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世界投資中國(2 / 2)

自誇吧。自誇幾句。這次談話就結束了吧。

前面地談話。很有趣,這個年輕的億方富翁,確實很睿智。但後面就乏味了,也許。回去以後。我應該對此整理一下。這一段就掐去吧……

記者沖著蕭強微笑,但眼神卻有些渙散。他的心思已不在會談現場了。他已經在考慮,如何對這次地談話進行刪減處理,寫出一篇激昂的文字。

蕭強注意到了他的視線變化,但依舊深情地說道:「我成功地最大秘訣。就是因為我是中國人。正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才發現,中國,其實是一個未經開發的鑽石原礦!」

「嗯?鑽石原礦?」記者腦子一頓,將原來的心思全都拋菲。蕭強似乎並不是從自己的民族性來談。他想要說什么?

「中國最多地是什么?人!生產地基礎是什么?人!消費地基礎是什么?人!」

蕭強用一連串自問自答,揭開了他所想表達地中心思想。

「你可能已經知道。比爾開發windows用了三年時間。我開發view,也用了兩年半時間。光是從這里,你們可能,很理解兩者的差距。為什么如此懸殊。但如果你知道我們研發隊伍,那你就會恍然大悟,我為什么會取得成功了?

許多媒體,稱我地成功為偶然,其實我要告訴你,我的成功,是必然!」

記者的興趣一下上來了。

蕭強的這番言論,是他以前從來沒說過的,這是一個獨家新聞啊!

他熱切地將椅子向前靠了靠,將錄音機放得近了點,謙虛地說道:「您能不能說得更加詳盡一點?」

「如你所願!」蕭強笑道,「我們中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工程師,數以百萬計!你說說,這是一個多么龐大地數字?

寰宇為了開發這款操作系統,一共投入了七十名軟件工程師、一百二十名程序設計員,僅此一項,我們就超過了微軟七倍!此外,我們還有兩千多名大學生。在進行軟件的輔助工作,包括填列函數、尋找錯誤、編制實用小程序等等。你看,我和比爾、其實並沒有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場競爭,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地勝利。也是必然的。

記者被他所羅列的數字、震驚了一下。美國不是沒有足夠的工程師、大學生。就頭腦的靈活,可能還超過中國的人才。

可是。美國人才多,卻太貴了。

以美國的中產階級來說。他的收入,至少要達到三萬美元。而高科技人才,更是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就是達到十萬、幾十萬,也不奇怪。如果照蕭強這種開發,微軟為了設計這款操作系統,三年下來,還沒有收獲成果之前。先就倒閉了!

「您……您的研發開支,是他地多少分之一?」記者壓住內心的狂跳,有些顫抖地問道。這是個極大地發現,如果將這段談話登出去,將會引起轟動性效應啊!

在中國建立研發基地,美國地計算機產業。還會起到多大的促進作用?

他一下覺得,先前地所有草稿,都應該推翻。這段話。才是本次訪談的精華所在!

「秘密!」蕭強神秘地一笑。「不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中國是個還沒有充分開發地鑽石原礦。在中國投資,是一項戰略性投資!」

戰略性投資!

時代周刊的記者低頭沉思了一下。會談現場出現了冷場。

對於中國市場。其實在八幾年,中國開放的時候,就曾經掀起過一陣高潮。當時大家都想著,在中國市場上,賺取多少多少錢。

那個時候,有一句名言。叫做:十億中國人,每人購買一美元的產品,就能收獲十億美元!

不過。因為最初,對中國政策是否會轉變,而有所疑問,所以在中

國投資地歐美企業,並不是很多。現在擁擠在中國珠江三角洲地。主要還是台灣、香港地商人。

而且。中國市場太大,地域太廣,真地想要全面占領這個市場,代價太大。

那些少數到了中國的公司,有些人失望了。他們關閉了公司,重新回到美國。回到歐洲。

但現在。蕭強這一席話。猛地點燃了這個記者心頭的火焰!

利用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利用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在中國創立研發基地。不,還不如在中國直接開辦生產線,更加有利可圖!

