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上林的鍾聲 第二百零六章 新聞只是事實(1 / 2)

間客 貓膩 1646 字 2022-11-03

筆趣閣 www.18xxs.com,最快更新間客最新章節!

首都特區日報關於環山四州演唱會恐怖襲擊事件的調查報告,進入到了後續階段,在一系列的報道中,明顯是偷拍的圖片,清晰的組織架構,相關的證人證詞,充斥在版面之中,尤其是日報網站上還上傳了相關的錄音以及簡單的視頻資料,調查的結論將矛頭直接指向了麥德林議員。

這次連續報道所引發的震動還在持續發酵,第四天的後續報道,卻已經轉向了憲歷六十七年元月一號,在臨海州體育館發生的一次意外事件。首都日報勇敢地指出,那次意外事件是被聯邦政府刻意隱瞞的一次武裝沖突,某不知名的對象,遭受到了聯邦軍方第二軍區的有組織襲擊。

在報道中,記者指出了當時在首都參加春季攻勢的第二軍區軍官,有多達七人在事後的相關調查中自殺身亡,當時的國防部副部長楊勁松被傳病故,實際上也是在政府的內部調查中畏罪自殺。

此篇報道一出,整個聯邦再次震驚,什么樣的事件居然牽涉到軍方,而且還導致了國防部副部長自殺?首都日報的報道中,直接又將此一事件再次指向了麥德林議員,只是在這次的報道中,明顯缺少了幾個關鍵性的證人。

聯邦選舉委員會以選舉公平的理由,要求日報終止報道,總編鮑勃卻強硬的表示,就算打上最高法院,這篇報道也會繼續,除了最高法官判決日報的報道,會對馬上將要展開的總統大選有嚴重不公平的傾向。

最高法院的官司往往一打便是好幾年,於是整個聯邦都只有眼睜睜地看著首都日報,瘋狂地進行報道,至於讀者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就沒有人知道了。

因為首都日報多年來的聲譽和權威性,加上本身就有喬治卡林派的色彩,此時卻在指控公認的喬治卡林主義的代言人麥德林,再加上那些秘密卻翔盡的證據,合理的邏輯推論,可信性頓時大增,很多人開始懷疑起來。

但是絕大多數人依然認為這篇報道純屬看圖說話,是一種陰謀論者的歇斯底里,那些證據鏈十分牽強和荒唐。政治界和新聞界也有很多批評的聲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日報做出這樣的報道,顯然不夠嚴謹。

而那些信奉喬治卡林主義的青年們,表達態度的方式則是直接的多,他們憤怒的認為,這是聯邦舊有的頑固勢力,不願意看到來自環山四州,代表社會底層民眾的麥德林議員,成為聯邦的副總統,首都日報便是這些勢力的喉舌工具,是無恥的政治走狗!

「很多記者在會議室等我們。」伍德表情沉峻地看了一眼樓下,目光透過蝕月的標記,落在卡賓街上那幾十名首都大學的學生身上,這些學生今天來報社表示抗議,卻也引來了更多的記者。

「麥德林議員這幾十年營造出了極難得的形象,整個聯邦政壇,大概只有帕布爾能夠與他抗衡,然而在青年學生的心中,這個聖喬治的門徒,才真正是能代表他們向往公平理念的偶像人物。」

鮑勃總編收拾好了桌上的文件,和伍德一起向著會議室走去。報道出爐的這幾天,他們兩個人承受了此生從未承受過的巨大壓力,這些壓力不僅來自於聯邦上層,更來自於普通民眾的憤怒,甚至是家人的不理解。只不過幾天時間,他們看上去就有些憔悴了。

會議室里的記者看著走進門來的二人,交換了一下眼神,然後開始提問。名義上是為了采訪抗議的學生而來,實際上他們更關心的當然還是對麥德林議員的指控。

鮑勃總編坐在了椅子上,笑著望了一眼四周的同行,說道:「有什么想問的,大家就問吧,我當年也是跑記者出身,知道想要找尋答案時的煎熬。」

記者們笑了笑,然後有人很直接地問道:「連續報道里的那些圖片和錄音資料,來源合法嗎?來源是哪里?如果這個問題不弄清楚,我相信報道的可信性會降低很多。」

記者們不會試圖去找尋那些資料,日報方面肯定不會泄露出來,而且就算他們拿到了手,報社也未必敢刊登出來,樓下那些正在示威怒罵的青年學生們,就證明了這樣做的風險。

「信息來源我們肯定要保護,而事實上……是寄過來的。」伍德搶先回答道:「新聞從業法大家都很熟悉,像這種寄過來的材料,沒有合法性的問題。至於在s2區的那些相關調查資料,我花了七萬聯邦幣,請了十幾個狗仔隊,才挖了回來。」

「跑娛樂線的狗仔隊?」那名記者不可思議地搖了搖頭。

「不要低估狗仔隊,只要肯給錢,他們比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加在一起還要有效率。」伍德記者聳了聳肩。

接下來幾個提問之後,一個一直沉默的中年人忽然開口說道:「鮑勃,我不是采訪你,只是對於這個報道我有些疑問,想問一下。」

鮑勃總編和會議室里的記者,都認識這位叫鄔漆麻的中年人,甚至很熟悉,因為他是聯邦里出了名的拼命記者,從業至今,不知道寫了多少篇讓聯邦政府顏面掃地的文章。

既然不是采訪,會議室里的記者們很有默契地關掉了手中的錄音設備,安靜地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