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十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1 / 2)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55 字 2020-12-19

聚仙樓的雅間里。

林延潮與梅侃說話覺得很暢快,二人都是利益至上,效率至上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三觀比較合。

林延潮問道:不知梅兄這一次進京除了收賬,還有什么打算

梅侃道:進京開設錢庄,我總不能老是在揚州作寓公。

聽到錢庄,林延潮略有所思,笑著道:不知梅兄是否有需要林某幫忙的地方了

梅侃笑道:那是一定的,進京以後還是有不少地方要仰仗學士的,當然學士有什么要我們梅家幫忙的,盡管吩咐,梅某別的未必幫得上,但錢卻是從未缺過。

林延潮緩緩點頭,梅侃這話與我窮的只剩下錢異曲同工。

過了幾日,梅侃親自帶著他兩個兒子來林延潮府上。

林延潮知道人家梅侃說話果真不是隨便侃侃的。梅侃讓兩個兒子拜了林延潮為師,並給了拜師禮。

林延潮看了梅侃出手的拜師禮。

嘖嘖嘖

真定府一處庄子。

這處庄子離保定府不遠,近郭有上千畝田地,還圈了一處山林,山林里建山庄可供避暑。

田庄的庄頭都跟著梅侃來了,見了林延潮當即叩頭,行主仆之禮。

田庄還有上百號庄農婆子馬夫,還有掃灑仆役,他們的賣身契也是一並帶來了。

面對梅家的如此厚意,林延潮還能說什么,下不為例就是了。

有了這處庄子,林延潮當下將陳振龍叫來。

林延潮之前吩咐他,招募老家的熟練老農,這些人都是之前幫助陳家栽種過番薯的。

聽說要來京師,這些老農大多不願意去,但林延潮給出了高薪。重金之下倒是募了二十幾人千里迢迢來至京師,林延潮又讓陳行貴他們從蘇浙一帶招募熟練庄稼事的農人一並至京師來。

林延潮按照記憶里的農政全書,將如何保留薯種薯藤的辦法教給陳振龍。

陳振龍與林延潮找來的經驗豐富的老農商量後,決定采取挖深窖的辦法,來保留薯種薯藤過冬。

這時已是九月,他們准備一番後,決定在第二年開始在北方試種番薯。

一旦試種成功,就立即在京畿各地推廣。

對於此事林延潮自是十分上心,這關系著他的前程,同時也是關系著徐貞明的前程。

徐貞明聽林延潮的吩咐,上了一封請罪疏給天子,請罪疏大意是主動認罪,說自己思慮不周,興修水利,反而改變了河流走向,引起了老百姓們的意見。

所以他決定改變興修水利,而是改以屯墾旱田,在北方招募有經驗的南方農夫,試種旱稻,洋芋等旱地農作物,取得一定經驗後再推廣至民間。

這封幾乎完全照搬林延潮意思的請罪疏,最後得到了天子的原諒。

沒有張鯨的阻擾,以申時行為首的內閣,立即擬旨將徐貞明尚寶司卿的銜職免掉,恢復屯田御史的本官,繼續負責京畿的屯田之事。

如此徐貞明算是戴罪立功了,但興修水利的大政方針失敗後,反而更激起了他事功的決心。

徐貞明現在是三天兩頭的往林延潮家里跑,研究探討如何在京畿開展屯墾旱田之事。

卻說林延潮在京屯墾時。

紫禁城的內校場,天子正在策馬揚鞭。

天子今年二十五六歲,雖說身形有些微胖,但在馬背上馳騁動作卻是十分矯健。

張鯨見天子策馬飛馳,不時與身旁的小太監們誇贊天子的騎術,反而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張宏一臉憂心忡忡。

不久天子馳畢一躍跳下馬來,與張宏,張鯨笑道:兩位伴伴,你們看朕的騎術如何

不等張宏說話,張鯨即搶著道:陛下,真是英明神武,這匹土魯番進貢的千里駒,自入上林苑來,是誰也降服不了,唯獨到了陛下面前可謂神驥得主,陛下要他前他前,陛下要他後他後,那是服服帖帖,由此可知千里駒也知天威啊。

天子哈哈聞言大笑,又看向張宏問道:張伴伴,你怎么看

張宏滿臉憂心地道:陛下,內臣之言恐令陛下不快。

天子道:張伴伴,有什么話直言無妨。

張宏道:方才老臣在旁看得心驚肉跳,雖說陛下騎術了得,但陛下乃萬金之軀,萬一馬有失蹄,後果不堪設想。

天子擺了擺手道:此迂腐之見,當年唐宗宋祖,本朝太祖成祖不也都是馬背上得得天下嗎為何他們馳馬時,沒有人擔心他們從馬背上摔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