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始皇遺詔(2 / 2)

大漢帝國 殷揚 2639 字 2022-07-15

開拓,是指前人未做過。秦始皇當年進軍嶺南,就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大事,雖然我們的教科書只談及了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華夏之事,沒有講這段歷史,卻不能掩蓋其偉大。

在這之前,嶺南只是簡單的附屬於楚國。戰國七雄中,楚國的幅員最遼闊,東西走向是五千余里,一度被認為是七雄中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國家。楚國雖然擁有這片遼闊的土地,並未進行開發,因為楚國一直奉行的便是北上中原,與六國爭雄。數百年的爭霸戰爭下來,楚國越來越弱,對嶺南的控制更加無力。

在楚庄王時代,承認楚國霸權的嶺南土著,根本不承認楚國的控制了,各自為政。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五十萬秦軍奉秦始皇之命,越過嶺南,深入嶺南之地,把大秦的土地擴大了南海之濱!

現在的華南之地,就這樣給秦始皇並入了版圖!

華夏的土地,一下子擴大了一半!

秦始皇並不滿足於征服,而是很有遠見,推行了「民族融合政策」。他把關中的老秦人,還有從山東招驀的流民,一起遷往嶺南。他們帶去了大量先進的文化、科技,傳播中華文明。

這一措施起了很好的效果,嶺南的土著很快就被同化了,與秦軍通婚,與中原進行貿易,更進一步促進了嶺南的開發。

推行始皇這一策略的先是任囂,後是趙佗。趙佗在嶺南長達數十年,他活了一百多歲,他忠實的執行了始皇這一策略,促進了嶺南的同化。

因此,偉大領袖贊趙佗為秦始皇「南下干部第一人」。

如今的嶺南百姓,與中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根同源,說著相同的話語,寫著相同的方塊字,吃著相同的飯菜,穿著相同的衣衫。若漢朝現在進軍,其阻力比起秦始皇時期小得太多了。

秦軍可是一個部族一個部族去平定的。這些土著居住在大山中,秦軍去平定,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秦軍不愧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悍的軍隊,在解決了補給之後,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

「第三利呢?」景帝問道。

「那便是,如今的大漢,早已不是當初的大漢了!」周陽的聲音有些高:「高祖之時,天下貧弱,無力舉兵,不得已而派陸賈入南越,說服趙佗。數十年過去了,如今的大漢,實力大增,太倉之粟陳陳相因,朽不可食。若大漢立定一心,大軍一到,百越必然降伏!」

「好!說得好!」景帝笑了,周陽這三大便利,絕對是獨到之見:「周陽,沒看出,你對百越還真下了一番功夫。」

「皇上,其實這都是朱買臣幫的忙。他對百越很熟,臣與他多日相處,要對百越不熟也不行呀!」周陽很老實,沒有居功的打算。

「嗯!」景帝對周陽此言很是贊賞:「這個朱買臣,別看他是樵夫出身,還真是個能人!有了他,真能省很多事。你打算如何用兵?」

「皇上,臣以為,先平定南越,再收閩越!」周陽開始陳述自己的方略了:「南越之地,是老秦人與中原之民聚居最多之處,也最易平定。臣之所以決定先平南越,是在於,南越最易平定,一旦平定了,對閩越就好辦多了。到那時,將士們已經熟悉了百越,打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

「想法很不錯!先找最容易的練手,再來打難的,好方略!」景帝很是贊賞,卻是話鋒一轉道:「可是,朕要給你變變方略,你要先平閩越,再來平南越!」

「皇上,為何呀?」景帝是個精明人,不會看不出周陽方略的好處,可以降低很多傷亡。景帝如此說,必是有其原委。

「周陽,你知道趙佗這個人嗎?」景帝問道。

「這些天,臣對百越之事下了番功夫,對趙佗有些了解。」周陽點頭道:「他是始皇的侍衛,十九歲時,給始皇親自命為侍衛。此人精明強干,三十余歲,就給始皇付予重任,鎮守嶺南。他用兵有一套,在呂太後之時,他曾打敗大漢,打到長沙來了。」

