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節 揭蓋子?(1 / 2)

還看今朝 瑞根 1646 字 2020-12-18

蘇倫康走了,但是留給沙正陽卻是很多的觸動。

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努力,還有人比自己更努力。

自己只看到許多不滿意的情形,那些屍位素餐的,那些混吃等死的,那些得過且過的,還有那些本身是有些能耐本事,卻不願意用在正道上的,但實際上還有更多的人仍然在拼搏奮進。

朱鳳厚也好,蘇倫康也好,能耐都不差,他們現在一樣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

確立了目標,那就堅定不移大膽的去做,這才是有為者所為。

沙正陽甚至有一種預感,秦都市未來的狀況會在朱鳳厚為的一幫干部的努力下,比起前世的沒落黯淡會截然不同。

哪怕是朱鳳厚明年真的升任副省i長了,但他相信無論是哪個繼任者,都能夠看得清楚形勢,都會毫不猶豫的沿著這條路徑干下去。

或許他們這些人中也會夾雜一些個人的私心,比如仕途上的出人頭地,但沙正陽覺得也可以理解。

每個人都要以純粹的共產黨人標准來要求,可以如此期盼,但落實到實際工作上就需要客觀面對,我們只能說是盡量向著最好的方向去做,只要是有利於大局有利於工作的,這都可以接受。

程頌要走,呂宗平有可能要去接任這個消息還是讓沙正陽有些震動。

程頌一直和沙正陽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從國家計委時候結下的香火緣一直維系到漢川,可以說沙正陽能夠到漢都市工作,乃至從市長助理到市委秘書長,從市委秘書長到組織部長,程頌都是一力贊同和支持。

漢都既是省會又是副省級城市,而且經濟總量更是占據了全省相當分量,所以這個市長分量其實比一般的副省1長更重,原來也有從副省1長到漢都市來擔任市長的情形,但如果說從市長到常務副省1長,那肯定還是一個不錯的升遷。

若是呂宗平到省里,朱鳳厚來漢都市,不知道漢都市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格局?

茅向東和呂宗平關系處得不錯,朱鳳厚和茅向東關系卻是尋常,茅向東到漢都擔任市委i書記,朱鳳厚就離開漢都到秦都當市委i書記,朱鳳厚的成長晉升還是在黃紹棠和沈建紅時代。

當然茅向東的身份決定了就算是朱鳳厚來當市長了也不可能有什么大沖突,只不過還能不能像現在這么默契順暢,就不太好說了。

最主要的問題是朱鳳厚性格比較強勢硬朗,不太喜歡妥協,這一點和呂宗平略有不同,若是和茅向東意見相左,就很容易起引矛盾。

一回兩回或許朱鳳厚可以退讓,但久而久之,這種矛盾積累起來就肯定會影響工作。

忽然覺得自己好像有些杞人憂天了,這是自己需要考慮的問題么?沙正陽啞然失笑。

茅向東和朱鳳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處理人際關系只怕比自己還要強太多,何曾到了需要自己替他們考慮的時候了?

朱鳳厚若真的到漢都擔任市長,自己這個組織部長只怕還更好辦。

在用人觀上,朱鳳厚和自己有更多共同語言,或者說更鮮明激進,這可能和他是從體改委出身有關,相比之下,茅向東和呂宗平在這一點上都顯得更穩妥一些。

********

漢都市委組織部的規模不小,沙正陽也是正經八百擔任組織部長之後才算是真正認識到。

除開辦公室外,組織一處、組織二處、組織三處,干部一處、干部二處、干部三處,宣傳和教育培訓處,公務員處,研究室,老干處(機關黨委),監督處,人才辦,黨建辦,十來個處室,竟然有六七十人。

時間不等人,相關工作交代給曹萬林之後,沙正陽也就開始了自己的調研之旅。

在擔任市委秘書長之後,沙正陽基本上沒搞調研,主要是工作性質決定了市委秘書長更多的還是在市委內部范圍內開展工作,對外更多的安排布置和協調。

但組織部長不一樣,這就要求他必須要逐縣逐區的一一走到。

當然,從組織部長這個層面,調研不像市政府那邊副市長那樣具體繁瑣,那邊涉及到的工作就更細微,甚至要就具體事項進行研討指導,這邊更多的還是原則和方法上來進行指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