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漢武帝的決斷(2 / 2)

大漢帝國 殷揚 2686 字 2022-07-15

「諾!」周陽應一聲,出去傳旨。宮衛得令,忙去傳人。

「匈奴,匈奴!可惡的匈奴!可恨的匈奴!」劉徹不住踱著圈子,一雙手緊握成拳,惡狠狠的吼叫起來:「朕若破了匈奴,一定會殺得匈奴種都不剩!」

聲音高亢,含有無盡的憤怒,不甘的屈辱!

周陽看在眼里,暗嘆一口氣,匈奴這一手實在是太氣人,讓人很是氣憤,景帝連下葬的機會都沒有,誰能不氣憤?

就在劉徹的氣憤中,張辟彊、晁錯、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亞夫、李廣、程不識、衛青他們先後到來,沖劉徹見禮。劉徹只是揮揮手,不言不語,踱他的步,一眾人看在眼里,奇在心頭,卻是沒人敢說話。

劉徹這步踱得沒完沒了,一直踱下去,過了老長時間都沒有停下來。

「皇上,你這是怎么了?」李廣終於忍不住,出聲相詢。

「還能怎樣?匈奴氣煞朕也!」劉徹猛的轉過身,咆哮起來:「父皇屍骨未寒,單於就出動六十萬大軍殺奔漢境,氣煞朕也!氣煞朕也!」

「……」

張辟彊他們直接石化了,個個張大了嘴巴,說不出話來。

不是他們膽子小,而是這事太驚人了。六十萬匈奴大軍選在漢朝最為虛弱的時候,殺奔漢境,那是天大的危機。

張辟彊、申公、主父偃、董仲舒、周亞夫、程不識、衛青個個一臉的凝重之色。就是周陽,也是沒有說話,這次的危機非常嚴重。

「呵呵!」

就在眾人的沉默中,只聽李廣暢笑起來,右手拈著胡須,笑得極是歡暢,一雙虎目竟然眯上了。

「飛將軍,你何事發笑?」劉徹不由得一愣,沉聲問道。

「皇上,這可是好機會呀,千載難逢的良機!」李廣右手的大拇指豎起來,都快把養心殿的斗拱給戳破了:「六十萬匈奴呀,要是給我們全殲了,匈奴就得從娘肚子里重新來過!」

李廣這話貌似調侃,卻極為有道理。

匈奴六十萬大軍殺來,緊隨在大軍後面的牧民少則七八十萬之多,多則百多兩百萬。若是漢朝把六十萬大軍給殲滅了,隨在其後的牧民也會死無葬身之地,匈奴就會損失百多兩百萬口眾。

匈奴不缺駿馬,不缺牛羊,最缺的就是口眾!口眾是匈奴永遠的痛!

在如此之多的口眾死於非命之後,匈奴還會剩下幾個人?能上戰場的還能有多少?

能剩下來的,只有婦孺老弱了,匈奴真的是得從娘肚子開始,重新來過。

「呵呵!」眾人給李廣一句話逗樂了,忍不住大笑起來。

「飛將軍說得也對!」劉徹輕輕點頭,臉上的氣憤之色消褪,平復下來。

「皇上,那你還等什么?趕快下旨出兵吧!」李廣一邊搓手,一邊催促起來,虎目中精光閃爍,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兒。

「嗯!」劉徹很是贊賞的打量著一眾武將,個個激奮異常:「將軍們有如此戰心,朕就放心了!此事太過重大,都坐下來,我們好好議議。」

「皇上,議什么議?你說打哪,臣就打哪!」李廣嘀咕一句,仍是坐了下來。

劉徹坐在寶座上,掃視群臣,臉色凝重:「自從華夏與匈奴為敵以來,上千年了。在這上千年的歷史中,曾有趙武靈王、李牧、蒙恬,還有姐夫大破匈奴。可是,匈奴最多也才出動五十萬之眾,而這一次,匈奴竟然出動了六十萬大軍。要是朕所料不差,這是匈奴的最後的兵力了,要是再多,匈奴已經拿不出來了。飛將軍說得沒錯,若是大漢把這六十萬匈奴給全殲了,匈奴就會從娘肚子重新來過了!」

