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3(2 / 2)

何益!下官已有定計。」

「計將安出?」韓文睜開淚眼,希冀地望向李夢陽。

「今上身側群小環繞,蒙蔽聖聽,致有此昏聵之言,倘若掃除群奸,澄清

玉宇,則必然言路大開,廣納忠言。」李夢陽侃侃而談。

「連日來諫官交相彈劾內侍,其勢已成,部堂大人此時振臂一呼,倡議群

臣聯名復奏,固爭除奸,閣中諸公皆為元老大臣,必是其議,則去劉瑾輩,易

如反掌,此謂機不可失。」李夢陽頗為自得,古之名士運籌帷幄,不過如此吧

小子,你還是太嫩啊。韓文心中譏笑,面上全是激奮之色,抖袖而起,朗

聲道:「獻吉所言甚是,老夫年歲已高,權當以死報國罷了。」

韓文忽又面露難色,躊躇道:「只是此奏須慷慨激昂,老夫血氣已衰,力

不從心啊……」

李夢陽迫不及待道:「部堂若不見棄,下官願為執筆。」

清君側,掃奸佞,李夢陽可以預見,此奏一出,必然振動天下,李子之名

士林仰望,這送上門的便宜豈有不撿的道理。

「如此有勞獻吉了。」韓文頗有幾分憐憫地看著這位大明才子,事若成自

然少不得分潤一些好處,倘事有不濟,傻孩子,這奏疏可是你寫的……

李夢陽這邊快速備下筆墨紙硯,一邊研磨,一邊構思文脈,以他的意思,

怎么也要洋洋灑灑數萬言才好顯示胸中文墨。

韓文一見便知其意,暗自搖頭,出言提點道:「獻吉,奏疏不可過於文飾

,文過則陛下不能自省;字也不必多,否則未必有暇一覽究竟,只需振聾發聵

即可。」

韓老大人不愧科場前輩,一語中的,李夢陽幡然大悟,「部堂所言極是,

下官省得。」

隨即提筆一書而就,一篇奏疏轉瞬即成。

並非李夢陽識淺才薄,實在是沒有意識到此關鍵之處,他是弘治六年的進

士,嚴格限定字數格式的八股取士實行不過數年,作文難免囿於一隅。

八股文制的優劣,數百年來爭論不絕,這且擱置不論,《明史.選舉志》

將八股取士的開創者帽子扣在了明太祖朱元璋頭上,這倒無所謂,反正大清往

前朝皇帝身上潑臟水也不是回,不過後來大清國自己把路走絕了,飽受八

股毒害的文人與有識之士紛紛抨擊八股制度,連帶這項腐朽制度的「始作俑者

」朱八八也是被口誅筆伐,從前清罵到民國,再到當代歷史學家,對老朱的心

思各種惡意揣測,有說禁錮民智的,有說牢籠志士的,有說老朱陰鷙猜忌縛天

下讀書人羽翼的,等等等等,反正沒什么好話。

只能說這些讀書人太把自己當回事,以朱八八懟天懟地的梟雄之姿,可不

在乎幾個文人炸刺,看不順眼殺了就是,何必那么麻煩,洪武皇帝的確制定了

三考之制,不過取試沿用的是宋元經義,十段文結構,和八股沒毛線關系,而

且老朱對科舉制度也不太感冒,認為舉人們長於詩文鮮有實才,「朕以實心求

才,而天下以虛文應朕」,洪武年間科考之事停停復復,也沒個定性。相較科

舉取士,朱六十四更喜歡舉薦制,薦舉之人但有實才,不拘一格,雖工匠亦可

得官。

八股文非老朱開創,宋朝就已出現,但真正把八股文取士落在實處是在成

化二十三年,也就是朱厚照老爹登基那年,在王鏊、謝遷、章懋等人的不懈努

力下,八股文開始了嚴格的程式化,格律步驟不得出差,朱八八成功替子孫背

鍋。

朱重八在地下翻了個身,掏了掏耳朵:你們開心就好,朕習慣了,無所謂

第二百三十七章各懷心機

入夜,韓文府邸,九卿諸臣俱在。

「臣等待罪股肱之列,值主少國疑之秋,仰觀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