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節 出錢出力(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68 字 2020-11-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臨高啟明最新章節!

平碼行是在上下游的貿易中逐漸自發產生的,並無戶部官牙貼,所以不具有壟斷性特權。各家之家的競爭很激烈,因而需要爭取行商「水客」的支持,所以在代客戶購銷過程中,時常需要預墊貨款,是需要相當本錢的生意。

本地的米谷商會的商人,究其源頭大多也是從平碼行轉業過來的。他們多年來居中交易,上下游客戶非常熟悉,積累了較多的資金之後便專營一行。不過,這些米谷商人的交易大多還是維持著過去的老習慣,等著廣西方面的糧食「水客」上門,囤入之後又等著廣東那面的「水客」來購入,只不過他們賺取的是差價而不是佣金了。

解邇仁在進城前已經大致讀過對外情報局編纂的《梧州概況》的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對梧州的地理、人文、商業、風俗、民生、社會和「重點人物」都有詳細的介紹,讓接收城市的干部們對接受對象有些大致的了解。

受惠於這本小冊子,他對與會的「鄉賢」的底細很是清楚,包括家庭成員,口碑好壞,大致經濟狀況等等。總得來說,梧州的「鄉賢」們和其他地方的並無多少不同,除了少數口碑極好的和極壞的之外,多數人大致屬於只要不損害自己的利益就能為善的水平:遇到天災的時候他們會捐助錢米施粥度荒,也不妨礙他們利用這個機會大肆兼並土地收買奴仆;即給路倒屍施舍棺木,也為了逼租把佃戶抓到衙門里去毒打追比。

這些局董其實還算不上真正的「鄉賢」――本地的縉紳人家一戶也沒來。如此矜持倒也算情有可原,不過,來的這些商人們中間,頗有些梧州縉紳的「關系戶」、「白手套」。比如和元老院頗有淵源的吳芝香家雖然沒有人就任局董,但是局董笪辛軒卻是出自他家的門下。實際就是代理人。

「首鼠兩端!」解邇仁心里暗暗鄙夷,不過眼下自己勢單力薄,缺糧食少錢,還得利用一下。所以少不得和他們應酬客套,很誇獎了一番諸位局董「急公好義」,設立粥棚,收殮屍體之類的「善舉」。接著,他便話鋒一轉,說道:

「如今梧州逢此大劫,城里城外滿目瘡痍。百姓更是飢寒交迫――這些都要仰賴諸公出力。」

眾人不安的互相看了看,知道他話里的意思,但是解主任即有槍桿子又有大帽子,不能不順著他的話,當下應道:「這等都是我輩應有之意。」

「熊文燦這個老家伙,逃跑的時候還放了一把火,搞得現在城里殘破不堪,民不聊生……」解邇仁先把責任問題說清楚:鬧成這樣要你們出錢可不是我,是熊文燦的鍋,「我想了想,眼下就有好幾件要緊的事情做。」

正說著話,忽然勤務兵來報:梧州城內十二社,城外十一坊的牌甲們都到了,正在外面候命。

「請他們也進來,一起議事。」

他一聲令下,牌甲們都進來了。牌甲們多是帶有些江湖氣的小買賣人,地面上人頭熟悉,衙門里能應付,是地地道道的「土地爺」。

「土地爺」們知道不管哪朝哪代當皇帝,都少不了他們辦差,要說錢財呢,他們又算不上大戶,因而沒有局董那種惴惴不安的神情,進來了便亂哄哄的跪下磕頭。

「都起來吧,我元老院不興這套。」解邇仁雖然這么說,心里還是挺享受的。

「……眼下要做的事,一是治安,二是城防,三是救濟。這三樣做到了,下面的事就容易了。」

這三樣沒什么稀罕的,善後局昨天私下里已經會議過,拿出了一個十一條的善後方案。這三條都在其中,只不過澳洲知府老爺這么說,大家便一起隨聲附和:「老爺說的是!」

「現在城中難民有多少人?」

善後局的局董喬老爺趕緊從袖子里摸出這個折子來――善後局在街上施粥,每日派竹籌,按照這個數字可以大概統計出難民的人口。

「各處粥棚發出去的竹籌,大約有四千多口。」

「少了很多了么。」解邇仁一聽只有四千多人,不禁松了口氣,因為進城前他聽朱鳴夏說晚上兜捕出城難民就有一萬多人。

「老爺,這就不少了。」喬老爺愁眉苦臉:天啟-崇禎年間整個蒼梧縣的戶口不過6698戶,27424人――這還包括了相當一部分的農村人口。

雖說黃冊數字並不准確,而且梧州因為是地區商業中心的關系還有大量的外來人口,但是城區加上近郊的人口也不過三四萬多人。四千多難民的比例已經非常高了

梧州光復之後,出城的難民凡是有家可回的,有親朋故舊可以投靠的,都已經陸續散去。留下的全是無家可歸的兩手空空的難民。僅僅要滿足這些人的吃住就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他看了一眼隨同一起接收梧州的歸化民副主任,問道:

「確切人數在統計嗎?」

「正在統計,但是難民分的很散,需要幾天時間。」歸化民副主任說道,「但是喬老爺說的人數差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