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景帝布局(1 / 2)

大漢帝國 殷揚 2656 字 2022-07-1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大漢帝國最新章節!

第四十四章景帝布局

這一刻,宣室殿靜悄悄的,針落可聞。

就在群臣的緊張中,景帝道:「申公,你負責軍制。」

「諾!」白須飄飄的申公上前一步,領命了。

群臣很是奇怪了,周亞夫身為太尉,這修改軍制一事,是他的份內事,怎么又派給了申公呢?

「申公博學多才,通曉百家之學,把這事派給你,朕放心。」景帝掃視一眼群臣道:「你們都說前朝殘暴,仁義不施,前朝的軍隊是虎狼之師。可是,這數十年來,若是大漢有這樣一支虎狼之師,還會有平城之辱,高後之恥嗎?虎狼之師好啊,可以讓敵人聞風喪膽。當年,山東六國打不過秦國,就罵秦國殘暴,罵秦軍是虎狼之師,若是匈奴哪天這樣罵大漢之軍,朕當痛飲百杯!」

這話很是驚人!

數十年來,秦朝雖不如後世那般給罵得一無是處,也是罵聲不絕,罵其不施仁義,罵為暴秦,罵秦軍是虎狼之師。景帝竟然公開贊揚了秦朝,贊揚了秦軍,群臣要不是親耳聽見,還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想想,也是這個理,若是這幾十年來,漢軍有秦軍那么能打,能打得匈奴破膽,就是給罵為虎狼之師又能怎樣?

「皇上聖明!」周陽對景帝這番驚人之語非常贊同。

「皇上所言極是,前朝雖有殘暴之事,前朝之軍雖是虎狼之師,卻不失為一支能征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強悍之師!」申公年老成精的人物,能言善辯,一通話說得周周正正,讓人無懈可擊:「前朝能席卷天下,掃滅六國,並非無因,其軍制便是其最大保障。大漢當借鑒其長處,成大漢軍制。」

秦朝雖給罵得很厲害,卻是「漢承秦制」,漢朝的很多東西,都是承襲秦朝的,包括漢朝的禮儀也是叔孫通根據秦朝禮儀制訂的。申公這說法,盡管有人不太贊同,卻是無法反駁。

「前朝之民,聞戰則喜,這才能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景帝微一頷首:「若是大漢的百姓,跟你們這些朝臣一樣,聽說匈奴打來了,就嚇得快尿了,大漢還不知成什么樣呢?軍制就要這么制訂。」

景帝的聲音很高,群臣卻是不敢反駁,羞愧的低下了頭顱。以往,他們的頭顱可是高昂著呢,如今不得不低下了。

「周亞夫,你是太尉,這事本該你來辦。可是,你這人,打仗有一套,說到這種筆墨之事,非你之所長,你就不要念著了。」景帝沖周亞夫道。

周亞夫打仗拿手,拿筆象拿刀,要他來制訂軍制,還真是大問題。自家事自家清,周亞夫哪敢有異議。

「董仲舒,你倡導辦學育人,推舉茂才,想法很好。」景帝看著董仲舒,給他派事了:「朕要在大漢大舉辦學,不僅僅是要教會百姓讀書識字,還要教會百姓技藝之學。你主張推行儒學,可是,光有儒學不行。大漢這么大,百業之才皆要有,讀書的要有,種地的要有,打鐵要有,制軍械的要有。不僅要會,還要精通,還要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長漢後浪推前浪,一浪蓋過一浪,一代才比一代強,大漢才能長盛不衰!」

董仲舒的策論里面,就有不少辦學的主張。可是,他主張推行儒學,有周陽在,他這一策豈能推行?

就是景帝也不太贊成。景帝這幾天看了百行百業,為各式各樣的技藝所震憾,要不是周陽力主,他不會把這些人才招集起來。哪里想得到,一看嚇一大跳,這些技藝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而漢朝卻是離不開。

是以,景帝更加贊成周陽的主張,要在漢朝大舉辦學,鼓勵百業之學。

這事還真得找一個人來管理,董仲舒非常合適。為這事,景帝找董仲舒面談,董仲舒先是力主推行儒學。等到景帝把周陽的想法告訴他後,董仲舒啞口無方了。周陽的想法一旦實現,漢朝之強盛可想而知。

