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行路雨紛紛(1 / 2)

唐殘 貓疲 1828 字 2020-06-22

來自江陵的義軍將領兼聯絡人王重霸,這個名字聽起來頗有威武霸氣式的古風,但是本人卻是個長相粗曠性子穩健,話很少但簡明扼要的昂昂漢子。

在與他的交談當中周淮安才知道,他原本居然還曾是沖天大將軍府的前軍使——費傳古配下的三大先鋒官之一;乃是跟隨族人從河北大旱飢荒當中,逃荒過黃河來而得以投奔義軍的老成員了;

因此以鄉黨兼部曲的身份,參加過義軍大多數南征北戰的戰役;進而得以在義軍老營碩果僅存三位軍使之一,勇而老練稱著的老將費傳古麾下被青眼有加,最終輟升為別領一部勁卒拔寨陷陣的先鋒官。

只是後來出了王崇隱、曹師雄聯手左翼大半數人馬,奇襲占據江陵不走的事情之後;作為在黃王帳下效力的關系人等,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和牽連;

先是一貫信重他的老將費傳古開始避嫌和疏遠他,然後是同為先鋒的那些將領也明里暗中的排擠他,以至於屢屢血戰破敵之後他的部伍總是補充不濟,而變得日漸衰弱起來。

因此,最終他積累足夠不忿之下轉而帶著一批親信舊部借故出走,轉投了正在江陵招兵買馬擴張地盤的從兄王崇隱麾下;自此做了統領新設江陵水軍的左鋒郎將。當然了說是江陵水軍別領,其實就是統帶那些往來江陵水路的輸送船隊而已。

其中大多數是當地羅括而來的商船和民船,並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水面戰斗船只;主要的護衛力量就是隨船士卒的擋排、弓弩和一些投石、拍桿什么的,可以說是相當的簡陋和寒酸。

不過他主要對付的也是義軍走後,那些沿途地方上殘存下來的土團、官軍、亂兵、盜匪之流,甚至是嘯聚為水寇的飢民什么的,倒也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池;所以這次就成了南下請援的第一人選了。

當然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位其實也是被周淮安前期布局的後遺症,給變相坑了一把的產物了。如今他麾下的水軍大多留在江陵協守,而只帶了百八十人就匆匆忙忙的趕了過來了。

所以周淮安干脆從倉庫里翻出十幾具老舊汰換掉的旋風炮、發竿(彈射器)和石砲(投石機),給他安在運輸河船隊伍的首尾上充作遠程投射力量的加強;也算是進一步拉近了關系和好感度了。

在啟程離開之前,周淮安甚至還簽署了一項新的命令或者說是鼓勵措施,主要內容有二:

一是鼓勵更多的婦人出來參與生產勞作,主要是為了滿足不斷擴張的工場,其中又分為農閑時候的短期打零工崗位和包食宿的長期固定勞動崗位;至少在外銷旺盛的蠶桑紡織印染等勞動力需求面前,可稱得上是相對的男女平等了。

在薪酬計算上雖然也是剝削和壓榨為目的,但是至少從明面上看包吃食還有微薄薪酬,要比直接從土里刨食見效得多;此外,作為女性出來工作的鼓勵福利,達到一定時限還有少量給家庭的實物補貼。

而這個時代的女性也沒有我皇宋以後,理學昌盛所帶來的那些副作用和禮教之防的臭毛病;在生計所迫之下她們往往要承擔和男人一樣的勞作的角色和內容,甚至在丈夫被拉差抓丁走了之後,承擔起贍養公婆和兒女的重擔來,所以這方面義軍算是給她們開辟了一個變相增加進項的渠道。

相比之下後世那些躺在相對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上,誇誇其談男女平權卻只要權利不說義務的寄生蟲式田園女權主義者,整天夢想著要嫁個器大活好的有錢人老公,就可以下半生不勞而獲的享受少奶奶式作威作福生活,的所謂「時代新女性」;簡直就是個笑話。

另一方面則是補充新血的需要,之前義軍編列有女營的存在,主要用來做一些後勤方面縫補漿洗雷的雜活和看護、制衣等技藝性要求的工作;主要來源以收容和安置那些義軍的眷屬、社會上孤寡無助的女性,還有逃奔而來的流民女性。但是在新增加的勞力需求和缺口上,這就些人就顯得遠遠還不夠了。

同樣是將社會上每一份力量都給調動起來的需要,另一項伴隨的措施就是以留司管下工場聯合體的名義,在城邑和鄉間大肆宣傳要招收學徒的決定;其實就是變相的鼓勵民間將十歲以上養不活的兒女給送出來,接收自己能夠養活自己性質的學徒教育。

預期采取的是從最簡單的分揀工作開始,進行白天勞作,晚上培訓技藝和學習文化的基本過程;直到成年之後還要繼續在義軍的安排下繼續殘余集體勞動或是服役上一二十年(根據表現),才能給予放還回家的可能性。

主要目的還是從三觀尚未成型的青少年里,培養出更加符合義軍需要的苗子和火種來。他們也是義軍收容的那些流浪孤兒之外,常規序列(士兵)和基層政權(吏員)、產業工人(技工)乃至各種社會職業分工的潛在補充。因此這部分雖然在中短期賬面上看是入不敷出的持續虧損狀態,但是在長遠上卻是根本賺到了;

如今嶺外的太平軍麾下號稱足足有五萬軍額。但是抽調走了這出陣的萬余人之後,余下的駐防軍力就不免有些緊張了。

因為其中有小半需要分駐在郴州-連州、韶州到梅州一代的五嶺關塞要沖;一小部分輪換看守安南的港口和屯田、鹽場,一部分用來巡守海上和內河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