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千古偉業(2 / 2)

大漢帝國 殷揚 2639 字 2022-07-15

「親人們,喝點吧!」

趕來相送的東胡牧民,忙著把手里的羊肉馬奶子,遞給漢軍。可是,周陽的號令很嚴,漢軍將士們不收,婉言謝絕,這讓牧民們贊嘆不已:「漢軍是我們的親人!」

東胡在的時候,東胡的兵士時不時就會擄掠,百姓的日子過得很苦。漢軍雖然滅了東胡,卻是號令極嚴,這讓牧民倍加愛戴,百年之後,漢軍的軍紀嚴明仍是讓東胡百姓贊嘆。

三天之後,漢軍到了長城。此時的長城內外,聚集了不計其數的漢朝百姓,他們扶老攜幼,帶著酒食,前來迎接漢軍。

這里的漢朝百姓,久受東胡之苦,漢朝收了東胡,那是他們最歡喜的事情。

東胡一度強橫,受苦的不僅僅是如今的百姓,還有他們的祖輩,可以說世世代代受東胡之苦,如今,東胡沒了,他們不用再擔驚受怕,其歡悅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就是用光三江四海之水研墨也不能道盡他們的好心情。

「大漢萬歲!」百姓發出陣陣歡喜聲,把酒食遞向漢軍,漢軍婉拒。

「親人們,你們就吃點吧!這是我們的心意!」

「親人們,東胡殺了我們多少人?我們的祖輩,有多少死在東胡刀下?你們收了東胡,那是報了仇,雪了恥,我代我們的老祖宗謝謝你們!」

「親人們……」

百姓真誠的訴說,道出了以前的苦處,如今的歡喜。

當漢軍翻越長城時,百姓的歡喜達到了頂點,原野沸騰了。

十萬漢軍,和三萬東胡軍隊,翻越長城,那是何等的波瀾壯闊。只見長城為一片赤色的浪潮所淹沒,洶涌澎湃,數十里范圍全是紅色,讓人震憾,讓人激動。

「大漢萬歲!」

百姓歡喜雀躍,跳著笑著,指點著翻越長地的漢軍,笑個不住。

「炎黃地,多豪傑,以一敵百人不怯。人不怯,仇必雪,看我華夏男兒血!男兒血,自壯烈,豪氣貫胸心如鐵!手提黃金刀,身佩白玉珏,飢啖敵酋頭,渴飲敵人血!」

也不知道是哪個百姓率先唱起了這首《男兒行》。這首《男兒行》是漢軍英勇奮戰的戰歌,早就傳遍了大江南北,此時此刻,只有這首歌能表達百姓激動的心情。

「兒女情,且拋卻,瀚海志,只今決!男兒仗劍行千里,千里一路斬胡羯!瀚海飛戰歌,歌歌為我華夏賀!單於王庭舞鋼刀,刀刀盡染匈奴血!立壯志,守奇節……」

漢軍將士們引吭高歌,與百姓的歌聲相和。一時間,長城內外,盡是雄壯豪邁的歌聲,直上雲霄,震得天上的浮雲片片碎裂。

周陽駐馬長城上,看著開進的漢軍,聽著雄壯的歌聲,心神激盪起來,胸口急劇起伏,眼中噙著淚水。

這軍隊,這歌聲,是周陽心血的結晶,這是周陽付出的最好回報,周陽能不激動嗎?還有比這更讓人激動的事情嗎?

不僅周陽激動不已,就是張辟彊、李廣他們哪一個不是激動得握緊了拳頭。

張辟彊為了振興華夏,奔波數十年,為的就是培養人才,主父偃、董仲舒、朱買臣、嚴助、申公這些人才,哪一個不是在他的精心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呢?

