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七、鼎革天罡(1 / 2)

王崇悠悠然,在一家面館坐下,還要了一碗面。

他本身尚是天罡境,不算仙人,縱然也能服氣,還是免不了五谷,故而這一家店,倒是經常來往。

在接天關內,不拘是哪一關,做營生的都只會是中土舊民。

王崇跟店家略攀談幾句,他要的鹵面就端了上來。王崇略略吹了吹,盡管他其實也不怕面湯太燙,但這般習慣還是免不了。舉起竹箸,王崇吃了幾口,心頭略有感慨。

在接天關久了,除了各派的修真弟子,難免也要接觸中土舊民。

這些人因為家園被毀,大部分被遷移至其他6洲,一部分小門派,以及身具勇力之徒,卻心甘情願留在接天關,守護舊日家園。

補天之盟針對中土舊民,有些照顧,也有些禁錮,比如不能拜入各派,只能修習各派收羅的龐雜法術,匯聚成了一冊《原道經》。

只要是中土舊民,幾乎家家都有一冊。

王崇也曾弄來一冊,略作翻閱,也就沒了興趣。原道經並無天罡法,仍舊是數千年前流行的神法和氣法,禁法也不完整,依此修行,成就有限。

倒是最近數十年,中土舊民之中,流行一種叫做「丹鼎法」的修行法門,王崇頗有興趣。

此法又名「丹爐法」,「鼎爐法」,煉氣胎元之後,不修煉罡脈,反而以自身為鼎爐,開周天三十六竅,吞吐元息。

丹鼎法修煉的進境之,並不差給天罡法,只是創出此法之人,也只推演到大衍境的層次,故而中土舊民修行者甚少,百人之中也不過一二人願意修行。

這些中土舊民的前輩,當然是有大勇氣之輩,但傳承千年,人口更迭數十代,現在的中土舊民想法早就改換。

不少人也想離開接天關,再不想過這種朝不保夕,日日被天魔侵蝕的生活。

更有人想要拜入修真大派,學習上乘道法,不要再做蠅營狗苟之民。

繼承祖先遺志之人,反而是漸趨少數。

大多數人都是無奈,因為十二大派根本就不允許他們有其他選擇,只能如此這般的生活。

好些中土舊民,其實對各派修士,頗有些抵觸,雖然還未至於仇視,但卻有一股潛流洶涌。

比方說,王崇偶爾行走在市坊,就會聽到中土舊民對他的談論,各派修士的地位,遠遠高過中土舊民,比如說巡獵所獲,從不分潤,都歸各派修士,這些議論,內容便可想而知。

王崇匆匆吃了面,會了鈔,便自起身,打算離開。

他隱隱聽得有一桌年輕人,正在議論自己,並不想去質問,畢竟不能以言論治罪,卻也並不想多聽了,畢竟聽得有些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