董仲舒這人明里是儒生,實際上是個法家之士,懂得權變之道,思慮之後,接受了周陽的主張,決心在漢朝推行教育,把辦學這事做好。

董仲舒有才學,卻有一短,喜歡把事情扯上天人感應,弄得神神秘秘的。哪怕是失一場火,他也說那是上天示警。

對他的天人感應之說,景帝就不會考慮,因為那會限制皇權,皇帝能讓自己的權力被限制嗎?皇帝沒有認為他那是妄言,已經算是寬容了。

董仲舒就是喜歡這么干,惹惱漢武帝,隨便找了個借口,把他扔進監獄去關了一段時間。董仲舒終於學乖了,不敢亂說話了。

「諾!」董仲舒領命。

今天的董仲舒,不再是狂生之態,穿上了絲履,儒雅清奇,讓人大生好感。

景帝一件件國事派下去,這些新進官員都有事情辦。當然,他們有事辦了,那些先前的朝臣,就有人給架空了。機靈點的,馬上請辭,景帝照准。

不夠機靈的,還想戀棧,景帝把他們貶到那些不重要的地方,任由他們愛干嘛干嘛去。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竇嬰都被架空了。他除了還擔著一個太傅頭銜外,一點事也沒有了。竇嬰一直是重臣,又是景帝的表兄,深得景帝信任。最重要的是,他也力主抗擊匈奴,還曾數次請命去打匈奴。竟然連他都給架空了,真不明白景帝是如何想的。

「朝局的變化,這才剛剛開始!暴風雨在後面!」周陽念頭轉動之際,已經隱約猜到景帝的用意了。

一直到了餉午時分,景帝才把這些新進官員的事情派定,下旨退朝,要他們去忙活。

經過這次改變,以前那些畏懼匈奴的官員已經十去七八。即使留下來的,再也不敢說匈奴如何如何厲害了,只有老老實實的為擊破匈奴奔走。

可以這樣說,如今朝中的官員,絕大部分主張用刀劍和匈奴說話,就是主戰派。武將們自是不用說了,力主與匈奴大戰。文臣再一主戰,文武一體,全心全意為破擊匈奴效力,這局勢大為不同了,數十年積累的暮氣,一朝改變。

漢武帝決心破擊匈奴,為了扭轉朝中風氣,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辯論,鬧得朝野沸騰。景帝沒進行什么辯論,拿掉那些畏懼匈奴的大臣,把力主抗擊匈奴的官員簡拔於高位,這事就迎刃而解了。

從此以後,改革全面鋪開,大漢帝國日新月異,大漢帝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朝著文治武功的鼎盛之局,大步邁進!

周陽出了宣室殿,拉著朱買臣,去商議百越之事了。

本來,周陽打算回陳倉練兵,景帝卻不允,要周陽留下來,周陽只好留在長安。

未央宮,養心殿。景帝一身燕居之服,與凌肅對坐。

「皇上雷厲風行,一朝而變朝局,凌肅佩服!」凌肅沖景帝施禮,略示欽佩之意。

「要是沒有周陽,朕哪能做此事。」

景帝笑呵呵的道:「周陽的想法非常新穎,很好!這次是招攬了很多人才,與其說是人才,不如說是種子。有了他們,這學一辦起來,大漢的人才就會層出不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象太公垂釣、百里飯牛、主父偃餓倒街頭,這些事就不會再出現了。數千年來,那些聖人禮賢下士,招攬人才,可是,他們有朕這般自個培養的么?沒有!」

從三王五帝到如今,三千多年過去了,不少聖人賢君,他們禮賢下士的故事流傳千古,就沒有一個人象景帝這般,大舉辦學,培養人才。

辦學這事一成,歷代賢君聖王招攬人才的訪求、招攬這些招數就沒有用了。景帝在「糧滿倉,食有肉」外,又多一出件超越歷代聖王賢君的壯舉,要他不樂都不行。

「呵呵!」凌肅笑了,贊一句:「這都是皇上聖明,采納了周陽之議!」

「呵呵!」對這奉承話,景帝愛聽,接著道:「先生可願見朕?」

「先生說了,多年未見皇上,亦願見皇上。只要時機得當,先生當晤皇上。」凌肅回答。

「又可以面聆先生的教誨了。」景帝很是神往,過了一陣,這才收回心思道:「今天請先生來,是朕有一件事要請先生幫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