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奏凱而還(1 / 2)

大漢帝國 殷揚 2666 字 2022-07-15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大漢帝國最新章節!

第八十五章奏凱而還

漢武帝的憂慮並非沒有道理,而是在兩千多年後成為了現實。在西方歷史上,第一個想征服中國的便是亞歷山大。他征戰八年後,兵老師疲,不得不從印度阿三的恆河流域撤軍。三年後,他三十三時便病死了,他的妄想因此而成空。

自他死後一千多年時間里,沒有西方人再敢妄想打到中國來。可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強不是一個接一個侵略中國么?英、法、德、意、荷蘭這些西方列強哪一個沒有沾上中國人的鮮血?

若使兩千多年前的漢武帝雄心實現,把這一隱患消除,就不會有中國近現代的屈辱歷史。

若果說在漢武帝時期,要遠征歐洲難度還太大的話,那么在唐朝就有可能成為現實,而夢幻般的唐朝差一點征服了中東,要是沒有「安史之亂」的話。若唐朝征服了中東,必然要往西打,很可能征服歐洲。

漢武帝目光遠大,看得遠,慮得深,可是,在申公他們心目中,卻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太難以想象了,萬里之外用兵,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了。別的不說,光說這後勤就足以讓漢朝背上沉重的負擔,更有可能漢朝因此而衰落。

「皇上,茲事體大,得謹之又謹呀!」申公驚疑了半天,仍是有一股暈眩之感,忙提醒漢武帝:「皇上,萬里之外用兵,決非易事。兵馬調動,糧草籌集,皆非易事。」

「還有,亞歷山大這個狂人,雖說想打到華夏來,可是他畢竟沒有打過來呀!太遠了,沒那么容易!」主父偃也是覺得心驚,不是他膽小,相反,他膽子極大之人,見識更是超人一等,可是,萬里之外用兵,自古以來,便沒有過。不要說做到,就是想想就足以讓人頭暈。

「沒打過來?」漢武帝眉頭一軒,聲調有些高,指著主父偃道:「主父偃,你結發游學數十載,民間之疾苦,你是體味猶深。可是,你知不知道,亞歷山大打到哪里來了?他是沒有打到華夏來,可是,他征戰萬里,打到一個和華夏差不多的國度。」

略一停頓,漢武帝的聲調拔高,有些尖細刺耳:「你可知道,這個國度是哪里?是身毒!亞歷山大的國家離身毒的距離,與到華夏相差不大。若不是西羌的險山惡水阻隔,亞歷山大已經到打過來了。他打錯了方向,並不是他沒有實力做到!」

身毒,就是現在的印度阿三。從馬其頓出發,到印度的距離與到中國的距離相差不大。亞歷山大能打到印度,就說明他有實力打到中國。他當年之所以沒有打到中國,是因為亞里士多德給他的地圖不夠准確,他打錯了方向,打到南方去了。

漢武帝這話切中了要害。

「身毒?」對印度阿三,當時的漢人還有些陌生,不由得一愣。

過了一陣,董仲舒猛然醒悟,大聲道:「就是在春秋時,從西邊過來的僧人所來之處?」

「正是!」漢武帝記憶力極強之人,四歲能背誦數萬字,過目不忘,讀書極多,對軼事極是熟悉:「那個光頭僧人,來到華夏,在南山結廬而居,其遺跡如今猶存。僧人能從身毒到華夏,若是西方再出一個亞歷山大這樣的狂人,你敢說,到不了華夏?」

佛教傳入中國,並非是東漢明帝時期,而是要早得多。只不過,東漢明帝時期,是佛教在中國正式傳教的開端,影響很大,白馬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廟罷了。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印度僧人來到中國,在南山結廬而居,這是佛教在中國活動的最早記載。

漢武帝一句話,問得主父偃啞口無言,一臉的慚色。

「皇上,即使如此,此事體大,亦要再三思慮。」衛綰適時出聲,為主父偃解圍:「萬里之外用兵,遠非易事。除了軍隊的調用之外,還有糧草,更重要的是,大漢不熟悉那里的風土人情、物產情形,冒然用兵,為兵家大忌。」

