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一百二十一節 開導,啟蒙(2 / 2)

還看今朝 瑞根 1602 字 2020-12-18

鄭國忠是香城縣縣長,考察學習期間和杜大偉住一間房,一來二去,加上與沙正陽一間的真陽縣高官袁立功,四人一來二去就熟悉了起來。

應該說是沙正陽和三人熟悉了起來,這三人都在一個地區工作,都是處級干部,自然不陌生。

這種外出在外學習考察是最容易拉近雙方距離的,尤其是在學習考察過程中的不斷探討溝通交流,甚至爭吵辯論,都能極大的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讓陌生感迅消融,特別是在一些問題上如果雙方持有共同的觀點看法,那就更容易產生志同道合引為同道的感覺了。

「這么興奮?」袁立功還沒有下來,沙正陽一個人先下來了,三人上了桌,自助餐,各吃各,簡單。

「興奮肯定有,但更多的感慨和壓力啊。」看了一眼沙正陽,鄭國忠臉上還殘存著某種思索,「正陽,聽說這一次出來來學習考察是你像林書記力薦的,而且把我們這些縣長帶出來,也是你一力要求的?」

「國忠縣長,別亂說,什么叫我力薦一力要求的?」沙正陽不動聲色的喝著粥,「沒錯,我的確向林書記提出來過宛州干部要開拓眼界,轉變觀念,需要到沿海地區來學一學看一看,這個想法其實我和林書記在漢都市經濟技術開區時候就有了,當時是想把漢都市經濟技術開區的干部帶出來學一學,到了宛州,林書記和我感覺宛州的干部更需要出來看看。」

「呵呵,正陽,你的意思是我們宛州干部思想更落後更保守?」杜大偉笑著道。

熟悉了之後,幾人之間的稱呼也沒有那么生疏了,無論是杜大偉還是鄭國忠都要比沙正陽大十多二十歲,像袁立功的兒子都比沙正陽大,所以各自的稱謂上也生了一些變化。

沙正陽堅持他們稱呼自己正陽,而沙正陽則不再在他們職銜前加姓,而是直接冠以名字,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也拉進了雙方感情距離,同時也體現了對他們的尊重,無論是在級別上還是年齡上,這樣做都顯得更妥帖。

「大偉縣長,這一點沒有爭議。」沙正陽正色道:「無論是林書記、鍾書記還是我,都深有感觸,或許漢都那邊的干部無法和南粵這邊的干部比,但在思想開放和活躍度,以及在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和服務企業的理念態度上,都要強於宛州,當然這不特指具體個人和地方,而是指普遍性。」

沙正陽很坦率直白的話語也讓杜大偉和鄭國忠臉上不太好受,但是他們內心都清楚沙正陽的話語不針對誰,而確實是現實。

看看人家沙正陽出行之前做得各種准備,而這些區縣干部包括市里的干部們,大多都是抄手而來,就帶著一雙眼睛耳朵,之前沒做任何准備,就這種意識就不知道差多遠了。

「正陽你說得對,我們宛州干部的思想觀念和理念意識的確和漢都比都有很大差距,更別說和南粵這邊比了。」鄭國忠倒是很誠實的承認了這一點。

「坐井觀天,當井底之蛙當慣了,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習慣性的惰性了,總覺得現在好像也不錯嘛,小日子能過,湊合一年算一年,或許明年就會更好一些呢?」

杜大偉也嘴角帶著一抹自我解嘲的笑容接上話,「不是每年gdp、財政收入也都在增長嘛,好像也不比周鄰縣差多少,今年不行,我們明年再趕上來就好,我估摸著咱們宛州大多數人都是這種心態吧。」

「其實我在漢都時,漢都很多區縣干部也一樣有這種心態,不過新任的市委i書記黃紹棠到任之後這種局面就迅得到了改觀,當然在基礎上漢都肯定要比宛州好,但我們宛州也有我們宛州的優勢。」

沙正陽也知道抑揚頓挫的妙用,自然也明白該怎么給這些人打氣。

「可能你們都注意到了,與其花心思在諸如萬家樂、容聲這些大企業上,還不如更關注那些中小企業,他們對人力成本和各種優惠條件才更敏感,而像容聲、美的這些企業,人家本地地方政府肯定也是大力扶持支持的,優惠條件肯定也給的多,想拉走也不可能,倒是那些關聯企業,那些雜牌企業,那些准備創業的小企業,還有那些想要跳出來自己干的人,可以吸引他們來我們宛州創業。」

沙正陽的話也讓杜大偉和鄭國忠二人有些意動,「可是我感覺難度還是不小,這些企業大多在他們本地有上游的原料和零部件供貨渠道,下游也有銷售渠道,到我們宛州,如何經營得走?」

「肯定有難度。」沙正陽笑了起來,「你們以為招商引資就那么簡單,真還以為把情況介紹宣傳單給人家,名片地給別人,然後溝通幾句就能行?沒那么簡單,我們也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備工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