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續(1 / 2)

唐殘 貓疲 1740 字 2020-06-22

就像是大多數的時代氣運之子模版一般,這位楊化源的人生也充滿了某種意義上「莫欺少年窮」「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意味。

比如在這個亂世想要父母雙亡,或是全家死的只剩一個出來流亡或是淪為盜匪,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而且他的起家之初同樣也是跟著別人去冒死販鹽;只是與世代販鹽致富以至於有能夠供養讀書人的黃巢家里不同,他家是地道廬州鄉土中朝不保夕的世代佃農。

因此,就連販鹽這種腦袋系在褲腰帶上的殺頭生意東圃做不下去之後,他就毫無意外的參加了綿連江淮之間的鄉土農民暴動。結果在事敗得砍頭行刑過程中,刺史鄭棨因為他相貌奇特,於是解開他的繩索,將其改為充軍戍邊朔方。

這也成為他人生中得以發生蛻變的一段重要際遇。因為他天生大力又善於奔跑,由此作了傳訊得步奏吏。通過這段戍邊的經歷,他不但從一個大字不識的農夫之子,變成了個粗通文墨的小頭目,還得以在同袍中結識和聚攏了名為「三十六鄉黨」的第一批追隨者。

待到期滿回鄉之後,就毫不猶豫砍了想要再度發配他戍邊的軍吏,聚眾趕走刺史郎幼復就此占據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又重賄謀取到了淮南節衙的追認;開始在了在淮南節度使的旗號下輾轉發跡的過程。

如果按照另一個時空的軌跡,他會在乘亂奪取揚州之後繼續進取江東,相繼擊敗了包括孫儒、劉漢宏在內一系列內外敵手,守土安民而廣徠俊傑豪士,逐漸吞並據有橫跨大江南北的江淮基業,最終左右逢源的遵奉中原朝廷而稱制吳王,成為五代十國當中南方最強的南唐前身和發端。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他也是歷史典故中以草莽之身最終成就帝王將相的標准模版。來自另一條歷史線上的評價也不錯,第一是愛護百姓,第二是善於撫御將士,第三是性格堅毅,屢敗屢戰。他用兵並無特別才能,但不折不撓,總能拖垮了敵人。

因為他既善於審時度勢,在弱小時放下身段左右逢源於各方勢力之中,拉攏和團結一切可以為己所用的力量;也能夠稍以壯大之後把握機會以小博大,乃至在關鍵時候下得了狠手剪除異己,干掉追隨自己的多年的部下和盟友。

不過,這個時空周淮安一手締造的太平軍政權,就不會再給他這個崛起的機會了。只是與劉漢宏這種帶有濃重鄉土宗賊色彩的流寇集團不同,楊行愍這種傳統梟雄式的成功模版,光靠軍事上的打擊還是不夠的,還需要釜底抽薪式的斷絕其賴以為支撐的根基。

後續編成的「三支隊」和見習生員不就是為此准備的么。而作為另一條歷史先上他的宿命之敵和畢生對手,曾經多次以弱勝強擊敗過他的那位初代「吳越王」,被安排去了江北海陵城內主持局面,也是為了抵消和預防他潛在的氣運之子光環,而由此在冥冥之中產生的諸多變數和意外使然。

至於朱存率領渡江向東掃盪的主力部隊,反而是用來一錘定音的最後保險手段。正所謂是在戰略上藐視敵人,而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基本道理。

如果將來局勢有所變化或是新出現的狀況需要,在充分動員起來的江西境內和部分動員的江東三路,也完全可以於短時間內在江陵派遣軍官團和老卒的框架下,重新組織和動員出約摸三萬規模的生力軍(補充營)。不過相應的代價和成本,就要再翻上幾番了。

周淮安正在如此思量著,就見到一名腳步匆匆得虞侯送進來一封急訊,他一看頓然笑了對左右言道:

「這個楊憨子上次來得還不夠,這回又派人前來求和了。聲稱願易幟為大都督府從屬,並交出相應開啟戰畔得罪魁禍首呢?」

「那他又當所求何事呢?」

在旁處理文書的楊師古不由順勢問道:

「當然是坐視他取得揚州嘍,還願意為此在事後交出舒、和、廬三州,和揚州城中的半數繳獲呢!」

周淮安輕描淡寫的笑道:

「這廝倒是盤算個好買賣呢。。這些條款,豈不大都是虛而不實的口頭之惠?」

楊師古頓然表情古怪嘆道:所謂的江北三州之地就在那里,難道他不許太平軍就不會去拿么?至於揚州城中的一半繳獲更是個任人隨便說的虛頭了。但是他如果因此獲得太平軍大都督府的從屬身份,那真是枷鎖盡開而自有一番大作為的。

「正是如此,所以相比前次來使的拖延之意,此番只怕還是新一輪試探而已;大抵是想要摸底我大都督府對於此次戰事的用心和重視程度把。。」

周淮安點點道,不過隨後他漫不經心的瞄到最後作為使者的名錄之後,不由再度笑了起來。

居然是南唐義祖徐溫啊,這又是一個送上門來得氣運之子么。或者說如今的太平軍大勢初成,逼的這些蟄伏在草莽之中尚未嶄露頭角的豪雄俊傑們,都不得不提前面世和出場了么?

雖然這位比不上他的養子南唐烈祖徐知誥(李昪),但也是個當世得梟雄人物。盡管楊行愍在世時他可謂是籍沒無名,也毫無戰功可言,但是楊行愍一死就抓住機會以擁立之功大權專攬,而又手段高明而果決得迅速將那些同年故舊和楊氏親族給逐一剪除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