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朝一國只一念(1 / 2)

大道爭鋒 誤道者 1840 字 2020-12-18

h2>張衍這分身聽得那舟上大漢招呼,就落至舟上,他也不客氣,接過酒葫蘆喝了一口,品評道:「確非什么好酒,還加了些秘y,不是常人可以喝得。」

那大漢笑道:「仙人說得是,我這酒烈,對尋常人好比毒y,喝上一口,非七竅冒血不可,但若懂得運化之道,便又不怕了。」

「運化之道」分身看他兩眼,「你也懂修行之法么」

大漢大笑道:「哪里能比得你們仙家中人,我這運化之法乃是郡縣里赤巾教頭所傳,也就是尋常路數。」

張衍那分身詳細問了j句,才知這里乃是燕朝治下,國中雖無妖魔,但有強盜出沒,只是朝廷自百多年期諸王爭位之後,就對各州郡管束無力。因而地方豪強坐大,各地皆有教頭一職,名義上只用來平滅匪患,統軍御兵,對抗朝廷,而一縣權柄最高者皆頭裹赤巾,故稱為赤巾教頭。

張衍在外聽了這兩人對話,也是稱奇,看這地界之上,儼然是自成一國,心下頓時有所猜測,晏長生顯然未把此當做修行之地,否則絕然不會放了如此多生人進來。

那大漢顯然是把分身當作久不來世間的仙人了,將俗世之事好一通說道後,他找了一機會,一抱拳,道:「在下鐵崇光,敢問這位仙人怎么稱呼」

那分身也是報出自己名諱,道:「我名張放,只一修道人耳,非是什么仙人。」

鐵崇光大笑道:「能飛天遨游,在吾輩眼中,便是仙人。」

張放心下一動,道:「鐵兄弟以前見過似我一般人物么」

鐵崇光搖頭道:「鐵某是未曾見過,不過有傳聞說太祖皇帝當年就是仙人之徒,使得兵器也是一柄半人的高鐵如意,戰陣之上,從無敵手,聽人言至今還供奉在太廟里。」

張放暗想道:「這人倒極可能就是晏真人的弟子了。」

鐵崇光見張放縱是仙家中人,也並未擺架子,反是很好說話,他也是x情中人,彼此熟悉之後,也是互相稱兄道弟起來,凡有問到,都是知不無言,言無不盡。

「鐵某此次是奉教頭之命,到顧州追緝大盜半尺金,雖是在半江渡口追上,只可惜這賊人臨死時跳水投江而去,只及斬得他一條手臂下來,回去後,想來教頭怕是又要找借口昧了老鐵的賞錢了。」說到這里,他很是不樂。

張放方才已是問明,這位鐵崇光也是個教頭,不過只能臂纏藍巾,稱為藍巾教頭,平時專管緝盜捕賊之事,因x情爽直,常不自覺得罪人,每有難辦案子,上面皆是j由他來辦理,故而長年東奔西走。

此次案子已了,他乘舟東下,就是回去其鄉解州壺縣平波鎮。

張放見其所去之地正是自家感應靈機之處,是以也並不離去,隨意找了個借口,就與一道同行。

小舟順流而下,到了晌午時分,由大江再轉入一道水路,再穿行數十里後,沿著一座小丘打了一個彎,好像瞬息之間,舟船又快上了j分,就在這時,他忽然感到一g強盛靈機就在左近,不覺轉頭看去。

就見在河道之中,有一江心小島,上有一頭石g趴伏,一副昂首望空之態。也不知哪個石匠雕琢,當真栩栩如生,前方還設置供案,j個巫祝模樣的老者還在那里焚香叩拜。

他也是驚異,這靈機如此之濃烈,先前自己竟然只能感應到微弱一點,這里間定有古怪,說不定自家所要找尋之物就著落在此處了。

鐵崇光見他盯著目不轉睛地看著,笑道:「張兄可是奇怪有人叩拜這石g傳聞此地原有一頭水妖,每年七八月就要興風作l,後來了一頭神g,化身為石,將之鎮壓在下,自此此處再無大水,不過每年此時,鄉中必有c會,頭一件事便是祭拜靈g,佑我風調雨順,道途暢達,除了這等時候,平日里可不讓外人撒謊那個去,算算時日,還有三天便就到c會之時,張兄若有興趣,鐵某可帶你上去一游。」

張放琢磨了一下,要是探明究竟,勢必搬開那石g,為恐驚動他人,他已是決定到了晚上再來探看,於是裝作一副大感興趣的樣子,應承下來。

船只繞過江心島後,由一處渡口上岸,張放四面一望,見這里山形環繞,形似盆谷,屋舍多是沿山而建,家家門前都掛燈籠,往來舟楫如織,吆喝陣陣,這一鎮中雖只千余戶人家,但商旅頗多,是一p繁華之地。

他注意到出入兩端只有一條狹窄水路,口沿還立有一個牌樓,上書文字「一眉關」。若是外敵侵擾,把水路一封,就無人可以進來,還隱約看到j分禁陣布置的痕跡,更是確定了心中判斷。

鐵崇光到此,卻需先去j付差事,知他道途不熟,故此找了一個余姓少年人來為他引路。

這個少年十分殷勤,為他找了一個件客棧居住下後,為他端茶倒水,忙前奔後,待得安頓下來,張放也是點了一桌酒菜,叫了其上來一同吃喝。

余姓少年狼吞虎咽吃了下來,感覺已是飽了,抹了一把嘴,目光熱切道:「這位客官,你也是教頭吧」

張放笑道:「何以見得」

余姓少年一副你瞞不過我的模樣,得意道:「鐵頭可是我們這里有名藍巾教頭,要不是不會奉承上官,早去縣里中做赤巾教頭了,平時可沒j個人叫他f氣的,便是來了州縣的大人,也從不湊上去巴結,不就是嫌棄他們沒本事么,可對客官你卻是一口一個張兄,那你肯定也是教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