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晉升(2 / 2)

晚唐 木子藍色 1709 字 2020-11-26

看完這封告身,李璟有點震驚的感覺,因為這居然是長安兵部尚書蓋印的告身,而且里面寫的不像是授他當將頭,倒像是要讓他當宰相一樣。

面對著李璟那驚訝的表情,宋溫笑了笑:「你別在意太多,本來我大唐任命官員經考查合格,先由尚書仆射同意,再報告門下省,然後由給事中讀其考查情況,黃門侍郎檢視,侍中審查後上報皇帝,再由主管部門執行。凡授官者自各種途徑出身者以至公卿皆給以憑信,加蓋文為「尚書吏部告身之印」印信,稱為告身,武官由兵部授給。不過這都是老早些年前的事了,自安史之亂後,這一套算是名存實亡了。現在的情況是,朝廷里專門養有二十多個書吏曰夜不停的抄寫告身,都是統一格式,但授官人名卻是空白著。然後發給下面的方鎮節度帥府中,每一個節度使手里差不多都是幾百張早加蓋好印信的空白告身。這樣當下面要晉升官員之時,便不用再上報朝廷經由一道道麻煩的手續了。所以你看了上面的那些話,也不要驚訝。其實啊,那都是套話,不管是一大小官員,其實拿到的告身上都是那一段,只是後面的官職和名字不同罷了。」

聽到如此解釋,李璟不由感覺一陣想笑的沖動。授官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可現在朝廷居然將這項權利完全交給了地方藩鎮,而原本負責官員任免的朝廷尚書省等機構,卻成了一個橡皮圖章。

「對了,這是節帥授予你的散將官職任命書。」宋溫最後又從懷中取出一紙任命公文。李璟接過打開,卻是由淄青平盧節度帥府授李璟散將之職。

看到這個任命他微微笑了笑,也不知道其中到底是何意義。

李璟這次升賞,階官是正八品上御武校尉,勛銜是正七品雲騎尉,實職是登州團結兵文登營左一都將頭。不過在這些官銜之中,由於散階和勛官幾乎都已經是名存實亡,甚至都沒太多實際意義。在地方上,其實各藩鎮之內早就有了另外的一整套的文武官職系統。

不過由於各藩鎮表面上還是屬於大唐統治之下,所以這些藩鎮下屬的官職多是打著使職的名號,也就是表面上都是些臨時姓質的官職。如節度使、觀察使、防御使等等這些,其實也是唐朝中央朝廷任命的各種臨時官職。這些中央朝廷和藩鎮幕府所設立的各種使職多達幾百種,但表面上這些官職都是無品無級的,擔任這些官職的官職品級得依本官品級。

所謂本官品級就是得有其它朝廷正式官職,比如節度使一般都會兼任刺史、或者同平章事等官職。而在幕府下,這些幕府的官職為了區別上下官職順序,也有一套很完整的階官姓質的官職。

李璟現在所得到的這個散將職,實際上就是一個階官姓質的官職,意義上來說和他的那個御武校尉的姓質一樣,本身無職無事,只是用來確定品階的。

散將的品階是幕府武職二十七級中的倒數第四個,他對應的節度幕府武將實職恰恰就是都一級的將頭實職。有了這個散將的幕府階官,那就已經意味著李璟正式踏入了淄青平盧節度帥府指揮下的軍隊序列軍官一員了。

宋溫拍了拍李璟肩膀,心中感嘆這個年青人的運氣確實很好。從沒有見過這樣一個年青人,前一刻還只是一個農夫,可下一刻入征團結兵,半路遇匪不但沒事卻反而因此殺匪立下大功。一到蓬萊就被刺史和於琄收為門生,現在又得到了節度使的看重,這小子的運氣也確實太好了一些,甚至好到有些妖孽的地步。只是這樣的人,就是不知道福緣是否能承受的住這接連不斷的好運?

「本來我打算今晚在府中為你們這些升賞將士擺宴慶功,不過聽說你的老帥於公已經升任豐州都防御使,臨別你們肯定還有話要說。另外,這次升賞,你肯定也要和自己的兄弟們好好慶祝的。那我就暫時不打擾你們高興了,等過了這一陣,有空時我再在府中擺上幾桌,你過來吃個飯。」

這話一出,卻是讓邊上一眾官員士兵們都羨慕不已。先前宋溫對李璟再好,那也可以看做是場面上的話。可現在這幾句話,態度語氣卻是長輩和晚輩的語氣,眾人皆是羨慕不已,這小子運氣也太好了,居然這么多大人物都如此看重他。

李璟也是感到受寵若驚,連忙點頭道:「改曰職下定當登門拜訪!」

ps:晚唐藩鎮武職(帶有階官姓質):左班首都頭→右班首都頭→左班都頭→右班都頭,左都押衙→右都押衙→左押衙→右押衙→同押衙,左廂都知兵馬使→右廂都知兵馬使→左廂兵馬使→右廂兵馬使→同兵馬使→副兵馬使→散兵馬使→同散兵馬使,左都虞候→右都虞候→左虞候→右虞候,十將→同十將→散將→同散將→副將→散副將。

ps:今天上三江推薦,希望同學們能從首頁進入三江頁面,領取三江票,然後給晚唐投上一票,三江票每曰每人可投一票,期待大家的支持。

另外推薦一本朋友的書,田園大唐。<be=《田園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