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最後的伊甸園(2 / 2)

這些事,蕭強一概不管,都交給了國內。

所有采集到的重要資源,除了自己留下部分,其他的,蕭強都指示,賣給國內。反正國內也很樂意充當月球產品專營商人,利用奇貨可居的機會。到處拉關系、和人建立合作伙伴,領導人四處出訪,不亦樂乎。

雖然表面上,人民幣還是半兌換貨幣。但它實際上,已經充當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國際結算貨幣的職能。

寰宇帶動了全國的科技升級,但由於國家太大、人口太多,初級、中級工業品的生產規模。依然龐大。而當中國又占據了高端產品地供應之後,已經完全壟斷了整個產業鏈,從低端到高端,所有產品都或多或少地帶著「中國制造」的影子。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隨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人有了錢,消費也逐漸開始放開。

國內生產總值中。已經有百分之四十七的gdp。是由國內消費產生。一個崛起而又龐大、並漸趨完善地經濟實體。正在由外向型經濟,走向平衡。而由於月球經濟促使的進一步繁榮。在可以預期的將來,中國的消費能力還將更加增長。

全世界都在扳著手指計算,中國會在什么時候,全面取代美國,變成世界經濟最大地引擎。

蕭強等人有了完成第一艘太空巡邏飛船的經驗,又有了全套的組裝設備,進度迅速提升。就在他們第二艘太空巡邏飛船即將完成的前夕,寰宇月球基地擴建指揮部向他匯報:月球基地擴建工程第一階段,山腹擴建工程在動工兩年以後,全面竣工。

而緊接著,一個月後,非洲基地也傳來來好消息。經過數年地研制,太空梭延宕至今,終於完成,並經過了嚴格的驗收工作,可以隨時投入使用。

擴建後的寰宇月球基地,將原本地山腹進行擴展。除了留作支撐點地岩柱,並進行加固之後,形成了一個直徑六公里、高五十多米地圓盤狀空間。只留下了外面兩公里的山岩,作為保護層。

未來等到合金提煉工廠、自動機械加工廠等配套工廠相繼竣工,就可以提供足夠地合金框架支撐裝置,將現有的空間,構築成蜂巢狀體系。而五十米高的層間,也不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壓抑感。有些人還在討論,干脆從地球帶些無毒塗料,將頂部塗裝成天空的背景,讓人更加心情愉悅。

太空梭的完成,更是給寰宇月球基地,帶來了希望。

這款近距離太空梭結構其實很簡單,拋開前面的駕駛艙和後面的燃料艙、動力室,中段部分就是一個大型的立方體空間。

說穿了,這就是一艘用於短距離(相對於宇宙空間來說)飛行的集裝箱貨船。

它的難度不在於科技含量,而在於如此大的體積,全部要采用高強度合金材料制作。其本身並不進入大氣層,也不降落在月球,只在兩顆星球之間,進行空間飛行。

所以,之所以花了這么長時間,是因為制造所需的合金材料太費事。

而且建成以後,它也沒有馬上就進行地月運輸,而是首先在地球的同步軌道,建立了一個中轉站。中轉站既是暫時存放空天飛機運送的貨物,也有一個小型的維修中心,以便定期對太空所進行檢測維修。另外也是太空梭的燃料補充站。

它的升空,也采用了航天飛機一樣的火箭發射,憑它自己的推動力和

力外型,根本沒法飛起來。

國內為太空梭特別制作了一個超級火箭,其豎立起來之後,高度達到了九十多米!

就這樣,太空梭的背上,還背了一個比它的體積,還達三分之一的龐大燃料箱。

超級火箭將太空梭從地面發射升空,為其提供了初始速度。一節一節的推進艙從空中掉落,在大氣層燒毀。最後火箭將太空梭送上了一百多公里的高空,隨即分離。

此後,太空梭本身背燃料艙,為太空梭推進器提供燃料供應。太空梭依靠慣性和本身的火箭發動機,將其送到八百公里地近地軌道。

升空後的太空梭。通過軌道調整,與位於同步軌道的中轉站對接,在這里補充燃料和檢修。

它的貨艙打開,機械手臂從中轉空間站站,將一個又一個集裝箱,送入它的貨艙。

在太空中,並沒有重力存在,所以要推動太空梭飛行並不需要消耗太多燃料。滿載貨物的太空梭從地球同步中轉站離開,向月球飛去。在五天的飛行之後,到達月球同步軌道。

在這里,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從太空梭中出來,將機械臂抓出的集裝箱打開。取出其中的部件,在空中對接裝配,也組裝了一個大型地中轉站。

太空梭連續飛行了十多趟,才將組裝中轉站所需的部件全部運送齊備。

一三年的一月。太空梭運來了第一批貨物。

月球同步軌道中轉站,用機械臂將太空梭內的集裝箱取出來,堆放在中轉站外面地金屬廣場上,將其固定。

這時從中轉站里。出來幾名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員,從庫房里,推出一個小貨車大小的設備出來。這是集裝箱專用輸送器。

