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火孔山(1 / 2)

大道爭鋒 誤道者 1657 字 2020-12-18

魏道姑出了涵淵門後,神情之一p冰冷。本來自 p.

她自問出身不凡,又親自上門好言相商,卻被拒之門外,自是感到受了羞辱。

雖是x憋著一團怒火,可她尚算冷靜,涵淵門再小,在神屋山也是一方仙城執掌,那名張掌門道行與她相差仿佛,除非有同道相助,否則拿其無可奈何。

她根基在東勝洲之南,此處卻是認不得多少同道,蹙眉思忖了好一會兒,才忽然記了起來,「對了,楚國火孔山有一位劉道人,聽聞道行高深,足智多謀,與師伯又是故舊,我不如先去他處走訪,討個主意。」

想定之後,她拿出一只木匣,托在掌心,嘴念了一句法訣,再拿拂塵一抹,霎時彩光染雲,化作一駕飛舟,長有一丈二尺,內擺有一只軟墊卧榻,錦綉簾旌,銀鉤高掛,案j上放置著漆盒金器,鏡台梳奩,俱是一般華美精致。

她跨步入內,往榻上一坐,御起飛舟,往南飛渡而去。

數日之後,飛舟便入得鍾台派地界,她掐定方位後,便沿著一條南北貫通的大河向西南飛馳。又行一日後,就在臨近西摩海界之處找到了火孔山所在。

此地天平野闊,一覽萬里,山形奇特,似丘如墳,自平地拔起,面朝大海,孤峙而立,時有濃煙厚霧自山巔冒出,隆隆有聲,滾滾升入雲端之。

飛舟靠近五里之內,她就覺前方有禁制相阻,無法再前,於是又退了出來,到了天,出聲道:「劉師叔可在。八穗山弟魏淑菱特來拜見。」

她一連喊了三遍,過了一會兒,山傳來一把渾厚聲音,「原來是小倉境弟來此,貧道正搬運功法,請恕無法外出相迎,外有火毒,不可久滯,快請蔭涼觀來見。」

此人說話之間。山外禁制如蓮花開放一般,層層自解,魏道姑也不猶豫,拂塵一擺,c動飛舟下行。這時一道金光飛來,卻見是一只火翎金雀,尾羽奇長,星火點點,煞是好看,到了近前,忽然化作一名玉骨冰肌的少nv。持一面團扇,沖她萬福一禮,道:「魏道長,請隨小婢來。」

魏道姑點了下首。隨那少nv往山口投去,一路過處,此nv就把團扇揮動,前方煙霧便自散開。飛去數里,她便見周圍景物如風拂水面。盪起漣漪波瀾,無數山石亭台隨生隨滅,顯是幻化而出。

她暗自吃驚,這里禁制之森嚴,j可比擬大派山門大陣了。心下忖道:「聽師伯言,這位前輩為躲避一位大敵才棲身此處,瞧這布置,想是真事了。」

過不多時,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座矮丘,地勢平緩,山溪潺潺,有一座道觀矗立其上,山下有百十間屋舍,依山傍水,綠樹成蔭,外有阡陌相連,有三五頭戴斗笠的農人在田間耕作,一派田園風光。外界煙熏火燎,此間看去是倒是一處世外桃源。

兩人下落到道觀前,少nv道:「魏道長請入內便是,家師在里間等候。」

魏道姑也不客套,邁步往里去,過得山門,就見兩側擺有一十二座青石蓮花座,再往前去是一h銅香爐,一名道人正站在階上,身旁跟有兩名抱劍nv侍。

那道人面p白凈,丹鳳眼,頜下三綹青須,身著一襲布袍,笑容很是溫和,頂上兩朵罡雲形似飛火,可魏道姑看了一眼,卻覺此人相貌與記憶不符,皺了皺眉,語氣也生冷了j分,道:「這位道長是劉師叔同門」

那道人呵呵一笑,道:「貧道曾從綸,劉師兄已於十年前兵解,轉生而去了。」

魏道姑一聽,不覺失望,道:「既然劉師叔已是不在,那師侄便告辭了。」

曾從綸跨前一步,喊住她道:「魏師侄,且不忙著走,以你我兩家的j情,魏師侄來到貧道門上,總要款待一番,否則同道日後說起,恐要罵我曾從綸不近人情了。」

魏道姑停住腳步,想了一想,淡淡道:「也好。」

曾從綸心暗喜,暗道:「小倉境門人可是難得一見,也得虧了有師兄這層關系,若得搭上了,說不定能得j分好處。」

東勝洲萬年以來,只有兩位飛升大能,一位乃是開創軒岳教與鍾台派兩宗的大彌祖師,一位便是那位小倉境主人。此位大能修士本是千五百年前自外洲而來,無人知曉其來歷,不過到了東勝洲之後,並未開宗立派,而是另辟一處小界出來。

這位修士飛升前有一癖好,便是搜羅功法密冊,寶物靈c,小倉境也並非孤立世外,而是每隔一甲開境一回,請有緣之人入內做客,凡赴宴者,臨去時皆可拿走一物,曾從綸也是動了這個心思。

他熱情招呼魏道姑到觀相坐,奉茶以待,頗是周到,又設法套後者的話。

魏道姑x情偏冷,不善詞令,本意也是前來求助,寒暄不到j句,就把來意道出。

曾從綸聽了之後,卻是怔住,下意識坐直身軀,手指了指北面,問道:「師侄說得可是涵淵門那位張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