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一章 天人爭逐復往來(1 / 2)

大道爭鋒 誤道者 1740 字 2020-12-18

移動閱讀請訪問 m.

張衍在山中察覺到全道太上再臨,便放開山門,將之迎入進來,道禮過後,請了其人坐下,言道:「道友今為何來?」

那道人言道:「為議天帝之位承繼而來。」

三帝子如今岌岌可危,全道也是明白緣由何在,故而此回前來是為緩和此事,而且為了避免將來生出更大沖突,所以也是決定向他少稍許透露一些謀劃。

張衍也是聽出了他話中意思,直問關節道:「不知道友屬意何人?」

那道人打個稽,道:「三帝子可為天帝。」

張衍淡笑一聲,本來三帝子的確是其欲推選之人,不過十一帝子乃是另一個選擇,實際上不分上下,只是現在十一帝子交托於他看顧,自然就屈居其次了。

今朝這番話,實際是對方來與他確認,下來當以三帝子為主,十一帝子隨時可以放棄。

這點他是不會同意的,而且他也不信全道就真的沒有其他人選了,這里不與他言,說明還是對他有所保留。於是稍作思索,道:「天機混沌,帝氣未明,理當各憑機運才是。」

此間意思,便是維持現狀,先不定誰主誰次,只看誰人能走到最後,那自然是最為合適的那一個。

他的這個建議實則是正確的,全道顯然也是知道,但其所求的,實際上是主導之權,是希望張衍能配合其等行事,而不是在此之外另起爐灶,他這個回答,顯然並無法令對方滿意。

那道人道:「上回曾是聽聞,德道曾派遣弟子到得道友山前,道友若有麻煩,盡可與我言說。」

張衍笑了一笑,道:「無甚大事,不過是一些威脅言語而已,欲令我入其羽翼之下,貧道自不會去理會。」

那道人沉默一下,才言道:「帝位之選,道友既有異議,那可待日後天機分明之後,再行商議便是。」

張衍微笑點,對方顯然是退了一步,此中之意,是言既然意見不同,那也不必硬要分個結果出來,可先擱置,待局面變化之後,再做定奪。

這與他之前預料的相同。

全道現在還不會與他撕破臉皮,因為其等現在不願失去他這個盟友,就算不能交好,那也不能交惡,尤其是在德道似也有招攬之意的前提下。若是把他推到德道那一邊,那是不智之舉了。

當然,他有自己考量,是絕然不會入得德道,這一點,全道這兩位顯然是不知道的。

他這時道:「德道方是我輩大敵,貧道以為,大可合,小可議。」

那道人一思,點了下,算是認可此言,隨後道:「二帝子昊崛,乃是德國屬意之人,不宜輕動,當先剪除弱小枝葉,再定主干正支。」

張衍道:「此言正合貧道之願。」

雖言是諸帝子爭鋒,可背後有太上支持之人,是怎么也不會輕易被擊倒的,就如十一帝子這次,哪怕不動一兵一卒,也很是輕松就化解了攻勢。

可換了一人,絕無可能應付的這般輕松。

既然如此,那么只能先繞開這些硬手,掃平其余,再彼此論個高低。

要是一上來就拿二帝子這等人物開刀,德道必會下死力維護。而一旦動手,就很難再停下來。隨後緊跟而來的,必然是兩脈道傳的弟子各自入局,到了最後,甚至可能引動太上親自下場,這等事要盡力避免,便是當真要做過一場,也不能太早生。

那道人取得張衍贊同,便道:「帝位之事,涉及我未來供奉,不得不慎,我門下弟子中泉子,主持門下日常諸事,到時他自會來尋道友門下商議此事。」

太上通常只定大勢,涉及到具體細致之事,都是交由門下處置。

張衍頜道:「貧道亦會吩咐弟子配合貴方門下。」

那道人見來此目的大致已是達到,再說了幾句客氣話後,便就告辭歸去。

張衍思慮片刻,便於心下一喚,不多時,紈光、秀光、移光、易光、乘光、定光六名持劍弟子來到殿上,一入此間,便對他大禮參拜,口稱「祖師」。

張衍道:「天帝之位行將更易,諸帝子入世相爭,我離忘山一脈欲得正教之位,必擇一而扶持,十一帝子身懷帝氣,性情豁達,不拘常節,可為我用,秀光、乘光、移光,你三人此回下得山去,務要護得其人安穩。」

三人躬身應命。

下來他又對紈光、易光、定光三人吩咐了幾句,隨後他各賜了一些法寶下去,就令其等下山自行行事了。

紈光下山之後,與一眾同門道別,便獨自一人往大周國而來,未有多久,在西傷道白駒山山腰之處找到了一處高大土壘,他降下身來,落在門前空地之上,也不去看守在那里的侍從,就邁步走入進去。

左御中贏匡此時正正坐再案幾之後,似在批閱著什么,他察覺到有人進來,抬頭一看,見是紈光,他臉上斑點驚訝也無,對其一點,道:「道長請坐,案邊自有茶水,請恕贏某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