呀!」這次,不等小阿利耶夫說完,下面就喊了起來。

日本inpex公司的渡邊龍太郎「唰」的站起來,一腳將椅子推到後面,吼道:「我們競標的基礎分成增加是14.8,怎么獲得競標的是大華實業。」

bp公司的杜卡特亦是站了起來,他們開出的基礎分成增加是15.4,本是冠絕全場的標值,卻也沒有中標。不過,英國人和日本人在會場上的表現從來都是兩極分化的,他也不著急的喊出來。而是靜觀其變。

被打斷了講話,小阿利耶夫干脆放下了手上的文件,道:「大華實業中標的原因是簽約金。」

「簽約金簽約金是次要的吧!」渡邊龍太郎和那些大財團出身的日本公司人一樣。既懂得卑躬屈膝,也懂得激烈的爭取所得。如果能獲得油田,他不介意跪地請求,但是,現在油田已經要交給大華實業了,他就只能采取反對的姿態,期望事情發生變化。

這招在許多地方都很好用。尤其是在歐洲,經常讓日本財團獲得他們原本不能獲得,或即將失去的東西。

但是。在久歷波折的小阿利耶夫身上,日系抗爭沒有絲毫的作用。小阿利耶夫的大餅臉像是烤透了一樣,硬若鐵板,淡然道:「大華實業的簽約金增加值是3億美元。經過總統閣下和內閣的討論。決定同意他們三年特許勘探。35年特許權的申請。」

「3億美元!」這個數字,頓時震住了頑抗的日本精英們,也震住了會議廳內的數百人。

「3億美元。」小阿利耶夫重復了一遍。他也知道這個決定是有爭議性的,所以才會給各公司的代表一個緩沖的時間。

大華實業中標,一方面是阿利耶夫的許諾,另一方面也是這筆龐大的簽約金。正是在兩個部分的作用下,阿利耶夫才會在60.1的總分成比例下點頭。

杜卡特迅速算了一遍,大華實業和bp的分成協議的差值將近5。相對於年產1000萬桶原油的油田來說,就是50萬桶油的差值。而以目前的利潤來看。50萬桶大約相當於500萬美元。

也就是說,面對年產1000萬桶的油田來說,靜態下的60年才能彌補簽約金的差值,換言之,若果6號油塊的產量只有1000萬桶,而簽約金總額為3.2億美元,大華實業將虧的一塌糊塗。

以石油公司正常的回報率,最遲五到十年時間,就應當收回成本,這些成本包括簽約金和開采成本。前者是固定的3.2億美元,後者則可以用活化指數來代替,放到阿塞拜疆,就是每桶每天4500美元。

用簡單的方程組,就能夠算出大華實業對6號油塊的最低估計,至少要年產600萬桶原油,才能在10年內收回前期投入收回投入意味著沒有賺到一分錢,還得貼入巨額的資金。

即使油價上漲,其利潤也很難追平前期投入所造成的利息損失,同時損失的,還有不能低估的機會成本。

而年產600萬桶原油,卻是瑟坦油田的標准。

不管怎么看,瑟坦油田這種規模的大型油田,都不是能隨隨便便就冒出來的。

事實上,在沒有充分做地質分析的情況下,前面幾家公司已經對巴庫附近的油田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可是,11個油塊,是否能出現2個大型油田,還是充滿懸疑的。

當然,如果6號油塊的產量驚人,減少分成比例,增加簽約金就變的有利可圖了。

如果穩定年產1200萬桶原油,雖然會因此多花掉8000萬的開發成本,可每年的利潤也會增加4800萬,算上前期的開發時間,六到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這差不多就是石油公司最能接受的回報率。

更進一步的比較,如果穩定年產2400萬桶原油,盡管多花了2.5億美元的開發成本,每年的總利潤卻會飆升到2億美元,等於4到6年就可收回成本。

收回成本的速度越快,沒有計入的利息和機會成本就越少,同時,未來一些年的收益更會大大增加。

每個石油公司都明白這樣的道理,但除了大華實業,極少有公司如此豪賭。

年產2400萬桶原油,意味著穩定的日產7到8萬桶原油。這樣的數據,在石油高產的科威特或者沙特阿拉伯是比較常見到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獲得一個油田的特許權,就能見到這樣的高產油田。

對其他的石油公司而言,他們寧可分成低一點,也不願意如此的冒險,共擔風險是大型企業的立身之道,甚至可以稱作是現代企業社會的立身之本。

諸如杜卡特之流的職業經理人。不僅沒有資格,也不應該做出蘇城這種充滿風險的決定。他們背後的公司都有兩位數以上的股東,股東背後說不定又有多少個投資人。若是上市公司,還會面臨更多的投資人。而這些不一定身在石油界的先生們,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鈔票,被某個管理者豪賭出去,即使有很大的幾率獲勝也不行。

而像是大華實業這樣的獨資公司,十有都是中小型的石油公司。他們或許有豪賭的勇氣,卻不一定有豪賭的資本。

「3億美元的簽約金。要創下記錄了。」漂亮的道達爾女郎艾瑪驚嘆的說了一句,打破了小范圍的寂靜。

杜卡特失望的搖搖頭。他給不出這樣的高價,但卻遺憾bp失去這塊油田。如果能用65的分成拿下這塊油田。即使沒有大華實業賺的多,也會是不少的利潤,更會是他未來的晉升之資。

「3億美元。」

「總額3.2億簽約金」

「總投資四五億……」

各種語言的詠嘆調,在會議廳的各個角落響起。即使是一擲千金的石油公司。也不能對數億美元無動於衷。

跨國公司針對一個國家的開發成本。往往也不一定能達到1億美元。世界五百強級別的企業,一年的利潤也可能只有幾億美元。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份里,一名備受尊重的ceo跑斷兩條粗腿,或許也只能得到數億美元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