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三十一節 胃口吊起來(1 / 2)

還看今朝 瑞根 1568 字 2020-12-18

「有點兒意思啊,怎么,准備截高新區和經開q:u的胡?」沙正陽笑著問道,對吉登雲的姿態他很欣賞,不管吉登雲是否有楊天誠的授意,起碼人家願意來干,這就是一個好現象。

「市長,您這話就有傾向性,讓我們這些郊縣很受傷啊,怎么,高新區和經開q:u就是長子幺兒,我們就是二娘生的,就該排在後面?」吉登雲有股子自來熟的味道,一點兒都生分。

「市里定了大目標,我們也都躍躍欲試,楊書記也說過,手快有,手慢無,這招商引資更是如此,我們承認高新區和經開q:u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優勢,但是那是集全市之力打造的,我們縣里沒有這份資源,但我們也在全力以赴營造一個良好環境,我們希望市長實地看看我們三川縣的經濟技術開區,該不該獲得一份支持和傾斜。」

「喲呵,胸有成竹,底氣十足啊。」沙正陽樂了,「的確,我還沒有去看過你們三川縣的經濟技術開區的情況,看樣子你們這么有把握,我倒真想馬上去看一看了。」

「市長,你別把話題岔開。」吉登雲卻是不依不饒,「我們都知道您在漢都就是以搞招商引資起家的,富士康和漢汽豐田,還有華為和漢海半導體,都是幾十上百億的大投資項目,您來中州不可能就沒有一點兒意思吧?我們三川老百姓可都是瞪大了眼睛看著呢。」

「喲,登雲,你這是上門逼宮啊。」沙正陽更覺得有意思了,以前可真還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情況,招商引資既要講條件,也要看時機,我還想把波音、空客都引到我們中州來呢,但行么?」

「市長,您別怪我這說話太直,前兩年市里邊心思沒擺正,大搞勞動力輸出,認為這才是幫助農民增收的最直接最見效的辦法,我們承認讓農民出去打工的確立竿見影,似乎幾十萬人一出去打工,一年就農民就增收好幾百,看起來挺好,但咱們得算長遠賬,不能只盯著眼前那點兒蠅頭小利,……「

吉登雲這一番話倒是讓沙正陽有點兒刮目相看了。

甭管這是不是他由衷之言,但能看到這一點,還敢當著自己面說出來,還得要點兒勇氣,要知道現在從省里到市里到區縣,勞動力輸出,特別是縣里邊勞動力輸出就業,實現工資性收入增長,還是持支持和鼓勵態度的。

」……,他們是去為沿海地區做貢獻,老了病了傷了殘了,甚至以後隨著產業展,缺乏工作技能,呆不住了,適應不了了,是不是還不得要回來?沿海地區能幫他們這些外地人提升勞動技術培訓?能歡迎他們在本地落戶,解決他們的醫療和子女就學?總之,我不太看好,我覺得歸根結底還得要靠我們自己,我們本地政府才是他們的主心骨,……」

沙正陽臉色慢慢嚴肅起來,雖然知道這家伙這一套話目的就是沖著自己來的,要讓自己下一步在招商引資上能夠傾斜三川縣,但是從內心來說,沙正陽還是很認可對方的思路觀點的。

就目前來說絕大多數內6城市,嗯,特別是那些區位優勢一般,缺乏產業基礎的中小城市,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增收是一個大問題。

中央日益重視目前仍然占據著最大比例的農村勞動力增收問題,因為不解決這一個巨大群體的增收問題,內需就拉動不了,城市化進程就無法推進,但如何解決這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問題,路徑很多,但根本還在於展產業,尤其是二三產業。

第三產業展很大程度依賴於第二產業的成熟度,只有當第二產業展的達到一定規模和一定層次之後,第三產業才會自然而然的展起來,當然也可以有一些手段和方法來促成第三產業在特定情況下的成長,但總體來說,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現在沿海地區依托其現有的各方面優勢,二三產業展上已經走到了前列,吸引了大量內6地區的人才和普通勞動力,內6地區的城市在產業展和城市化進程上遠不及沿海地區,而從上至下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收的要求和考核迫使很多地方不得不采取各種措施來促進勞動力輸出,這不能說不對,但如果能夠在本地區通過產業展來吸引和留住本地區的人才勞動力,這才是上上之策。

上上之策大家都懂,但你要做到就要看本事了。

沙正陽在漢都做的就是要扭轉這種不利局面,現在在中州就更要作好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