「沒錯,的確是這樣。」

景帝笑著點頭道:「趙佗是個人物,始皇才把他放到嶺南去!至於他打敗大漢,襲擾長沙一事,那是呂後倒行逆施,以為趙佗不過是一偏安之人,不足為懼。先是把趙佗的親戚朋友給治罪下獄,還把趙佗的祖墳給挖了,這激怒了趙佗,他才起兵與大漢為敵,襲擾長沙之後,他更是稱帝了。先帝之時,開釋了趙佗的親朋,重修了他的祖墳,這才有袁盎入南越,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得趙佗去帝號,重新歸附大漢一事。」

微一停頓道:「其實,你所知道的趙佗,並不是真正的趙佗。他並無稱帝之心,更無獨占南越之意,他那是遵守始皇遺詔,為華夏鎮守嶺南。」

「始皇遺詔?」周陽的眼睛瞪大了,很是驚奇。

「走,去天祿閣,你一看便知。」景帝站起身,快步而出。

周陽快步跟上去。

景帝邊走邊道:「趙佗忠心始皇,罕有人及。若他有稱帝之心,何必等到呂後之時,秦末大亂,中原混戰,他手握五十萬秦軍,若是他率領五十萬秦軍,殺回中原,天下大勢,未可知矣!」

秦末戰亂,秦朝的精銳大軍卻沒在中原,這才有秦朝覆滅之事。那時的趙佗,塞斷了嶺南通道,把嶺南與中原隔離開來,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趙佗若有稱帝之心,當時他率領五十萬精銳秦軍殺回來,劉邦、項羽之輩,還真是難以抵擋。要知道,那可是追隨秦始皇平定天下的精銳之師,他們有著良好的訓練,精良的裝備,豐富的戰場經驗,一旦出現在中原戰場,足以橫掃所謂的「義師」。

對這說法,周陽並不意外。可是,這話是從景帝嘴里說出來的,周陽要不驚訝都不行。

景帝是漢朝的皇帝,是劉邦的後人,他自然是要維護劉邦,他應該說即使趙佗率領五十萬秦軍殺回中原,以高祖之雄風,區區五十萬秦軍何足道哉?

可是,景帝說的卻是截然相反的話,要周陽不驚奇都不行。

「呵呵!」景帝把周陽的驚奇樣兒看在眼里,笑道:「周陽,你不是很驚奇,朕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

「皇上,臣是有這想法。」周陽沒打算瞞他。

「朕當年聽到這說法,也是很驚奇。」景帝的話讓周陽更加摸不著頭腦,只聽景帝道:「那是高祖的說法!」

「啊!」劉邦自己這樣說,周陽更奇了。

「這沒什么好諱言的。」景帝笑道:「高祖性豁如,雖是得了天下,做了皇上,性情未改。立國之初,高祖一直很奇怪,趙佗怎么會塞斷五嶺通道,而不是率領五十萬秦軍殺回中原。直到蕭何找到始皇的遺詔,這才一切了然。」

「皇上,始皇的遺詔寫的什么?」周陽的眼珠瞪大了。

秦始皇的遺詔,竟然使得天下形勢大變,周陽要不奇都不行。

「你自個看!」景帝並沒有回答,而是一甩袍袖,進了天祿閣。

天祿閣是保存漢朝秘檔所在處,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國家檔案館」。

里面有很多人奔走,在清理竹簡,絹帛。小心翼翼的,非常認真。

景帝熟門熟路,來到天祿閣最面的一間屋,站到一個櫥櫃前,道:「打開!」

這里的人應一聲,打了開來。景帝上前一步,從里面取出一個精致的銅管,抽出一束絹帛,遞給周陽道:「這就是始皇的遺詔!」

周陽特別急切,接到手里,展開一瞧。手一顫,絹帛差點掉在地上。

「這這這……」周陽的舌頭突然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