說到此處,停頓下來,微一凝思,這才接著道:「可是,這畢竟是匈奴的傾國之兵,單於亡我之心不死,不容小視!至於這一仗,打還是不打,你們就各抒己見吧!」

這個決斷不好下,劉徹得權衡,把方方面面的利害關系考慮清楚了,方能做出決斷。要打的話,就要有必勝的成算,要不然,不如深溝高壘,緊守城池。這樣做,很窩囊,讓人感到屈辱,可是,總比敗軍覆師的強。

「皇上,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出兵的話,成算幾何?」張辟彊明亮的眼里精光一閃。

「嗯!」劉徹點頭,道:「若是成算足夠,朕就下旨出兵!若是不算大,就緊守城池!」

「皇上,那國喪呢?」董仲舒遲疑一下,不由得問起來。

漢朝以孝治天下,若是漢武帝以為成算夠大,下旨出兵,這置孝字於何地?董仲舒不得不提醒一句。

「父皇以破擊匈奴為己任,若是朕能擊破匈奴,父皇在天之靈必會含笑!」劉徹右手緊握成拳,大聲道:「若是朕死守一個孝字,任由匈奴殺來,百姓遭殃,黎民塗炭,天下攘攘,朕有何面目面對列祖列宗?」

「這個……」劉徹所言極是有理,可是,在漢朝,這個孝字同樣具有巨大的力量,董仲舒張口結舌,不知從何說起。

「自古有言,忠孝難兩全,本朝的晁錯選擇了盡忠,成為不孝之子。」劉徹嘆口氣,聲音放緩道:「朕只能選擇忠,為了天下蒼生,不能盡孝了,父皇在天之靈,請寬恕孩兒!」

晁錯力主削藩,忠心王事,他的親戚朋友怕他惹出大禍,想勸他放棄削藩策,又不敢對他說,只得找他的老父親前來勸說。父子倆面對面的一通勾通之後,晁錯依然堅持削藩策,他的老父親見勸不動他,氣憤不過,投河自盡。

這是漢朝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事情,張辟彊他們一聲嘆息。

一身青衣的晁錯,聽得劉徹提起昔年舊事,老父投河之事宛若眼前,不由得長嘆一口氣,眼中淚花滾滾。

劉徹的決心已下,周陽暗松一口氣。周陽擔心的便是劉徹遵循古禮,要舉行三年國喪。對於現代人來說,盡孝是必須的,卻沒必要進行三年,更沒有必把百姓拖入水深火熱之中,周陽本就打算說服劉徹,聽了他這話,一顆心終於落回肚里了。

「皇上決心已定,臣不再勸說,只是說說這勝敗之事。」張辟彊略一凝思,開始剖析起來:「在上千年的戰爭中,若問華夏什么時間最為虛弱,便是眼下!先帝駕崩,軍心不振,將士們悲痛難已,若要與匈奴開戰,這勝算恐怕不會太大!」

軍心不振,士氣低落,再強悍的軍隊都不會打勝仗,這是實情,張辟彊可謂眼光獨到,一語切中要害。

「依你的意思,就不出兵了?」劉徹明亮的眼睛緊盯著張辟彊。

「不!」張辟彊斷然否決:「皇上,臣恰恰相反,主張出兵!還是大舉出兵!」

「哦!」劉徹有些意外。

不僅劉徹意外,李廣、程不識他們哪一個不意外?

「單於是個精明人,抓住了最為有利的戰機!」

張辟彊先是贊揚一句軍臣單於,緊接著話鋒一轉,冷笑一聲,道:「可是,單於他卻沒有想到,他此舉的後果有多嚴重!上千年來,匈奴與華夏大小之戰不計其數,匈奴亦曾強橫一時,卻沒能滅了華夏,原委何在?在於華夏能擰成一股繩,把所有的力量用來抵御外敵。春秋之際,胡人入侵中原,當時,天下大亂,五伯號召天下諸侯,不一樣把胡人打出去了嗎?」

聲音陡轉高亢:「單於此舉,必將讓將士們感到氣憤,感到屈辱,無法忍受,一定會奮起抗擊!華夏千千萬萬的壯士,必將萬眾一心,擊破匈奴!」

「這就是哀兵必勝!」張辟彊最後擲地有聲的道。

「說得好!」眾人齊聲贊賞。

「至於這一戰,有多少勝算,還是聽聽大帥的看法!」張辟彊目光落在周陽身上。

周陽身為統帥,於兵事,他最是熟悉了。漢朝的勝算為幾何,他是了然於胸,他的話具舉足輕重的作用。

也就是說,破擊匈奴的大事,由周陽一言而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