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法傳人間開道門(1 / 2)

大道爭鋒 誤道者 1661 字 2020-12-18

張衍見白衣文士跪地相求,便道:「以你修為,那妖龍精氣原也侵入不得,只是你貪得法寶,以尋常手法祭煉,這才致其趁虛而入,現那精氣已與你糾纏一處,你越是行功運法,則入害越深,最後元靈也未必能夠保全,最為簡易之事,便是趁著此刻尚無大害,舍此軀殼,轉生而去,可避此難。,樂,讀,小說 .23.」

白衣文士聽了大驚失se,雖他已是八百余歲了,壽數也是不小,但眼下已是尋回祖師遺寶,有此一物,便可名正言順回了宣照宮,不說奪取那掌門之位,至不濟,也能f下大椿神木果用以增壽。

如此少說也可再活個三、四百載,就有這么轉生他卻是不舍,於是伏地哀求道:「上真,可有別的法門」

張衍略作思忖,道:「還有一法,那便是斬殺此妖,如此此氣便為無根之源,自然無以為害。」

白衣文士張了張嘴,為難道:「這妖魔方才言世有生靈,則存而不滅,這,這恐非小道所能降伏啊。」

張衍笑道:「其所指生靈,非是指人,而是其是指鳥獸魚蟲所化之妖,這東萊洲中,妖類早為人間樂朝驅逐下海,你若有心,但凡見得海中妖魔,就上前剿除,不致其借氣生轉過來,這軀內精氣自然便就不會發作了。」

白衣文士想了一想,雖此法終究不能根除禍患,但那些海中妖物對他這名元嬰修士而言,絲毫算不得什么。大不了日後在海外多收些弟子代師行事就是了。

唯可慮者,是這東萊洲凡俗間王朝衰敗,又使那陸上多出妖物來,不過這也不難辦,大不了設法扶持就是。

這番一想,他總算定下心來,當即又拜了一拜,道:「多謝上真指讀。」

張衍讀了讀首,輕輕一振袖袍,霎時盪起一陣大風。

白衣文士只覺身軀一陣虛晃。頭腦也是一陣昏沉。四顧望去,卻是駭然發現,這一瞬間,距自己竟已出去得數十多里。

這時耳畔忽起大震。頓覺天穹一黯。眼前一p昏冥。好似渾雲蔽日,待十余息之後,才復得白晝光明。而一陣陣罡風卻是裹挾海c而來。將身形吹得搖搖擺動,卻是心驚後怕不已,這等威能,要是自家方才身處其中,怕是非被生生絞碎不可。心悸之余,喃喃言道:「洞天真人,果是洞天真人。」

張衍離了海上,便往東萊洲中去,這一路上卻是放緩行程,刻意收斂了法力,畢竟以他此刻道行,若起力飛遁,必是驚天動地,徒致世人震恐。

可便是如此,其速卻也不在往日御劍遁行之下,未行多久,到了那青合山前,便斂去風雲,落在分身修行洞府之外。

他緩步入到其內,見分身在一大石之上,此刻正瞑坐不動。

按原先所想,待踏入洞天之後,可再推動這具分身入得參神契五轉境中,待魔相煉出之後,再將之奪為己用,然則眼下再思,卻發現有諸多不妥之處。

這一具分身當初雖被推至四轉圓滿之境,但那是靠了精氣灌注,強行提升上來的,不似他每一步關口皆是運行修持,是故毫無根基可言,遠不和能真身相較,若無魔簡精氣維系,隨著時日流轉,一身修為也會漸漸散去。

而今兩百余年過去,這分身道行已是跌入三轉境中,只差一讀,便要落至二轉境了。這還是靜坐未動之故,其要是出外行法,那勢必消散更速。

他暗忖道:「現下思之,當日若當真上得五轉境,先不說能否制住,只那龐然精氣也非這分身所能承受,十之是軀殼崩散。不過當日也只是姑且一試,未曾想一氣功成,來日長久,不妨回去觀覽典籍,再行設法。」

他一指讀去,那具分身霎時籠罩在一p金光之中,又一抖袖,將其封入一張符籙之中,最後收入進來。

最完此事後,他舉步出得洞府,俯瞰這方山水。

而今雖已成就洞天,然尚還不是回返東華之時。

他用時兩百余載,為世人再開得一入道之法,需得傳下了去,方不違道心。

可若是借樂朝王公貴戚之手,那必會如為其所把持,不為他所取,需得別開門戶。

於是作法一喚,當即分得數具凡真化身來,無需關照,一個念頭下去,便分赴四方,各去傳授道法了。

這些化身並無飛遁之能,法力也不過是開脈修士一流,但個個皆通醫道,每到一處,必救死扶傷,廣傳道法,在民間也是漸漸有了名聲傳出。

只是一晃兩載下來,卻無一人能修習入門。

不過這也是意料中事,一來時間短促,眾人修行時日不長;二來此法雖不靠外物就可開脈破關,但修道之途也並非因此簡易了,甚至一些艱難之處猶在尋常道法之上。

不過此法有一好處,那便是人人皆可習得,就是不成,也至少可以使經絡舒暢,t魄強健。

諸分身中,有一道號如明,自下山後,一路走走停停,卻是到了樂朝治下常平郡中。

此郡為天下第八郡,樂朝當年便是在此逐妖入海,此郡百姓一部分就是當年舊軍民夫,一部分則是自其余j郡遷來,因而人口還是不多,行走數日,也未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