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此時顧恩寧顧身(續二)(1 / 2)

唐殘 貓疲 1648 字 2020-06-22

藍田縣西北,丹水漕運盡頭的大昌關外。作為沙陀軍配下來自陰山以北,碩果僅存突厥別部於乎部的小首領阿史那·思力,也百無聊賴得策馬小步行進著,又在越發灼熱的陽光炙烤下,不停的喝水。

遠處是正在放牧中得牛馬群,只見這些牲畜在間雜的牧奴驅使下,不斷得用過一片又一片得田野,而將其中無人照看得青苗,連同蔓生得野草一起吃掉;而留下一塊又一塊滿是蹄印得光禿禿田地。

當然了,他雖然冠姓以阿史那,但是實際上與那些已經被大唐征服並且歸化成李姓,在長安城里一代代的混吃等死的正宗東西突厥、後突厥王姓後裔們相去甚遠;

他的祖上也不過是侯君集征伐高昌時,自帶著部眾追隨投機的一個雜胡小酋長而已;只是運氣甚好的不但立下功勞,還被賞賜了高昌王族麴氏的貴女。

後來侯君集班師,所部就被劃歸到了當時建牙帳於舊定襄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的大唐第一忠狗——懷化郡王,右武候大將軍,乙彌泥孰俟利泌可汗阿思那思摩的麾下,以為世代城傍和屏藩。

後來,阿史那思摩因為部下頗多紛亂而人心多有不服,乃自請入朝宿衛天子。臨走前對於那些依舊親附自己的部帳頗多扶持,其中於乎部的首領也得到了阿史那的姓氏,而世世代代沿襲下來。

只是到了這一代,昔日貴為拱衛定襄可汗牙帳十箭部落之一,帶甲數千,控弦上萬的於乎部;也只剩下了數百騎手,上千青壯;只能仰仗出身處月部的沙佗薩葛氏,舍給一點邊角之地來存續下去。

因此這次以朱邪氏為首的六州三部沙陀從征朝廷討賊,他所在的於乎部也是丁壯盡出;努力拼湊出了一都(300多人)騎卒來,給部族君長換取到了一個歸德中候的頭銜。

當然了,包括手下擁有十七帳落的小頭領阿史那·思力在內的大多數人,此番做得打算還是效法先祖從征侯君集的故事,而得到足夠的封賞和虜獲;並以此成為於乎部崛起的契機。

只是通常情況下的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來自阿史那的尊貴姓氏並不能改變他們身為別人附庸小部,甚至連幾身像樣的鐵甲都湊不全的事實。

故而他們在從征的序列之中,也還沒有資格列入安慶九府、沙陀十府或是薩葛八府的蕃落軍編制當中,而只能作為看守畜群、輸運資糧的輔助力量一流。

(所謂的府,是比照初唐府兵制度,在羈縻、城傍部帳中沿用的軍事動員編制;按照上中下等的軍府規模(數百——上千),作為征發調遣這些藩兵、義從的依據。)

所以,當沙陀三部姓的健兒們馳騁於戰場,沖鋒陷陣殺敵無算的時候,他們這些於乎子弟就只能多在後方,與其他的雜胡部眾大眼瞪小眼的等待結果;

甚至事後連打掃戰場的機會,都是那些山外韃靼部的人更為優先;等到他們上場的時候,就只剩下被拔的光禿禿的屍體需要掩埋了。

因此在入關之後這種局面依舊延續下來。當別人可以移駐和立營在河流之畔,享受著樹木蔭涼和河水清爽之際,阿史那·思力就只能在這里苦巴巴的監守著隨軍帶到關內來的畜群;

因為南方的漢地明顯相較代北更加炎熱的緣故,這些大小牲口也要足夠的活動空間和運動量,以及放牧進食來減少發生時疫的概率。

然而阿史那·思力此刻的心情確實沉重和苦悶的。因為他剛得到了消息,又有三個於乎部的族人死了,就這么不聲不響的死在了陌生的土地上,其中還有一個是他自小相熟的玩伴。

在各種打戰建功或是縱兵大掠的時候,總是沒有能夠輪到他們;但是在各種勞役當中,他為數不多的從征族人已經因為水土不服或是其他症狀,相繼病倒、累到倒下來數十個人。

而在信奉某種物競天擇式生存哲學的草原部眾當中,這些人想要得到救治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靠著自己意志和體魄熬過去,或是被當作潛在的疫源被拋棄掉。

阿史那·思力越想越是心中煩悶,再加上胯下坐騎的腳步也變的越大遲緩起來,滿身汗淋淋的連打了幾個響鼻;顯然是有些撐不住了。他不由策馬來向著最近一處水源地兼作宿營的鳴犢泉而去。

只是他還沒走出多遠,就見迎面馳來一小隊身穿玄色綉袍和燦銀山紋甲,頭戴夾耳盔的官軍;他不由側身垂首向路邊讓了過去,對方卻是停不下來趾高氣昂的對著他大聲詢問道:

「爾可是沙陀薩葛部的配下。。」

「小人正是。。敢問軍爺有何吩咐」

阿史那·思力不由自主用結結巴巴的唐話回答道,

「快引我前去薩葛部的本陣,自有緊急軍情通傳的。。」

為首的將弁用不耐煩的語氣道:

「是是,小人不敢相瞞,薩葛部領大人(米海萬)的行帳,便就在杜曲鄉附近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