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升學宴1(三更)(1 / 2)

桃源村熱鬧非凡!

一輛輛小轎車,從外地開進桃源村。

這些人彼此之間,或熟悉,或不熟悉。

這次,他們一致的目的,就是參加桃源村某個大學生的升學宴。

z市理科狀元,被帝都大學錄取。

參加這樣一個升學宴,任何一個人都覺得有面子。

這個升學宴會一共三十桌,每桌十個人。

關村子里一兩百人,都將近二十桌了,還有其他親朋好呢?

所以三十桌子絕對不多。

預算是三十桌子,但准備的桌子是有三十二張桌子。

這三十二經桌子,都屬於祠堂里的。

在桃源村有個習俗,就是哪戶人家生了一個兒子,就必須弄一樣東西放到祠堂里。

比如,打一副桌子,或買一副碗筷等等。

這些也都是輪著來的。

又比如,上次你弄的是飯桌,那么這次我就弄其他的東西,碗筷啊,飯鍋之類的。

這常年累積下來,誰家做紅白喜事,都不用這么麻煩了。

祠堂里,從飯桌到飯鍋碗筷柴火,一應到全,只要食材到位,就可以上陣辦宴席了。

即使像蕭正陽家辦這么大的宴席,這飯桌也足夠了。

按道理來說,今天是蕭家辦事兒,蕭媽媽只需負責接待客人就好。

然而,蕭媽媽是在整個桃源村,廚藝是公認的好。

再加上蕭媽媽曾經對村民承諾,有一天親自掌勺,請大家吃飯。

正好,此次是個機會。

因此,三十多桌子的飯菜,就由蕭媽媽來掌勺。

這些幫廚的人,自然也很多。

在桃源村辦酒席時,一般辦酒席的人,就會請村子里的人過來幫忙。

這種幫忙就是純粹的幫忙,也可以說是一種交換。

今天我家辦酒席你過來幫忙了。

等下次你家辦酒席時,我肯定得過去幫忙。

這是村子里的一種規則。

還有,今天我家辦酒席你出席或隨禮了,那么下次你家辦酒席,我肯定也得出席隨禮。

這是村子里的一種禮尚往來。

這可不像有個村子里的人,一家人在城市里買房子了。

平時村子里有人辦酒席,他們一家根本不出席。

每每如此。

當有一天,他們家突然回村辦酒席,說是兒子考上大學了,辦升學宴。

他們很是熱情的到每村每戶家去邀請。

村民們也就應下會出席。

然而,等酒席開辦的一天,除了一些親朋好友兩三桌外,村子里沒有一戶人家出席。

這就讓這家人分外疑惑,同示時也分外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