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法網,情網(9)(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余罪:我的刑偵筆記(共8冊)最新章節!

「去去……他媽的浪費時間。」余罪把狗少撥拉過一邊,把吃的往武小磊懷里一堆,小聲道,「武小磊,給你句忠告啊,進里面橫點,要不會吃虧的,不過有點限度就成,別惹出事來……還有,如果當不了牢頭,就把牢頭巴結好……」

余罪教著自己曾經那些見不得光的法門,武小磊同樣是哭笑不得。他今天仍然沒有發現余罪像個警察,不過他發現,這樣的警察,很讓他服氣。

三個人搶著占用時間,十分鍾很快用光了,武小磊抱著一堆東西,在安全地通過檢查後,回頭看著送他的三位。余罪在狡黠地笑,李逸風喊著保重,袁亮在默然無聲地招手。

三個人形象都是那么高大,在那一刻,鐫進了他的心里。於是他笑著,沒有一點恐懼地走著,進了鐵門後的深牢大獄。

「哎……咱們這真是閑得啊。」袁亮上車時,自嘲地道了句。

「我不閑啊,是你們叫上我的。」李逸風表白著。

「就這一回了,以後說不定都沒機會了。」余罪道。

李逸風開著車,准備返程了。袁亮卻是被余罪的話聽得心里咯噔了一下,過了元旦,余罪這個掛職干部就到期了,要回市里述職了,這時候自己還真有點不舍了。他嘆氣道:「最終我們還是沒有全部拿下來,七例案子,啃下來三起。你這個神探一走,我這個大老粗可要抓瞎了。」

「袁隊,你搞錯了,神探這個詞本身邏輯就是混亂的。」余罪道。

「什么意思?說來聽聽。」袁亮好奇地問,一直以為余罪不敢以神探自居,敢情有原因。

「既然有『神』,那就是無所不能了,還需要『探』嗎?既然『探』,那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細心、耐心和恆心,在這個上面誰也不神……真要被扣『神探』的帽子,那就離栽跟頭不遠了。許平秋栽過,馬老也栽過,找到真相的唯一方式不是靠神,而是靠我們集體的智慧,這也是我們在和犯罪較量中占絕對優勢的地方,因為我們的團伙更龐大、更專業,總會有真知灼見出來,帶著我們找到真相。」余罪很正色地道。

一說,李逸風和袁亮哈哈大笑了,余罪一下省得了,趕緊糾正著:「團隊……團隊,不是團伙啊,這詞概念差不多,只不過是人為定義褒貶而已。」

「那你要到更大的團伙里了,有什么想法?我想,市支隊應該要你吧?」袁亮笑著問。

「還沒想法,我就想好好松口氣,而且刑警這一行啊,太他媽挑戰人的精神極限了,那爆炸案你能想象得出來?老公雇人炸房子,把家人炸死,自己帶著錢出去逍遙……嘖,我得換換環境,否則心里會越來越陰暗。」余罪道,現在能理解馬秋林的選擇了。

這是實情,袁亮深有體會,他無言地擂了余罪一拳,這些日子確實是辛苦了,又轉頭問李逸風。李逸風想了想,不確定地道:「我不清楚,我爸想讓我去省里,我媽舍不得,所以還不確定。」

「真沒出息,還靠你爹媽。」余罪不屑地訓了句。

「你連媽都沒有,你倒有出息啊。切。」李逸風挖苦了余罪一句。

余罪氣得直揪他耳朵,車在路上扭扭歪歪了。袁亮趕緊制止,這一路回歸,卻是數月來最輕松的一次旅行了。

又是一年結束了,余罪調離了縣刑警隊,在羊頭崖鄉待了一段時間,接著就押著一車糧食回家過年了。鄉里今年風調雨順,大量的糧食積壓又給了他施展抱負的機會,連指導員王鑌也參加到這個行列里來了,糧加廠最終選擇和鄉里簽合同,都是他一手促成的。