他穩定著己經快要跳出胸膛的心臟,問道:「中國的普通技術工人,月收入是多少?」

「八百到一千人民幣吧。」蕭強仿似隨意地回答道。

記者差點沒坐到地上。

他所從事的這個職業、要求他們開闊地視野。他當然知道現在美元和人民幣地兌換比例。年中的時候,這個價位是一比五,現在人民幣進一步下跌,達到了一比五點二。他還聽說,在中國的黑市中,這個兌換價位更高。

即便照這個官方兌換比例計算,一個中國工人的開支,只需要一百五十多美元。到兩百美元!

這就相當於白打工一樣啊!

這個記者的心臟已經跳得非常之快。就是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他也忍不住在考慮,是否在中國投資,搞點什么……

就他一個月兩三萬美元地超高薪水,在中國。足以給上百的工人開出工資!

中國。果然是一塊原礦地啊!

「聽說,中國國內,對工人的管理是很嚴格地。我們到中國去,恐怕找不到足夠的工人吧?」記者完全放低了姿態,以求教地態度,向蕭強請教道。

蕭強大聲笑道:「以前是這樣。不過,改革開放以後,這些問題,也漸漸不成為問題了。現在工人可以隨意自己選擇就業渠道方式。國家早己不對這些方面,進行管理控制了。你如果願意,財力又許可,就是招收上百萬受過訓練的工人,也是輕而易舉地事情!」

「百……百萬!」那個記者被這個龐大地數字。給嚇得驚呆了。

蕭強看著他痴痴地表情,在心里嘆了口氣。

改革開放。就必然要引進市場競爭。國內地企業,好多都無法適應國外地競爭,有些倒閉了,有些雖然沒有倒閉,但也維系艱難。

聽說,隨著寰宇地成功,國內對於技術的開發,也越來越重視。而且在寰宇精密儀器制造公司,所提供的高精密儀器地幫助下,取得了不小地進步。有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產業升級。

可是我們的底子太薄了,負擔太重了。要想升級換代成功,又何止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許,讓美國人到中國去投資。也能盡量多吸收一些下崗工人。在此有工作可干吧。我能做的,也就只有這么多了、能不能奏效,我也不知道……

時代周刊的記者,有些心神不定地回去了。

他徹夜未眠,將蕭強的談話,作了全面整理。尤其是最後一段話,他反復聽了十多次,提筆寫下的各種心緒思路變化,就達到了三張紙。

第二天。他睜著一雙通紅的眼睛,來到了總編室,和他密談了很久很久。

沒有多久,一隊一百多人地龐大記者隊伍。就離開了美國,來到了那個陌生的國度。他們是訪了很多地方,聽取了許多地方政府的規劃設想,詢問了那些仍然在中國開辦公司的外國企業,了解了當地的就業情況。

從十二月開始,一篇篇專訪報道,從中國傳到了美國。

年底,一份中國特刊,出現在各個報紙銷售攤點。

在這份專刊上,對中國的巨大生產潛力、令人驚嘆的人才儲備。進行了全面的報道。這里面,即有好的觀點,也有負面的評論。

例如:他們如果發展起來,會對美國地經濟。造成怎樣的沖擊?

只不過,這篇報道,並沒有引起美國人足夠的重視。世界工廠?日本不就是世界工廠嗎?他們對我們的霸主地位。構成了什么威脅?

中國熱,迅速從一本專刊開始,向所有的媒體擴散。

在九零年到九二年,如果一份報紙雜志、沒有關於中國的分析報告、它就不能稱其為嚴肅的報道。無數的媒體,都向中國派出了駐外記者。

中國工人低廉的工資要求、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時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他們的吃苦耐勞,不遜於日本。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在中期之內,都很難會出現工資飛速增長的可能。

這太難能可貴了!

基礎設施,還稍顯落後:電力供應,似乎有些緊張。

不過,當地的政府正在全力建設基礎設施,全國正在投建、大大小小的火電站、水電站。這種情況,應該能夠比較快地得到改善。

他們經過嚴密考證。得出結論:在中國投資,大有可為!

在這個地方開辦工廠,他們將獲得超額利潤,豐厚的超額利潤!

大批的公司,奔赴中國。

他們並不打算占領這個市場。商業老板們都很冷靜、這個市場還很小,還不足已成為經濟發動機、大規模消費市場。

但是,這個龐大的人力市場,太珍貴了!

這里面,尤其以大規模勞動密集型企業、成為代表。

全世界投資中國,在九零年底,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