漢武帝微微點頭,笑道:「師傅所言,朕早已思之。為此,朕正在尋找熟悉西方情形的人。張騫,朕要你找的人呢?」

「皇上,已經尋到,不日間就會來到長安。」張騫大聲回答。

「太好了!他一到,朕要親自問詢他西方的情形!到時,你們都來聽聽!在大漢以外,西方還有一片天,一方土,值得大漢用兵!」

漢武帝信心十足,右手緊握成拳:「匈奴一破,大漢便無用兵之處,朕的將士們,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便讓他們來遠征這西方的天,把西方的土踏在馬蹄下!朕要把華夏文明,推廣到天之角,海之涯,凡有人跡之處,都要知道華夏!都要成為華夏的土地!都要成為華夏的臣民!」

他說得興奮不已,申公他們聽在耳里,猶如驚天閃電在耳際轟鳴,讓他們一陣暈眩。開疆拓土,當然是好事,可是,如漢武帝這般雄心勃勃者,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就是秦始皇也未生出此等之心吧!

「亞歷山大當年妄圖侵擾華夏,朕就要打到他的國度里去!讓他在天上好好看看,朕是如何粉碎他的妄想的!」就在眾人心驚膽跳之際,只見漢武帝猛烈的晃著拳頭,信心十足,臉上泛起了紅光,眼里精光暴射。

漢武帝是那種絕不允許有人比他更強的人,若是有人做得比他好,他就要做得更好。有亞歷山大東征之事,讓他心里極是不舒服,若是不超過亞歷山大,他覺都睡不好。

「……」

漢武帝所言之事,固然讓人歡喜,讓人振奮,可是,也太驚人了,饒是申公他們膽量不小,仍是給漢武帝的話震得一愣一愣的,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龍城大捷!活捉單於!殲敵一百七十余萬!」

就在此時,一個沙啞的聲音好似洪鍾大呂般傳了進來,震人耳膜。

「龍城大捷!」

「活捉單於!」

「殲敵一百七十余萬!」

養心殿中,驚呼聲四起,出自申公、主父偃、周亞夫、董仲舒、衛綰、張騫之口。

他們早就在盼望龍城捷報,這種結果是他們意料中事,並不意外。因為周陽把匈奴重重圍困,匈奴是插翅難逃,抓住單於,全殲近兩百萬匈奴也是情理中事。

可是,當這一捷報傳來時,仍是有一股巨大的沖擊力,沖擊著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激動、讓他們振奮、他們歡呼、讓他們……

「嗚嗚!」

就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只見漢武帝卟嗵一聲跪在地上,一個響頭叩了下去,額頭重重撞在地板上,發出「砰」的一聲響,額頭上起了一個青包,他兀自不覺,哭泣不起:「父皇在天之靈有知:匈奴已破!單於被大漢活捉!將士用命,全殲匈奴一百七十余萬!父皇,你聽見了嗎?你聽見了嗎?匈奴擊破了!」

之所以有龍城決戰,那是因為軍臣單於要趁景帝駕崩之際大舉南下,攻城掠地,置華夏於死地。如今,匈奴給擊破,單於被活捉,全殲一百七十余萬匈奴,這是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足以告慰景帝在天之靈!

「先帝啊,你聽見了嗎?」申公、主父偃、周亞夫、董仲舒、衛綰、張騫跪在漢武帝身後,不住叩頭。

一個個跟磕頭蟲似的,額頭重重撞在地板上,發出「砰砰」的響聲,額頭上起了青包,卻是沒有知覺一般,仍是猛叩頭。

尤其是周亞夫,哭得比別人響亮,祈禱之聲也比別人高:「先帝呀,你可以瞑目了!可以瞑目了!」他是景帝最忠心的臣子,要不哭得特別傷心都不成。

聶壹在宮衛的簇擁下,一頭鑽進養心殿,入眼的卻是一群磕頭蟲,不由得大是驚訝。等得聽了他們的禱詞,不由得激動上心頭,卟嗵一聲跪下來,大聲禱告:「臣聶壹,告知先帝在天之靈:大漢將士用命,已破匈奴!單於、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都尉、左右骨都候、部落王、部族首領,被大漢一網打盡!一百七十余萬匈奴成了將士們刀下亡魂!先帝呀,這是自盤古開天以來,從未有過之大勝!」

他親身參與龍城決戰,對將士們的浴血沖殺體味最深,此時此刻,說起來,激動不已,雖然聲音沙啞,其悲慟之情卻是感人至深。

漢武帝他們聽了聶壹的話,哭得更傷心了,眼淚跟水一樣涌了出來。

「不孝孫劉徹告慰高祖在天之靈:冒頓困高祖於平城,幾成萬古之恨!賴陳平奇計,高祖脫歸,然,千古之恥已成,華夏蒙羞,大漢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