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節 去梧州(三)(1 / 2)

臨高啟明 吹牛者 1521 字 2020-11-28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臨高啟明最新章節!

「他們可是關鍵性證人,我們應該把他們單獨提出來關押。這樣比較安全。」陳白賓想到不明不白「自殺」的蔡蘭,建議道。

「沒這個必要了。距離梧州事變已經半個多月了,這么多日子該死的早就死了。留著的,自然是不該死的。」姬信看到桌上有茶具,揭開一看,已經沏好了茶,溫度正合適。便給自己和陳白賓斟上了茶。

「來,先喝一杯茶。」

「我不渴……」

「浴後一盞清茶,最能解燥安神,清爽臟腑,我們經常坐辦公室,案牘勞形的人多喝有好處。」姬信端起茶盞淺淺呷了一口,這是辦公廳82號店特供元老的西湖龍井,「就算單獨關押,又能關押到哪里去,派誰去看守?我們在這里可是連一個『親信』都沒有。連那四個新來的勤務員,也是解邇仁申請才調來的。」

陳白賓有些懵了:「你是說……」

「如果上級真得認為梧州的形勢惡劣到需要給我們配專案組的程度,那么自然會給我們派隨從,但是現在不論馬甲,還是冉耀,再或者熊局,都沒有給我們安排隨行人員。我們自然也不必擔心這些事。」

「那要是萬一呢?」

「如果真有什么『萬一』,說明這是元老院認可的萬一。」

「好吧,雖然我不是很明白。」

「白賓,你在船上問我元老院的口徑是什么,我回答你沒有口徑。但是,只要涉及到元老的案子,必然有口徑,只是沒有人會和你說――只能自己去體會。」

姬信見陳白賓沉默不語,似乎是在咀嚼他的話。他拿起准備明天提審的兩名俘虜的材料,准備仔細的研究一下。

易浩然的履歷讓他頗感興趣,這樣一個命運多蹇的讀書人,在時代大潮的撥弄下,居然會走上和元老院為敵的道路,最後甚至功敗垂成。這樣的能力若是在大明的朝堂之上,恐怕一點也不會遜色於明末的那些名臣。可惜,不要說他區區一介書生,便是那些朝堂上的高官,也無法掙脫歷史的規律……

他嗟嘆了一番,又拿起了第二份材料。這份卻單薄了許多。「蔣鎖」二個字一入眼,姬信便有了一種久違的熟悉感,仿佛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個名字,但是卻又想不起來。但是這種熟悉感卻再也拂不開了。

再看材料上他的自己身世的供述,卻只說河南人士,流落到廣東,投軍當了熊文燦的家丁。後來擢升成把總。

姬信有了種奇怪的感覺,這蔣鎖對自己的身世似乎隱瞞了什么。

第二天一早,姬信和陳白賓便來到縣衙,在後堂訊問被關押在此的易浩然和蔣鎖。

易浩然是「主犯」,自然第一個提審他。

易浩然被提到後堂,按照澳洲式的規矩,被鎖在審訊椅上。

姬信見他膚色黝黑,皺紋如刀刻,知道此人必然長期在外奔波,並非一個坐而論道的讀書人。然而他的神態儒雅,舉手投足都彰顯其從容鎮定,顯然是個經歷過大場面的人。

「你就是易浩然?」姬信問道。

「正是學生。」

「你的口供我看過了。」姬信說,「有什么需要補充或者改動的嗎?如果有什么重要的隱情可以提供,量刑的時候自然會罪減一等。」

「罪?」易浩然譏誚的一笑,「我率官兵義民冒死收復梧州,如今失敗被俘,何罪之有?」

陳白賓剛想呵斥,姬信搖了搖手,並不生氣,繼續問道:「這么說,你沒什么其他想說的了?」

「要說的我已都說了,多說又有何益?」

見他對口供咬得很緊,姬信便不再糾纏他的口供問題,轉而問道:「你和駱陽明是什么關系?」

「我在他店內當過賬房。」

「你一個外鄉人,在本地無鋪無保,舉目無親。駱陽明為什么要用你?」

「我與蔣秋嬋的夫家是遠親,梧州城破之後我無處可去,便去投奔她。她再通過駱陽明的夫人將我舉薦到店里。」

「你一個遼東人士,怎么在廣東有親戚?」

「祖輩上的瓜蔓親而已。」易浩然道,「早就多年斷了來往了。只是彼此還認得這門親。若非走投無路,我也豁不出臉去求她。」

姬信又問:「你既然是梧州城破的時候落難在梧州的,為何又起了組織暴亂之念?」

「普天之下,莫非大明的王土。爾等髡賊竊據王土,學生起兵光復,有何不可?」

「易先生,大義的事情,不必多言。你我各有立場。我想你原本投奔蔣秋嬋,大約也是想苟延殘喘,並無暴亂之念。你到底為何起了這個念頭,又是如何組織的,一一道來!」

「為何起了此年,又是如何組織的,學生在供述中都有明言,並無隱瞞。」

陳白賓心想,這老書生,倒是個話頭,翻來覆去不肯說一句有用的話,全是供詞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