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一十三章 宰相之才(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212 字 2020-12-19

林延潮意欲何求?

陳矩看的官員很多,有的官員求權,有的官員求財,或者是如他陳公公一般求名。

權(色)名利,陳矩認為大凡人所求不過這三樣。

林延潮殺馬玉是為權名利嗎?名是有了,但權和利卻沒有。

之後為了淤田之事,名也沒有了。

所以到了現在林延潮到底所求的是什么?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道:「本官所求當然是為了老百姓。」

陳矩一曬,言下之意顯然是你在忽悠誰,然後他道:「?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林延潮心想,這是論語的話,大意是看一個人品行,要看做事的情由,動機,並是否樂意。

陳矩繼續道:「有時候事雖善,意卻未善,不可以稱為君子,有時候事善,所由也善,但心卻不以為樂,此乃偽君子矣。」

「林同知,你殺馬玉之事,所行所由所安是什么?」

林延潮深感能在司禮監里混的死太監,都是相當了得啊。

文采了得不說,更是一語道破天機。

你做好事,但存壞心,是不能稱得上君子,你做好事,也是為別人考慮,但心底卻不高興,這也是偽君子,不是正心誠意之道。

陳矩眼下之意,你林延潮殺馬玉,是哪一種?

林延潮沉默了,但見陳矩道:「殺馬玉之事肯定是好事,但若林司馬若為了貪墨淤田,那就是存了壞心,稱不上君子了。」

「再譬如你殺馬玉,對咱家說是為民請命,但心底卻不是這么想的,那就是偽君子!」

河面上不知何時,突起風浪。

陳矩幾句話下,殺機已現。

林延潮坦然道:「陳公公,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行孝事,主要看心,論跡,貧家就沒有孝子了。

論邪念,主要看跡,論心,世上沒有人沒動過歪念。

換句話說,討論一個事,看事情的結果就好了,好心辦壞事,還是壞事。

但討論一個人,則要看他的動機,觀其所由。不能因他辦了錯事,而否定這個人。

至於殺馬玉,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天下蒼生就行了,你在那邊討論我的動機干什么?

林延潮一句話將陳矩下面所有話都推回了肚子里。陳矩自負博古通今,能言善辯,常自詡若他不作太監去參加科舉,說不准也能考取一個翰林。

但在林延潮面前,才知道什么是盛名之下,絕無虛士。

自己的學問,真是難望項背。

這時江風一起,而林延潮則從陳矩話中探聽到,天子並沒有完全聽信自己與高淮的一面之詞。

先下聖旨處置馬玉,平息河南的民怨,再下密旨安撫自己與高淮,但實際上卻是將信將疑。

陳矩這一次至河南,八成暗中奉了聖命,查探馬玉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