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香港鑒定大師的弟子(1 / 2)

才趕出來一章,今天剛剛說了要加快更新進度,當然要表示一下。

﹏﹏﹏﹏﹏﹏﹏﹏﹏﹏﹏﹏﹏﹏﹏﹏﹏﹏﹏﹏﹏﹏﹏﹏﹏﹏﹏﹏﹏﹏﹏﹏﹏﹏﹏﹏﹏﹏﹏﹏﹏

工人文化宮在市中心,距離展覽館只隔著一條大街。

以前這里曾是某革命戰斗隊總部所在,後來改革開放,願意學習知識的人越來越多,這里地處中心位置,交通便利,經過重新修繕,文化宮白天向群眾開放,晚上則被辟為了夜校學習班。

今天的文化宮格外熱鬧,雖然沒有鑼鼓喧天,但處處彩旗飛揚,大門口高高懸掛著一幅紅色橫幅,上寫「第一屆西南民族文化藝術品交流展」。

文化宮的大門外,一群小學生穿著潔白的襯衣,手持鮮花,整整齊齊地排成兩列,手持鮮花,向走上台階的人揮動,嘴里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一個騎自行車路過的市民,奇怪地問在門口掃地的大爺:「請問這是在搞什么活動啊,這么熱鬧?」

「這算什么熱鬧,早上的時候才熱鬧呢,很正規的搞了一個什么開幕式,聽說市里的領導也來了,有位胡秘書還代表市政府講話,上千號人參加,你沒看我正在掃地?這都是他們丟下的紙屑瓜子,到處都是。」老大爺沒好氣地說道。

「文化藝術交流展,說不定會有些意思。」那人從怨氣滿天的守門大爺處得不到具體的信息,瞅著大門口進進出出的人流,手上都拿著一件件小飾物,想起今天也沒什么事,推著自行車到存車處,也買了張票走進了文化宮。

在大廳入口,他東張西望,以前熟悉的文化宮大廳現在都讓他認不出了,門口就擺著藝術品的宣傳畫,還有一個賣紀念品的攤位,擠滿了人。

這時一位身材高挑的姑娘向他走過來,遞給他一本小冊子:「歡迎您的光臨,這是本次展出的藝術品簡介,幫助您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

那人吃了一驚,只聽說看芭蕾舞劇會送演出簡介,沒見過藝術品展也送參觀手冊的,他受寵若驚地接過小冊子,打開一看,印刷精美的彩頁內,印著一件件色澤古朴的文物,書畫古董,樣樣都有,有它的年代、考據、藝術價值、收藏價值、未來預期等詳盡地介紹。

這么一本小冊子,就是一部精美的文物收藏手冊啊。

在小冊中間,還講解了一些文物鑒賞的小知識,並舉例說,某某地方,有位不識字的大娘,有個給狗喂食的陶盆,偶然被懂行的專家發現,竟然是戰國時期的文物,立馬身價百倍,以兩萬塊錢的價錢收去,大娘樂得合不攏嘴,都說沒想到一個破陶盆,竟然能賣到這么多錢。

手冊末尾,說到現在文物收藏的風氣正在逐漸形成,全國文物愛好者隊伍日漸增多,許多平時不怎么值錢的古董,也賣到了天價,預計未來文物價格還將繼續向上攀升雲雲。

他捧著手冊,望著大廳里一個個展台,情緒立刻被調動起來,要是我淘到一件古文物,那不是也發財了?要不從這里買一件,回去珍藏,說不定過幾年,價格就會翻翻?

他興沖沖地走進會場,挨個展台細細觀看,向懂行的人請教,尋找著收藏對象。

除了像他一樣,由不知情,而轉化為對古董收藏感興趣的市民,今天文化宮來了許多,但也有不少的業內行家,也來到了會場。

「唉呀,勃老,您老人家也來了,有您參加,這交流會才算名副其實啊,您里面請。」邵延傑今天也是穿得衣冠楚楚,一身合體的藏青色毛料西服,挺括合身,老人頭皮鞋擦得光可鑒人,意氣風發地迎來送往。

他沒法不開心啊。

誰都不知道,一次內部的文物鑒賞交流會,被市里面定位為精神文明宣傳重點,大張旗鼓地在市中心,搞了這么一場藝術品展,他邵延傑的名頭,也第一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說到這里,他就不能不佩服蕭強,一個剛十多歲,不到二十歲出頭的毛頭小子,居然能看得這么遠,不光是把市里面的心思猜到了,也把那些老余算計的行內老家伙們也擺了一道。

當初接到市里面的通知,說要大事宣傳,在文化宮搞一次大規模的展覽,而且希望能夠定期舉行,為宣傳西南,發展西南做出貢獻,古董收藏行業內那是人人振奮,個個爭先,都表示要來組織。

可是當聽說市里面沒錢,所有開支都要個人掏腰包,連租用文化宮的費用,都不能報銷,還再三申明,展覽會是宣傳我國悠久文化的機會,會場上絕對禁止出現金錢交易,否則展覽會取消不說,還要追究法律責任的時候,當初鬧得最響的那些人,紛紛偃旗息鼓,悄沒聲息了。

他們都在笑話,沒有利益,誰肯干,除非傻子還有可能。

邵延傑就是他們說的那個傻子,在眾人退讓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毅然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說實話,這展覽會辦是不辦,邵延傑也是心里沒底。

辦,搞這么一次展覽會,這要花多少錢啊,還都得個人掏腰包,想想就肉痛。

不辦,他當初在業內拉人加入內部交流會,不就是想要借此形成規模效應,把自己的名頭打響嗎,現在政府幫你搞宣傳,不是比自己來搞反響強烈得多?

正好蕭強考完試,過來拿新的字畫回去制作贗品,他就把難處對蕭強說了,蕭強當場就明確表示:「辦!當然要辦!不但要辦,而且是大張旗鼓地辦!」

那小子居然直接拉著自己,到銀行辦理了取款手續,將租用場館的八千塊錢拍到了他的手上:「照我說的辦,你不但不會虧本,說不定還能小小地賺上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