元旦過後,李逸風的去向有了定論,望子成龍的李部長給兒子鋪就了一條坦途,將手續放到了市公安局,人卻要到警官大學深造。李逸風死活不想去上學,最後還是李部長突生靈感,把余罪請來勸了一番,李逸風才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余罪是這樣勸的:去吧,上學去勾搭警花,出來了泡警花,傻蛋才不去呢。

兄弟的去向有了定論,而余罪掛職卻把自己掛住了——年前就有述職,述職完回原單位等待,可他從反扒隊出來已經沒單位了,年後那一批掛職的又陸續安排了,唯獨余罪遲遲沒有接到通知。

他知道自己可能仍然陷在五原市那個漩渦里,一個迷霧重重、錯綜復雜的漩渦里。即便他就真的是神探,也無法窺到其中的玄機,因為那個高高在上的層面,他根本無法接觸得到。

余罪雖然有點迷茫,可他一點也不郁悶,悠閑地過了一個好年,年後,繼續悠閑地過著春節,沒有任務光有工資的日子,他倒期待永遠這么過下去……

實驗計劃

西山省廳,六層,剛裝修過的辦公室,年前新配的電腦,還有新布的ddn專線。從這位主管刑事偵查的許處長的辦公室,可以直聯到各地市的支隊以及省廳所屬的各重案大隊,與以往相比,在信息化、實時化以及直觀化等方面,刑事偵查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又是一年過去了,剛剛閉幕了全省公安系統工作會議,剛剛閉幕了全省刑事偵查工作會議……許平秋終於可以像往年一樣,坐下來歇口氣了。

不過似乎他沒有,此刻他坐在臨窗的辦公桌前,正聚精會神地看著一份資料,看得很仔細,句斟字酌,偶爾不解,還返回來再看一遍。他偏黑的臉膛在初春的陽光下顯得很凝重,那皺起的眉頭又濃又深,偶爾撇嘴摩挲著下巴,似乎是煙癮犯了,在極力克制著。

坐在一旁的史清淮科長仔細端詳著這位從基層一步一步上來的領導。坦白講,他對以前的機制和體制是持懷疑態度的,像面前這位許處長,工農兵學員出身,警校培訓兩年就上崗,從專業素質的角度講不比別人強多少。而且這些幾十年的老警察,都是從嚴打時代過來的,隨著法制進程的加快,這一代警察已經漸漸被時代淘汰。可如果有沒有淘汰的,那就是另類了。

史清淮仔細研究過在全省有「神探」之名的許平秋指揮過的所有的案例,他發現一個特點,這位聲名赫赫的刑偵處長、全省刑事偵查總隊長,從來沒有躬身偵破過哪怕一件案子,可他選拔出來的參案人員,卻偵破了大部分疑案、懸案以及轟動一時的大案。

他知道,這位領導勝在眼光過人。

於是這個他精心准備的計劃就擺在許平秋的桌上了。他想,興許這位處長能有和自己一樣的眼光。

嘩嘩的紙聲,翻過了最後一頁,許平秋放下了計劃書,沉吟著,看著計劃書上那個草擬的名字——《刑事偵查特勤支援組織構想》。

他摩挲著,看著史清淮——這位三十多歲,警官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窩在省廳已經數年了,主管犯罪心理學研究,這個偏門學科即便在現在的刑偵偵查實踐中也沒有多大用武之地,於是年華漸老,青春不再,恐怕要止步於科長這個位置了。

「小史啊,咱們打過幾次交道,我這人說話直,我直接問你,你的動機是什么?」許平秋道。

面對許處長能穿透人心的目光,史清淮直道著:「我想走出去,走出去的結果可能碰壁,但也可能走得更高,不過如果死守這兒,恐怕我只能止步於此了。」

「好,這是實話。那我再問你,這個構想,你覺得可能性有多大?它的實踐性又有多大?你注意一下啊,在咱們現行的體制內,各地的協調辦案都難得多,別說你這樣橫豎往人家的盤子里插一杠了。」許平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