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九章 怒懟(二合一)(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2258 字 2020-12-19

府佐2官,甚至還有州縣官被請上二堂。

這有二十余人,因堂上椅子已經坐滿,他們沒有位子坐,故而就站在各自知府的身後,垂手而立。

而巡撫衙門二堂里,唯一坐著的府佐2官就是林延潮了。

因為歸德府正印官付知遠負傷在押,林延潮代表歸德府坐在這堂上,因為官位稍低,所以只能陪坐末席。

二堂上現在倒有五十余名官員。

眾人齊至,楊一魁正要說話,馬玉忽說出恭,當即從二堂離去,又過了好一陣方才回到二堂。

早不出恭,晚不出恭偏偏在這時候出恭,眾官員都知道馬玉是刻意擺譜。

馬玉來開封府近一個月都是如此折辱文官,甚至還打傷了歸德府知府,大家也是默認了他如此。何況巡撫,按察使也沒有二話。

馬玉入座後,楊一魁平和地問道:「馬公公,可以開始了嗎?」

馬玉笑了笑道:「當然,不過咱家要先說兩句,不知可否?」

楊一魁道:「當然,我等洗耳恭聽。」

馬玉點點頭道:「諸位大人,當年太祖爺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

馬玉說到這里有些卡殼,眾官員們心想這幾句話,說的絲毫不見抑揚頓挫,好似照本宣科,肯定是有人給他抓刀的,否則馬玉也說不出這等文縐縐的話。

「以後永為祖制……祖制,世代相傳,故而宗室與國同體,天子與宗室,同休等戚,禍福共之……」

「故而璐王之事,就是天子之事,若是怠慢璐王之事,就是怠慢天子,這些話咱家說在前頭,爾等放在心頭好好掂量掂量,拾掇拾掇,一會議事前,想想你們今時今日之地位,好好念念君恩。」

最後這幾句話,就是馬玉脫稿揮了。他甚是滿意,覺得說出了一種淡淡的霸氣來。

他看向眾官員們的反應,卻是十分冷清。

辜明已見冷場,立即出聲道:「公公說得極是,我等為官自是當思君所思,憂君所憂。定為聖上將璐王就藩的事辦妥。」

馬玉點點頭,見楊一魁等沒有表態,他不由在心底輕哼了一聲,然後他看向一向十分好說話的龔大器問道:「龔方伯以為如何?」

左布政使龔大器點點頭道:「當然,天子高居廟堂,老百姓身處江湖,我們官員夾在中央。」

「天子有命,我們做官是能辦就辦,不能辦也要想辦法辦。老百姓有民情,我們也是能忍就忍,能瞞就瞞。若是兩邊夾來,實在不行了,我們就算委屈了老百姓,也不能委屈了皇上就是。」

馬玉一愕,龔大器說的話,好像是這個道理,但又好像不是,他聽不明白,只能干笑道:「龔方伯這話說的有意思。」

這時候,付知遠與林延潮的頂頭上司,分守大梁道參政方進出聲道:「馬公公,不是我等不為皇上辦事,為聖上分憂。但我們河南省年年受災,實在是窮啊。」

「這一段為了就藩之事籌措銀兩,省里向各府追討積欠的庫銀,結果省里向府里要錢,府里向縣里要錢,縣里向老百姓要錢,此令一下不知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賣兒賣女,有的地方官吏連老百姓備春荒的糧食,以及青苗種子都拉走了,來年尚不知多少老百姓餓死。但就算如此,積欠還是要不齊……」

馬玉怒道:「這是你們官員無能,為何只向窮人要,不向大戶去要,這一次咱家到地方向大戶采辦,他們沒一個敢推諉的。」

「稅收不上來,是你們官員責任,只知拿話推諉,辜負聖恩。」

下面官員聽了這話,心底都是作怒。

這時候下一名官員大笑道:「公公,說得好。公公的意思,諸位聽明白了沒有?無論我們河南餓死多少人,死了一萬,五萬,十萬,幾十萬百姓都無所謂,甚至激起民變也沒什么,總而言之王府一定要建,銀子不能短了一錢。哈哈,諸位我說得對不對?」

馬玉大怒,他不識這官員問道:「何人說話?」

林延潮身旁一名立著的官員,此人朗聲道:「在下彰德府治下知縣李素敏。」

馬玉見是一名知縣,懶得與他說話。他向楊一魁道:「撫台,看來今日之集議,難以繼續下去了,不如改日再議。咱家是不怕費功夫,只怕天子那等不起。」

楊一魁默然,他有意無意看了林延潮一眼。

不少官員也偷偷目視林延潮。林延潮當初犯龍顏上諫,已經得罪過天子,璐王了。所以在場要論哪個官員不怕當干系,敢出聲秉直而言,當屬林延潮有這個膽子了。

林延潮如果不出頭,其他哪個官員敢出頭。若是他出聲相抗,眾官員是必然站在他的一邊的。

但是從始至終,林延潮只是坐著,除了偶爾端起茶盅喝茶之外,一言不。

眾官員見此,也是心道,莫非林延潮不過虛有其名?還是真如傳聞中那般所言,林延潮有把柄抓在馬玉手中。

現在壓力來到了楊一魁身上,他不似林延潮。林延潮不過是佐2官,他出聲不過是個人觀點,怎么說都無所謂。但若是楊一魁或者其他大僚反對,以封疆大吏的身份,那么就是代表河南一省對抗聖意了。

當然林延潮不說話也沒辦法,他可以明哲保身,當初被貶至河南後,可能被磨平棱角了。

楊一魁當下道:「諸位同僚,本撫知各位難處。馬公公,省里的官員,也不是推諉,只是想璐王就藩,茲事體大,以河南一省之力,恐怕無法承擔。是否稟明天子勻一勻,讓其他各省也分攤一些?」

馬玉還未出聲,一旁璐王府左長史蕭生光出言道:「巡台有所不知,當年太祖遺訓,親王就藩,吳越不以封,以其膏腴,閩廣滇棘不以封,以其險遠。」

「天下可封之地不過河南,湖廣,山東數省,若璐王就藩河南,撫台就求助於湖廣,山東,那么將來其他親王就藩湖廣,山東,是否也可求助於河南呢?」

蕭生光這么說,馬玉大喜道:「不錯,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楊一魁見一名區區五品王府長史也敢嗆聲他,大怒道:「這是司里集議,區區王府屬官,哪里有你說話的地方。」

面對封疆大吏的氣場,蕭生光求助地看向馬玉,辜明已。

辜明已當下打圓場道:「聽聞王府修建的工料多取自湖廣,公公是不是請湖廣那邊,將工料錢免去一些,如何我們河南的百姓,也是感念公公大恩大德了。」

馬玉點點頭道:「這咱家可以向聖上稟明。」

楊一魁有了台階下,當下點了點頭,示意集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