如今,大漢聲威已振,東胡已滅,千年大敵不存。雖然最強大的對手匈奴仍在,還沒有給擊破,東胡這一戰,正式宣告匈奴強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漢軍的戰力遠在匈奴之上,匈奴就是拍馬也是趕不上,擊破匈奴指日可待。

張辟彊的心願,即將實現,任誰處此,都會激動難言,張辟彊的淚水順著腮幫流了下來,在日光下,閃閃發光,激動中的他,兀自不覺。

李廣就更不用說了,他與匈奴大小數十戰,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能有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精銳之師,擊破匈奴,靖邊安民。如今,漢軍與匈奴數年後的第一次交兵,壓著匈奴打,硬是把享有兵力優勢的侯產兒給全殲了。

在這凱旋之時,讓人升起無限的希望,擊破匈奴就在來日!

「難以置信!難以置信!」李廣緊握雙拳,虎目中淚花閃現,激動得胸口急劇起伏。

漢軍翻越長城,費時極長,直到漢軍過完了,周陽他們的激動之情仍是沒平復下來,駐馬在長城上,望著遙遠的天空,目光炯炯,似欲刺破蒼穹。

許久,許久,周陽他們這才驚醒過來,打馬下了長城,追趕漢軍去了。

重回漢境,將士們歡悅難言,趕路就象在飛,趕得很快。

那三萬東胡兵士,一入漢境,大開眼界,驚訝不置,仿佛置身在天堂一般。

東胡很苦,不僅天氣冷,而且物產稀少,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不如漢朝。漢朝富饒,他們久聞其名,聽過很多很多有關漢朝富饒的故事,就是沒有親眼見識過。如今,他們置身漢朝腹地,見識了漢朝富厚饒給,方知漢朝的富饒遠過傳言,無不是歡呼不已,他們走到哪里,驚呼聲就會響到哪里,比起劉姥姥進大觀園還要加上幾等。

「得好好干,為大漢效力!」

「大帥說了,只要我們立了功,就會賞賜,不分種族,一視同仁,我們有希望了。」

「立了功,得了賞賜,在內地置點田產,把親人接過來,日子就好過了!」

見識了漢朝富饒的東胡兵士,相互激勵,要為漢朝效力,爭取立功受賞。

主客易勢,攻守易形,如今是漢朝強盛,匈奴勢弱了,東胡已收,接下來該是准備進擊匈奴了,漢軍不必再調回內地,周陽把他們安置在北地。

漢守駐守在雁門、右北平、代郡、定襄這些城池。

自從長城大戰之後,周陽再也沒有來過雁門,一到雁門,不由得大是激動。數年前的那一戰,最激烈的地方,便是雁門。死在雁門城下的匈奴沒有十萬之數,相差也不遠了。

周陽第一次謀劃,是安陶大捷,三千建章軍打敗伊稚斜率領的一萬多單於本部精銳,周陽的軍事才干初次展露。

雁門大戰,邊關十幾萬漢軍在周陽的謀劃下,齊心協力,與匈奴在此城下血戰一場,打敗了單於本部精銳,讓匈奴第一次領教到了漢軍的厲害。

這一戰之後,景帝力排眾議,命周陽為將,統領漢軍,與匈奴大戰,才有後來的長城大捷,擊破匈奴五十萬大軍的大勝。從此以後,周陽成為名震天下的名將,統領漢軍。在他的努力下,漢軍的戰力越來越強,終於可以壓著匈奴打,讓匈奴破膽。

這是舊地重游,周陽感慨萬端。第一次到雁門時,周陽不過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建章軍新兵,這次卻是名將,漢軍的統帥,還是為追入大漠做准備。

在雁門稍事歇息,周陽了解了情形,漢朝已經在北地調集了很多糧草軍械,看來,景帝已經在為進擊大漠做准備了。

這消息一傳開,眾將歡喜難言,說得最多的便是「直搗龍城」。

直搗龍城,並不一定就是攻打匈奴的聖地龍城,可以理解成漢朝對匈奴的戰略反攻!數十年來,一直是匈奴壓著漢朝打,漢朝處於守勢,從此以後,漢朝開始戰略進攻,強漢大軍必將縱橫在大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