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進軍蒙古(1 / 2)

崇禎十二年十月初五日,天武軍進入距離沈陽四百里外的漠南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

如今的蒙古各部落以大漠為中心,分為三大部分,在大漠以南各部被稱為漠南蒙古,他們緊鄰大明九邊各鎮。

漠南蒙古東接盛京、黑龍江,西接伊犁東路,南至長城,北逾絕漠,袤延萬余里,部落極多,其中主要有科爾沁、敖漢、巴林、喀爾喀、烏拉特、喀喇沁、烏珠穆沁、察哈爾、土默特等部。

蒙古各部大多逐水草而居,從事游牧的畜牧業經濟,各部之間互不統屬,為了掠奪牲畜、財產和生存的草場,他們之間時常生矛盾,一言不合就互相征伐殺戮。

各部落領也不是四肢達之輩,為了保護和壯大自己,紛紛找後台支持,先是找大明,大明不行了就轉投建奴,說到底還是利益關系。

蒙古各部和建奴都在爭奪北方的霸主位置,蒙古敗了之後才老實了下來,然而他們打了敗仗之後,生存反而變好了!

皇太極為了拉攏各部使用了懷柔政策,和親、封官,各種滿蒙之間的聯姻,各種親王郡王往外封,每年還放賞金和五金一險。

當然了,這么好的福利也不是白的,皇太極每次出兵南下都會拉上蒙古各部,讓他們充當炮灰,經過幾次大戰,蒙古諸部減員嚴重,甚至有的小部落的青壯已經傷亡殆盡。

天武軍繞道蒙古回師,錦衣衛的暗諜和龍驤夜不收早早的散出去了,他們沿途搜索各部落,或是收買一些蒙古人打探消息,亦或是聯絡蒙古各部落中被擄漢人做向導,各種五花八門的手段都有。

好在蒙古諸部的游牧能力退化了,現在處於半耕半牧的狀態,加之皇太極對各部劃分了草場片區,限制了他們的遷移活動,使得天武軍的情報收集工作容易不少。

近幾年的大旱造成蒙古各部周邊河流幾近干涸,科爾沁各部落卻仍舊按照按照往年扎營於海子邊,於干旱之中苦苦掙扎,等著旱季的結束。

只是,他們沒等來雨季的到來,卻等來了如狼似虎的天武軍。

大明的軍隊已經上百年沒有大規模的出塞作戰,蒙古諸部的戒備心早已放下,永遠也想不到有一天會有大股的明軍從天而降,摸到自己的老家。

「蒙古的勇士,成吉思汗的子孫竟然淪落到這般境地,在南蠻和野人之間左右逢源!」

一名年輕的蒙古勇士揮舞著粗壯有力的手臂,頗為激動的泄心中的不快。

數年前,遼東山林中的野人領皇太極把黃金家族的最後傳人一舉擊敗,甚至把林丹汗的財產和老婆們一並收了,此事對於蒙古諸部來說,簡直是不堪回!

另一名皮膚黝黑的蒙古勇士笑道:「班錄,你們敖漢部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我科爾沁部卻不是,自然無法與您相比,我們科爾沁部在此戰中盡力了,現在只想獨善其身,打不贏還躲不起嗎?只等明廷和清廷打個你死我活,再出去選擇合作一方。」

班錄道:「阿布喇庫,為什么我們蒙古人就不能團結起來,重新拿起馬鞭,將他們統統重新踩在腳下,成為我們的奴仆?」

阿布喇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班錄兄弟,醒醒吧,現在的日頭還在天上,不是做夢的時候,有這做夢的功夫還不如想想面前這片海子干了後去哪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