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2 / 2)

,又遣宋國降將范文虎(被金庸黑出翔的呂文德的女婿)率江南屯田兵十萬,

兵出揚子江,浩浩盪盪向日本殺去。

兩路大軍本擬六月中旬匯合後發動總攻,怎奈日本興舉國之力到處修築石

堤,元軍戰艦竟無登陸之處,同時日軍的海上敢死隊不斷發起決死攻擊,遲滯

元軍行動,直到七月初,兩路大軍才兵合一處,就在准備發起總攻的時候,那

場台風又來了,這次元軍損失更為慘重,十萬大軍十不存一,日本稱之為「弘

安之役」。

夫大將者,知天時,曉進退,蒙古兩次因台風鎩羽,除了說明忽必烈無用

人之明和統軍大將不知天時水文是個二逼外,也沒什么可吹噓的,可日本人那

幫實心眼不這么想啊,於是台風就成了「神風」,日本諸島有天神庇祐,永不

淪亡,中國既亡那華夏正朔便應在扶桑,日本人的島國心理就在這樣的自大中

無限膨脹,以至於甲午之時,日本對滿清開戰打出的口號竟是「攘夷」。

仗打贏了,開心也開心過了,後續的才是麻煩事,蒙元地廣人稠,損失個

十萬八萬的,權當吃了個蒼蠅,惡心一陣也就算了,可幕府為這兩場戰爭可是

耗盡了家底,大量下級武士破產,無數農民淪為盜賊,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日本百姓耐磨又耐操,實在過不下去了削尖了棍子上山劫道去也就完了,絕不

會干出蔓延全國的農民起義動搖國本,可要是上面的人不安分,幕府統治才算

遇上了大麻煩。

前面說過了,日本毫不保留的親宋,所以南宋盛行的朱子理學在日本也是

發揚光大,這種學說鼓吹「三綱五常」、「大義名分」,宣揚掌握王權的「王

者」擊敗有實力的「霸者」乃是正義之舉,公元32年,後醍醐天皇登位

,這孩子打小就雄心萬丈,又深受朱子理學影響,一心恢復天皇權威,於是便

暗中糾結朝中公卿,地方豪族及民間惡黨,策劃倒幕,可惜這位天皇眼高手低

,事情還沒個影呢,就被幕府得到了消息,把他囚禁了起來,後醍醐天皇才能

如何且不說,估計這位天皇長的應該不錯,他人生中幾次被囚禁,最後都是靠

著男扮女裝逃了出來。

既然撕破臉了,後醍醐直接另立山頭,號召倒幕派進攻幕府,也是貴人相

助,當世名將如楠木正成、新田義貞者都支持天皇,於是倒幕派幾經起伏,不

斷以弱勝強,逐漸壯大,公元333年,鐮倉陷落,幕府末代執權年僅三十

一歲的北條高時燒毀官邸,帶領北條一族八百七十人集體自殺,許多世受北條

恩典的武士也紛紛自殺殉主,歷經一百四十二年風雨的鐮倉幕府就此謝幕。

幕府權利重新歸於天皇,這時的後醍醐可謂意氣風發,他迫不及待的改元

建武,實行他所謂的「建武新政」,其實朱子學說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

論,統治者善加利用,還是有助於臣民洗腦的,可天皇自己也腦袋秀逗了深信

不疑,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在朱子學的指導下,後醍醐天皇認為自己才是日本真正的統治者,公卿百

官是其輔弼,而武士不過是公卿們豢養的看門狗而已,重文輕武有什么惡果,

前有宋亡殷鑒,後有明亡之禍,結果可想而知。

大量對新政不滿的武士聚集在名門足利尊氏身邊,慫恿足利掃除惡政,再

創武士掌權的時代。足利尊氏本就是野心勃勃,當年身為北條氏親信尚且舉兵

倒幕,此時自然一拍即合,舉兵反亂。

叛軍一度聲勢浩大,奈何楠木正成等名將俱在,足利尊氏一敗再敗,最後

敗兵僅剩兩千人,逃入備後,可惜只要建武新政仍在,足利永遠也不愁找不到

炮灰,楠木正成的奏折不被天皇采納,京都公卿處處掣肘,回天乏力的楠木正

成率領五百騎兵迎戰號稱五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