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三卷 新的航程—黑道商途 第158章(1 / 2)

第158章

越南的地理位置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端,與柬埔寨、老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雲南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又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共享北部灣。

越南全國大約331,688平方千米,地形包括有丘陵和茂密的森林,平地面積不超過20,。山地面積占40,,丘陵占40,,森林占42,。

也就是說,整個越南國土,森林山地丘陵占了大多數的面積!

艾子晴不知自己是在何處下的船,只知道午夜時分,船只才緩緩靠向岸邊停下。

海邊並沒有碼頭,而是一處沙地,據艾子晴觀察,這里應該處於越南某處的邊境線上。

船員們都在船上等候,只有吳家父子帶上幾名大漢,以及艾子晴與阿旺一同下船。

至於周船長,此次便留在船上看船,吳家父子如此決定,亦是為了培養阿旺,逐漸接替老船長的職務。

「前面有光。」吳茂秋指向前方,對父親吳方生說道。

後者點了點頭,「阿旺,你過去。」

阿旺應是,而後大步向燈火方向走去。

「阿旺會說越南語?」艾子晴低聲問吳茂秋。

「嗯,阿旺隨著周船長學過京話,所以才帶他一起來。」吳茂秋側頭看向艾子晴,見她白皙的皮膚在月光下,好像被撒上了一層月華的色澤,十分晶亮迷人。

艾子晴微微點頭,看向阿旺背影的眸子中,又多了一層別樣的神色。

半響,阿旺獨自回來,對吳方生微微彎身說,「村長,他們是陳甘的人。」

「好,走。」吳方生老臉露出笑容,當先大步向前邁去。

待與幾人接頭,艾子晴這才看清,對方一共六人,均是越南人,皮膚有些暗褐色,長的精瘦,走起路來卻步履沉穩,訓練有素的模樣。

對方用越南語說了幾句什么,阿旺在吳方生身邊充當翻譯,無非是一些,「書記已經在等了,幾位隨我來。」

「為什么稱是書記?」艾子晴猶如好學的孩子一般,極度發揮不懂就要問的長處,轉目看向吳茂秋。

後者輕輕一笑,解釋道,「因為越南也是**國家,越共是越南唯一合法的政黨,對越南立法、司法、行政各個部門的機構直接掌控,並由越共黨員擔任各部門的政務職位。國家主席統帥各人民武裝力量,並兼任國防與安寧會議主席。但實際上越共中央軍事黨委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越共中央總書記兼任軍委書記,通過國防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行統一領導和指揮。」

艾子晴靜靜聆聽,總算弄明白一個事實,越南表面是國家主席統帥武裝力量,但實際上,越共黨委才是最高的均是決策機構,黨委總書記才是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人。

所以這毒品販子也學著自稱書記?

艾子晴有些好笑。

「所以我們這位朋友也自稱書記。」吳茂秋做了最後總結,他以為艾子晴並不知道他們將要接觸的是何人。

眾人坐上了一輛軍用越野車,墨綠車的寬大車身,車頭只容得下兩人獨坐,坐在車頭的人自然是司機與吳方生。

而吳茂秋則帶著眾人坐在了車後露天的車廂內。

車子一路搖搖晃晃,讓人坐著很是疲乏,漫天黃土,更加讓艾子晴十分不適。

逐漸,車子好像從邊境駛入了越南境內,並沒有遭到盤查,想來這條路線應該是邊境的漏點。

越南是熱帶季風氣候,冬天氣溫也很高,與蛇口溫差並不是很大,就算剛剛進入了十一月份,亦是沒有什么寒冷的感覺,尤其艾子晴這種北方人,越南的冬天對她來說估計也就如初秋一般。

車子杠杠悠悠的行駛著,艾子晴沒有坐在吳茂秋的身邊,因為有越南人的陪同,吳茂秋也不好太過強硬拉著艾子晴同坐,是以此時艾子晴是靠在阿旺身邊,不時與他學習幾句常用的越南話。

艾子晴發現,自己的記憶力竟然出奇的好,理解能力也十分強勁,每次學習的話語幾乎不用第二遍,便可以記得熟透。

阿旺在教習艾子晴的同時,亦是目不斜視,十分認真,這讓吳茂秋看得雙眼發紅。

「阿旺,你坐過來。」吳茂秋沉著嗓音,陰冷的看了看艾子晴,最終對阿旺命令道。

阿旺當下起身,卻被艾子晴一手拉住胳膊,「吳少爺,我想跟阿旺學些越南話。」

吳茂秋將視線轉移,移上艾子晴的臉頰,看了半響,「累了一天了,先休息吧,改天再學。」

在車上能學到什么?還不是過後就忘?而且看著艾子晴與阿旺『親親我我』的模樣,吳茂秋心里猶如貓爪一般難受。

阿旺只得起身,來到吳茂秋身邊,還不待吳茂秋臉色稍好,艾子晴便挪動身形,再次一屁股坐到了阿旺身邊,沒有理會吳茂秋鍋底般青黑的臉色,繼續低聲與其討論起來。

阿旺雖說不愛言語,但卻不傻,他知道艾子晴是吳少爺的女人,加之此時吳茂秋的神色有異,阿旺也就坐的離艾子晴稍遠了一些,若不是因為救命之恩,讓阿旺從心底感激,他是絕不會教習她越南語的。

慢慢的,天色漸亮,但卻絲毫沒有快要到達目的地的樣子,車上的人,均是開始犯困,慢慢的,一車子的人均是睡著了。

艾子晴亦是枕著胳膊,慢慢進入了夢鄉,不過雖說人以睡著,但警惕猶在。

「到城市了。」不知是誰輕微的聲音,將艾子晴從睡夢中喚醒,她睜開眼睛,探出頭去。

越南建築擁有十分久遠的歷史,歷史上,越南建築大量受到中國傳統建築和文化的影響,但隨後也漸漸發展出屬於越南的獨特風格,有些傾向於印度風格建築。

越南早期居民多生活在高腳屋中,現在,越南街面上仍存在類似的房舍。

越南傳統建築的飛檐多數比較寬大,建築的高度較為低矮,四面有窗,這些設計往往是為了更好地降溫和通風,以適應越南本地濕熱的氣候。

在建築物周圍、街道兩旁,生長著高大的鐵樹、椰子樹、棕擱樹,人們大多徒步行走,也有個別騎著自行車。

街上,椰子樹下,可以看到很多身穿藍綠色衣服的少女,皮膚黝黑,長長的秀發系在腦後,十足的異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