貨物廣場上。很快就堆積了大量的集裝箱。

宇航員操縱機械臂。將四個集裝箱連成一體。扣件將其鎖死。三層上下重疊,也有專用扣件固定。這樣。十二個集裝箱,就組裝成一個大型地積木狀整體。

他們飄飛著,把集裝箱專用輸送裝置推過來,和積木狀的集裝箱一角對接。一個個閉鎖裝置,將設備和集裝箱固定在一起。

在集裝箱頂部,又連接了一個小型的玻璃鋼座艙。

四根扁平的光線信號線,一頭插入了集裝箱專用輸送器地數據接口,一頭插入玻璃鋼座艙的數據接口。

如此一來,就變成十二個集裝箱連接體的四角,固定了四個輸送器。

而輸送器又通過數據線,和駕駛艙連接,成為一體。

機械臂提著這個組合體,送出中轉站,推出到太空中。

駕駛員按動按鈕,四角地輸送器噴射出火焰,向月球飛去。

當月球吸引力,拖著集裝箱快速降落地時候,智能操縱系統自動調整集裝箱地方位,讓噴嘴向下。發動機開機,減緩集裝箱降落的速度。

在地面,已經修建了一個占地約四平方公里地集裝箱回收場,用以接收來自中轉站的集裝箱。

蕭強帶著所有的基地高級管理人員,神情肅穆地望著緩緩降下的集裝箱。

駕駛員從座艙出來,向蕭強敬了一個禮,遞給他一份清單:「首領,這是非洲基地送來的第一批貨物,三十萬份種子。對方表示,要盡快送進庫房,連接電源,啟動低溫儲藏設備。」

蕭強接過清單,看了一眼,點頭道:「我明白,因此才專門負責這是貨物接收。辛苦你了,你上去告訴他們,要輕收輕放,千萬不要破壞集裝箱,以免損壞到里面儲藏的種子。」

「是!」駕駛員向蕭強敬了個禮,轉身離去,協助工作人員將輸送器取下來,重新為其補充燃料。

等到所有的燃料都補充完畢,工作人員又將四個輸送器組合成一個小型飛行器。

座艙就位於輸送器的頂部。

火焰噴射,駕駛員又操縱著輸送器,返回中轉站,進行下次集裝箱輸送。

非洲基地送來的,並非什么植物種子,而是可以隨時提出,用於人體克隆的基因庫和冷凍的干細胞。

第一批運送來的,共有能克隆三十萬人的干細胞,和相應的基因庫。

還有專用克隆培育裝置。

這些干細胞,部分是提取自寰宇所有的高層、研究人員、技術人員、職員、工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共有六萬多人。

還有些是寰宇公司開辦的醫院,這么多年來以免費體檢的名義,收集的樣本,包括了全國數十個省市。寰宇公司開設的醫院,遍及全國數十個省市,依靠在基因研究中的突破,對求醫患者進行救治。這么多年下來,早已蜚聲海內外,就醫患者絡繹不絕。

對於每一個就醫的患者,和陪同的家屬,寰宇醫院都熱情地為他們安排免費體檢。從抽取的血液和組織中提取干細胞,將那些天生具有基因缺陷的樣本剔除之後,經過冷凍,送往非洲基地儲存。

到目前,非洲基地基因庫已經收集了超過千萬克隆樣本。

送到月球上來的,只不過是第一批而已。後面還有大量的樣本,要等待轉移。

克隆基因庫共搜集到了九百多萬份樣本,理論上可以用此培育出和本人一致的克隆體。

按照蕭強擬定的計劃,他們在太空移民之後,受飛船空間限制,肯定人數不會很多。哪怕是數十公里的大型飛船,也最多能容納一兩萬人就頂天了。

茫茫宇宙,要發現一顆人類可以居住的星球,都異常艱難。而改造一個星球,也是同樣艱辛。

也許太空航行數萬年、數十萬年,也不一定能夠發現一顆星球,可供星際移民。

即便發現了這樣的一顆行星,星宇相隔,人類必然無法大規模遷移。

能夠過去的,終究只能是少數。

蕭強就想利用克隆的手段,在發現一個適宜人類居住、或者說是經過改造,能夠生活的星球,進行大規模的人類克隆。這樣,只需要十、二十年,移民星球就能迅速將人口增加至數十萬,乃至數百萬人,立刻就能將文明斷層連接起來,從而延續人類文明。

假如能在宇宙空間中,尋找到、或是改建幾顆星球,供人類繁衍發展,並教授給他們應該知曉的所有地球知識體系。再通過大規模的自動化工廠、設備的運用,人類的種子遲早將充斥於整個太空。

蕭強的眼中,月球永遠不可能是人類的最終夢想。恰恰相反,這只是夢想開始的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