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懷疑(三)(1 / 2)

『ps:昨日第二更。』

————以下正文————

「什么?」

見張啟功說話只說半截,趙弘潤微微皺了下眉頭。

見此,張啟功連忙拱了拱手,小心翼翼地問道:「難道太子殿下,亦早已對衛公子瑜有所懷疑?」

「……」趙弘潤看著張啟功不說話,半響後才幽幽說道:「兩年前,在雍王兄當政之時,冶造局曾因他陷入一段動盪,事後本王重掌冶造局時,有人來報,言庫房內有記錄手札失竊,想來是蕭逆趁機竊取……若衛瑜果真與蕭鸞達成默契,那么,衛瑜所求的,想來並不僅僅只是蕭鸞手中那些錢……若我是你的話,我會派人從衛國的礦山以及礦石流入方面著手追查,找到衛瑜命人私下築造的煉鐵高爐,看看衛人工匠的高爐煉鐵,是否有效仿我大魏冶造局,由此推斷,衛瑜是否與蕭鸞有所接觸。」

張啟功眼睛一亮、由衷贊嘆道:「太子殿下洞如觀火,臣這就派人前去追查。」

然而,他的話剛剛說完,就被趙弘潤抬手打斷了:「毫無意義。」

『這怎么會是毫無意義呢?』

張啟功不解地看著趙弘潤,卻見趙弘潤反問道:「若衛瑜果真在私底下庇護了蕭鸞,你能做什么?」

「我……」

張啟功張了張嘴,隨即便明白了趙弘潤的意思。

是的,衛瑜乃是衛國的公子,多半還是衛國日後的王,並非是他們想怎樣就怎樣的小角色,雖然如今「追緝蕭鸞」這件事,在眼前這位太子殿下說來已近乎「私仇」,但倘若其中有衛公子瑜牽扯在內,就有可能上升到「邦交事件」——哪怕是最後查證,衛瑜確實在私底下庇護了蕭鸞,難道他張啟功這個「太子府都尉」,就能罔顧魏衛兩國的友誼,強行要求衛瑜交出蕭鸞?

還是說像上次那樣,讓朝廷出面轉告衛王費,由後者對衛公子瑜施壓?

這也要看針對什么人,像上次大梁朝廷那樣,最後逼得衛王費將衛公子瑜送到大梁作為質子——當然,這個質子的本意是朝廷為了教訓一下衛公子瑜,讓這位衛公子日後少在「宋郡問題」上插嘴,詆毀大梁朝廷。

但也因為這件事,魏國在衛國民間的評價一下子降了許多,有不少為人憤慨魏國「仗勢欺人」,無故針對他們賢能的公子衛瑜,更有謠言稱,魏國這是畏懼衛公子瑜的賢能,不希望衛國因為衛公子瑜而強盛起來。

雖然這聽上去十分可笑,然而不能不說,民眾有時是盲目的,因此聽信這個謠言的衛人,卻也不在少數。——可事實上,魏衛兩國如今的差距,會因為一個衛公子瑜就有所縮短么?

不,只會漸漸拉大距離。

只是在衛國民眾眼里,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在中原的傳聞中,魏國的強勢崛起,就是因為魏國出現了一位「魏公子潤」,即然「魏公子潤」能令魏國變得如此強盛,何以「衛公子瑜」就不能呢?

不管怎樣,如今的衛國,她依舊是一個中原國家,哪怕其依附魏國,朝廷也不好強行要求衛公子瑜交出蕭鸞,除非衛瑜公開承認庇護了蕭鸞。——然而,衛公子瑜怎么可能會承認?

如此一來,這件事到最後可能就會成為魏衛兩國打口水仗的開端:魏國朝廷斥責衛公子瑜,強行要求衛瑜交出蕭鸞;而在衛瑜矢口否認的情況下,衛國民眾又認為這是魏國忌憚衛瑜的才能,想針對陷害,防止衛國因公子衛瑜而變得強盛。

長此以往,魏衛兩國之間,必定產生矛盾,弄到最後,很有可能變成魏國一怒之下吞並衛國的結果。

但說實話,吞並衛國,這對魏國而言並沒有太大助益。

因為魏國根本不缺土地,她在前後得到三川郡、上黨郡以及此番的河套地區後,疆域之廣闊,相比較九年前的魏國幾乎翻了一倍,衛國才多大一點地方?

尤其是在預見到魏齊兩國日後很有可能會因為中原霸主地位的交替而解除盟約,甚至形成對立,留著衛國這個對稱霸中原毫無野心的小弟,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在共同抵御韓國這方面,縱使衛國實力不繼,也能幫著魏國與韓人打口水仗,占據道德大義,這跟魏人一己與韓人對罵,意義是截然不同的。

畢竟衛王室,怎么說也是中原諸國所認可的王室。

因此,最可能發生的結果,就是魏國介入衛國的立儲之事,讓衛公子瑜失去繼承衛王的權力,但同樣的,魏國也失去了衛國民眾的支持。

更要緊的是,魏國的東宮太子趙潤並不希望看到這種情況。

所以就像趙弘潤所說的,去追查衛公子瑜,毫無意義,哪怕證實了猜測,也只不過是讓趙弘潤單方面感到不快,對衛瑜產生什么想法罷了。

「原來如此……」

在趙弘潤的解釋下,張啟功恍然大悟,他終於明白,為何眼前這位太子殿下明明看穿了這件事,卻什么都不做,揣著明白裝糊塗。

「……我想,衛瑜縱使為了利用蕭鸞,私下與其達成默契,但心中對此亦有莫大壓力,生怕被我大梁得知,似這般各懷鬼胎的合作,注定不會長久。待等蕭鸞被衛瑜榨干了手中的積蓄,說不定,無需本王動手,衛瑜就會殺了蕭鸞,將其首級送到大梁,向本王討要那五十萬金的賞金。」趙弘潤淡淡笑道。

聽聞此言,張啟功失笑說道:「索要賞金?衛公子瑜不至於這般『不知廉恥』吧?」

趙弘潤看了一眼張啟功,並沒有多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