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上林的鍾聲 第一百零六章 我的……實驗室(中)(1 / 2)

間客 貓膩 1848 字 2022-11-0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間客最新章節!

(編輯大人打電話來,我才知道封推了,我一直記得的日期是……明天。真是忙到無言了,這時候又要出門,晚上怎么的還是會擠時間再寫一章的,只是時間會很晚很晚了。ps:接到長天兄電話之前,收到七十二短信,正估摸著這淫人是不是又群發騷擾,才發現是另一回事兒。特此推薦一本書叫虛擬戰士,書號是1116784……剛才才看到封推上他壓在我頭上的……這個推薦和七十二有關,但不僅僅是有關於短信,因為我是實實在在一直在看這本書的,確信這書是很好看的……說來,那時候看到虛擬戰士,好像是林海還是七十二推過?哈哈,又繞回來了。

這段也不算字數,出門辦事,我盡量早些回來,然後再寫一章,疲憊說聲,險些就這樣過了封推的大日子,做人還真是失敗到了某種程度,謝謝大家的體諒,從明天起,我就會回復正常了,事情已經忙的差不多了,可惜錯過封推了,我的心怎么就這么痛咧?)

……

……

用封余的理論來說,人體才是第一序列的機器,而無論機甲還是戰艦,都只是人體的外延,那些冰冷的金屬構件,復雜的線路芯片,恐怖的火力噴射,必須聽從人類的指令,服從人類的指揮。

就像駕駛汽車一樣,無論汽車的速度有多快,但確定汽車方向的還是駕駛員的雙手。

從這個方向進行探究,便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人類的大腦活動與指令發出,怎樣傳遞到各式機器之上?人類聯邦發展了這么多年,從最早期的手動控制,到數據指令程式輸入,再到半途而廢的人體擬真器研究……這個很重要的環節,一直沒有發生過革命性的變化。

在聯邦與帝國的戰場上,在那些攀行於山野之中的機甲中,幽黑太空的巨型戰艦中,人類依然在通過這幾種方式,將自己的意志,通過冰冷的金屬轉換為強大的能量。

以代表著聯邦工程水平的m系列機甲為例,一直都是采用的指觸式光屏操作,機甲的操控,主要考較的是機師的判斷能力與程序語句輸入速度。當m系列機甲進入五代之後,操作艙的左手下方,又多了輔助性的操作連桿。

聯邦科學家曾經嘗試過,用敏感數據采集微處理器,布滿機師的全身,直接捕捉機師的每一寸肌膚的細微動作,再將信號傳遞至機甲的中控電腦進行處理,最後變成成機甲的相應動作。這也就是已經成為古董的擬真器。

擬真器計劃夭折了,因為經過長時間的實驗,專家們發現了幾個永遠無法攻克的難關。

第一個便是數據采集的困難度,人類身軀構造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比最復雜的機器更為復雜。每一個人體動作相對應的變化,包涵了太多數據,肌肉雙纖維的緊縮度,走向,血壓,甚至是肌膚表面張力的變化……這些細微的變化,要讓數據采集微處理器全部識別,並且成功地轉化為相應的動作,哪怕在中控電腦強大計算能力的幫助下,准確率始終也停留在百分之七十左右。而在慘烈的戰場上,最需要精確與高速的機甲,如果只能保證這種程度的准確率,那基本上就等於是廢物。

使用擬真器的第二個難關,發生實驗型擬真器投入實用後。當時負責實驗的機師都是軍方的王牌機師,他們的動作無比准確,沒有絲毫冗余,可以強悍地控制自己的每一絲肌肉的顫抖,從而將擬真器操控機甲的動作准確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可是真正進入實戰演練之後,不到十分鍾,所以的王牌機師都因為虛脫而昏迷。事後發現,使用擬真器控制機甲,一方面要保證動作的准確與精密,另一方面又要不停地進行動作,對人體的損耗實在是太大,這些機師一旦發動機甲,想讓機甲完全模擬自己的動作,他們便必須讓身體中的每一寸肌膚,每一塊肌肉,都時刻處於隨時調動的狀態。

這個問題在實驗前,一直沒有研究人員注意過,因為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種誤區,認為軍方的王牌機師,可以承受極為恐怖的訓練,對於這種消耗自然不在話下。然而實驗結果證明,如果讓一名機師跑十公里都沒有問題,可如果讓他坐在椅上,不停地收緊腿部肌肉,再放松,再收緊,卻不曾真正地跑動,如此重復數十次之後,肌肉纖維里的乳酸堆積,會達到一種非常恐怖的程度。

這種負荷,不是正常人能夠承受的。

在擬真器計劃夭折之前,其實軍方還秘密嘗試過更為先進的操控方法,那便是捕捉機師的腦電波,然後通過電腦加以分析,用以直接控制機甲。

可惜這個看似可行的計劃,最終也以慘敗而告終,因為學者們發現,他們再次低估了人類自身的復雜程度,尤其是腦部的復雜程度,人類大腦所釋放出的腦電波信號太過紊雜,其中的有效信息片段,頂多只能占到百分之一。

如果想要成功捕捉腦電波中的有效信息,則需要更大功率的腦電波濾集器,然而……在付出十幾名機師死亡或白痴的代價後,這個計劃再也沒有繼續下去的可能。

……

……

許樂沉默地盯著監視光屏上不停回饋的數據,時不時在手邊的白紙上記下一些關鍵的數值,時間已經悄無聲息地流逝了幾個小時,而模擬生物電流在b型材料線的傳輸狀態,他也已經觀察了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