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咫尺風雷(下)(2 / 2)

洪洗象一本正經抬頭問道,「問什么罪?」

齊仙俠平淡道:「你作為武當掌教,就只是關心這個?」

洪洗象笑了笑,指了指殿內真武大帝雕像,說道:「那位才關心萬民疾苦。我呢,素來沒有你們天師府經世濟民的抱負,只惦念著山上飽暖,至於山下如何,也就問問,對了,你給說說,到底是問什么罪?」

齊仙俠不理會洪洗象,只是再度望向昏暗大殿內的盪魔天尊,輕聲感慨道:「鑄造已千年。」

齊仙俠轉身,撂下一句:「與你道不同不相為言。我這就去太虛宮拿走呂祖掛在檐角的古劍。問什么罪,我不知曉,只知道當年那郡主要上龍虎山燒香,曾被攔在了山外。」

洪洗象起身。

踏出了一步。

當初這個年輕師叔祖一步入天象。

今天卻是咫尺一步,直接奪去了道門劍魁齊仙俠的手中拂塵。

武當山上,迎來了久違的驟至風雷。

————

大柱國徐驍帶著文武百官踩踏在中軸線上,貫穿廣場的御道盡頭,仰頭可見那座高聳於三層台基上的巍峨大殿,保和殿,這里是王朝的中樞,是萬龍朝拜的中心。

於整個天下而言,這座保和殿不過是咫尺方寸地,所站之人不過百余人。

但帝國的興衰榮辱都將取決於這里的人這里的政令,這里任何一次細微呼吸,都將決定著龐大帝國的呼吸是否健康。

三樓雄偉台基,白玉石雕欄桿,赤紅粗大木柱,青碧綠檐粱,金黃琉璃屋頂。

極盡威嚴華美。

前些年皇宮後廷一場大火焚毀無數,許多宮殿需要重建,京城郊區幾百里內的石料木材早已被砍伐挖掘一空,徐驍的北涼便從當地運往這里無數巨石古木,其中一塊作後檐石階的雲龍雕石就重達三百噸,可見其中勞民傷財的程度,當時怨聲載道,諫官更是打了雞血一般興奮,無非彈劾徐驍是大奸佞臣,說這位北涼王逢迎獻媚,橫征暴斂,更有人直言徐驍不死國難不止,可自詡兩袖清風諫官還真就是兩袖清風的諫官,徐驍卻還是那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徐驍,雷打不動的高位權貴。

走在這條帝國中軸線上,到了盡頭,不需低頭,只要走近,便映入眼簾一幅巨大的嵌地九龍壁,九條金龍栩栩如生,像是下一瞬便要騰空而去。九龍壁左右兩側通往大殿的石階,左走文臣,右走武將,絕不可偏差。離陽王朝數百年來,還不曾聽說有哪個糊塗蛋-子走錯過。老一輩官員都知道徐瘸子每次第一腳踏上九龍壁右側石階都會稍作停留,喃喃自語,也從未有誰聽清楚,徐驍武夫出身,故而每次上朝,都走右側,與第一次入京一致無二,朝廷給他一個大柱國的頭銜,現在看來,委實有點兒戲,難怪當初朝堂上亂作一團,哭的哭,跪的跪,怒的怒,一殿氣象百態橫生。

這會兒徐驍身後文武百官,絕大多數都不曾與這位異姓王同殿議政,所以許多人都有意留心徐驍走上台階後的動作,果然,徐驍回望了一眼正南皇門,只是人屠徐瘸子心中所想,無人得知。

徐驍想到了走過了那扇大門,可就是真正身不由己了。

尋常百姓靠近皇門都要問罪,能夠走入上朝的,得手的榮華富貴是不小,可到底付出了多少,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了,即便是高坐於大殿內龍椅上的那位,也難念啊,離陽王朝創建以來,從不消停,初期的復辟奪門驚變,桓靈皇帝被宦官謀刺的甲寅宮變,再到嘉安六年的東宮梃擊案,接下來是順和太子的草人案與仁泰皇帝服葯暴斃的紅丸案,以及五十年前的移宮風波與三官廟之爭,再到最近的那場白衣案……

白衣。

徐驍默念了兩句,再走向保和殿,眼神便有些冷冽。

在下馬嵬驛館,他已得知不光是鳳年在春神湖上挑釁青州水師被一些家伙問責,連遠嫁江南的長女徐渭熊只是過個小日子都要不得安寧,身後這幫混蛋真當是以為自己佩劍上殿是做裝飾的。

這一日,保和殿上風雷大動。

世人只聽說大柱國徐驍散朝後,還沒出宮門,就拿劍鞘硬生生把一位三品大官給打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