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順我者昌 逆我者亡(1 / 2)

晚唐 木子藍色 1791 字 2022-07-10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晚唐最新章節!

長安。

大明宮飛閣之上,頭頂皇冠,身穿龍袍的黃巢顯得有些疲憊,並沒有成為大齊帝王之後的應有的喜悅。憑欄遠眺,黃巢的眉間卻緊皺著,目光中透著深深的憂愁。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慢慢吟誦起當年不第離開長安時的這首詩,那個時候,他心中激憤萬分。沒想到,這么多年後,他竟然真的再回到了長安,而且是帶著數十萬大軍,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到現在,他還能記起再回長安時心中的激昂。

只是數月過去,現在黃巢心里已經沒有了半點當初的高興。

長安,這座繁華的都城,卻更似一座沉重的枷鎖,一座巨大的牢籠,把他和他麾下的齊軍將士給鎖在了這里。這是一座巨大的泥潭,他的將士們都陷進去了。

剛入長安時,黃巢心中高興之余,想的是要以自己心中的才華,好好的打理他的大齊。長安,會成為大齊的國都,他會善待這里的士族百姓,讓他們都跟隨於他,建立一個萬古長存的帝國。可這種遠大抱負,僅僅三天就終結了。

長安居然是一座空城,沒有糧食。

他帶來了三十萬大軍,以及將近二十萬的隨軍將士家眷,可只帶了大軍不到一月的糧草。可城中還剩下了近五十萬人口,他接收了長安,也一下子接收了五十萬張等待吃飯的大嘴。

長安居於關中,原本以物產豐饒著稱,可由於關中天下中心的地位。人口增長不斷,關中有大量人口眾多的城池,關中糧食早已不能自給,不再是秦漢時代那個千里沃野的大糧倉了,這座帝都的錦秀繁華。必須建立東南藩鎮源源不斷地輸血之上。從唐中期開始,平均每年需要從江淮運送漕糧約二百五十萬石到長安,以供駐京城的中央禁軍、百官士民所需。

安史之亂後,河南和河東這兩大產糧區,所產出糧食,卻幾乎用於中原諸藩鎮。用以供養遏制河北藩鎮的各鎮。長安所需缺糧食,便反而需要依靠更遠的東南的江淮地區,靠這里的財源型藩鎮的糧食供給長安。如果是在正常的情況下,長安依靠發達的漕運和商貿系統,也能夠彌補維持本地的產糧不足。可關健的是這是一個極為脆落的平衡。一旦有意外發生,導致漕運不暢。那么長安就很快會發生糧荒。

在德宗貞元年間,由於四王二帝之亂,關中各糧倉告竭,禁軍都騷動不安。德宗每天東望糧船,心焦不已。後來終於得知江淮的漕糧運至陝州時,唐德宗李適竟對著太子李誦喜極而泣道:「我們父子說算又能活命了!」

連當年德宗父子都如此窘境,可知現在黃巢的處境更艱難。

表面上。黃巢先下洛陽,後下長安,外表輝煌萬分,聲勢動於天下。但若從根本上看,其數十萬大軍的暗底下,卻是比之當年德宗還要糟糕百倍的經濟民生情況。雖然黃巢如今占據數十州之地,並且已經有數個藩鎮表示臣服黃巢,但關健的是黃巢所處的這些地方,都是反復拉鋸之後的戰後之地,原先在洛陽時。還得到不少存糧。但進入長安之後,卻是一座空城。

關中三十萬大軍,加上投降的唐軍有近十萬,還有河南留守的有二十萬人馬,加起來。黃巢現在光是軍隊供養就有六十萬人,哪怕真正能打的也許只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可這些人吃起飯來,卻是不可能只吃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

黃巢進入長安之後,李璟轉眼就控制了淮泗,奪取徐濠宿豪壽楚諸州,把河南留守的軍隊壓縮在洛陽附近。而東南的各藩鎮,早已經中斷了對關中的供應。

原先唐朝廷中央依靠的東南藩鎮已經中斷供應,而河南的糧食也多被帶到關中,剩下的勉強維持河南的齊軍,根本不可能再向關中供應。

歸附的諸鎮現在也還只是名義上的歸附,錢糧等都是他們自給自足,就算是上交的上供,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搶,他還能怎么辦?

面對齊軍各部縱兵搶掠長安,黃巢只能是默許。因為如果不允許,他卻拿不出糧食來供給安撫軍心。

一開始,黃巢對於齊軍劫掠長安是默許的,因為他不得不如此。原本,黃巢的吏部尚書張言曾經上奏過一道奏章,也提到了此時齊軍入長安之後的困境。但張言提出,不可放縱軍士劫掠。就算不得已要,也應當是由大齊朝廷出面,組織正式的行動,由朝廷出面抄沒原李唐皇族和皇親國戚與高官貴族們的產業錢糧以充公,不可由將士們私下劫掠。因為讓將士們私下劫掠,不但會使得本來就不強的齊軍軍紀更加惡化,而且就算是搶到的錢糧,也大部份被一些將士私藏,根本無法更好的為朝廷所用。

不過當時黃巢思忖一會後拒絕了,他沒說理由,但張言猜測黃巢是不願意把搶劫這件事情做為自己的主意,不願意背這個惡名,留於史書。

愛惜面子的結果就是,齊軍入長安三天之後就從搶占宅子開始,到最後上到將軍下到士卒,到處搶劫,並且到最後徹底的失去軍紀約束,殺人放火,搶劫奸淫,甚至是齊軍之間也是斗毆火並不斷,巨大的長安城,完全是一片糟糕。等到黃巢終於感覺不對勁想要約束軍紀時,已經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