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九問(2 / 2)

趙楷雙手抱在腦後勺,走在街上,「大師父說站著就比跪著好,不會去想坐著,這就是知足啊。那么我覺得能笑一笑,也總比哭鼻子來得喜慶,也更不惹人厭惡,是不是?」

她猶豫了一下,「那你被徐鳳年搶走幾具符將紅甲,是笑還是哭?」

趙楷笑道:「反正是我小舅子,一家人嘛,東西擱置在誰那里都一樣。」

她譏笑道:「你們一個姐夫一個小舅子,結果到頭來還是要殺來殺去,好玩得不行,我真是想哭都難。」

趙楷突然說道:「北涼那邊要亂了。」

隋珠公主言語譏諷意味更濃,「反正那家伙當世子殿下沒出息,後來練刀也丟人得很。北涼真要亂起來,只會躲起來。哼,比你還不如。」

趙楷嘆氣道:「沒有末尾一句話多好。」

她看似漫不經心說道:「父皇對於你引薦的那位紅教女菩薩入宮廷,比較滿意。對於那邊的紅黃之爭,以及你提出的銀瓶掣簽定活佛一說,很感興趣,以後可能讓你跟她一同去西域。」

趙楷也漫不經心哦了一聲。

————

徐鳳年跟赫連武威走了很多地方,除了軍機大事沒有攙和,其它不管是涉及民生的大事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旁觀,甚至一些軍政批文,老持節令都不介意徐鳳年翻閱,五天奔波下來,徐鳳年對西河州輪廓有了個粗略認知,一年老一年輕在今天總算忙中偷閑,去驛道附近兩人初見地方賣西瓜,徐鳳年也不隱藏,坐在小板凳上等顧客的時候,直接說道:「從伯伯這邊到手有關龍樹僧人在道德宗的消息傳遞速度,看得出北莽對於驛站驛道的重視,不輸給在春秋中一手打造驛路系統的徐驍,尤其是西河州所在的這一條東線,已經完全可以跟涼莽對峙的西線媲美。我這一路走來,看到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其實都是北莽在慢慢堆積軍力。」

赫連武威欣慰笑道:「見微知著,不錯不錯。」

轉頭看到徐鳳年一臉凝重,持節令遞過去半個西瓜,淺淡笑道:「其實一個朝廷,哪怕是春秋中亡了國的那幾個,也肯定有許多高瞻遠矚的聰明人,不過是否可以上達天聽,使得龍顏大悅,讓那些包含志向或是野心的條令律法順利往下施行,才是難處症結所在。你們離陽皇朝棟梁輩出,尤其是有張巨鹿居中調度,廟算先天就高人一籌,說心里話,我這個軍伍出身的西河州持節令,每次想起都跟你現在這個樣子,憂心忡忡。論戰力軍備,十二位大將軍的甲士,不弱,但比起北涼軍,就算拓跋菩薩,也沒臉說自己天下無敵。好在北莽知恥而後勇,吃過大苦頭,才知道南邊的漢子,也不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會有徐驍和顧劍棠這般殺人不眨眼的屠子。這些年,北莽終歸是在慢慢變強。咱們這邊啊,我這老頭兒思來想去,就有一點覺得很遺憾,鳳年,你猜得到嗎?」

徐鳳年笑道:「很多逃亡北莽的春秋士子,有資格為持節令或是大將軍出謀劃策,但還是少了一位可做帝師的超一流謀士。」

赫連武威啃了一口西瓜,抬頭瞪眼道:「你小子別忙著笑,北莽不是沒有,只是還沒走到台前而已。」

徐鳳年放低聲音問道:「編織蛛網的李密弼?」

赫連武威側頭吐了口唾沫在地上,嗤笑道:「這條老狗害人本事天下第一,治國?差了十萬八千里。也就是李老頭兒自知之明,沒瞎搗鼓朝政,否則我非要跟他拼命。」

徐鳳年好奇道:「不是他,能是誰?」

赫連武威含糊不清道:「是棋劍樂府的府主,失蹤快二十年了。中年時被女帝陛下輕視,一氣之下就徹底消失。我猜去了你們離陽,至於做什么,可就無從得知,估計連咱們陛下都不清楚。我不信這種人會悄無聲息死在南邊。」

徐鳳年哦了一聲,「聽我師父李義山說過,這家伙下棋很有實力,差一點就算是能跟黃龍士旗鼓相當。」

老人感慨道:「我這輩子見多了志大才疏的人物,唯獨這個棋劍樂府的當家,心大才大。棋府有一生落子百萬次的修行法門,你可知那家伙落子多少?」

徐鳳年訝異道:「總不可能到千萬吧?那還不得生下來就守在棋盤前下棋,這種棋痴也不會有大出息吧?我師父就常說棋盤上下棋只是死棋,下棋下成一流國手,也沒什么了不起,跟做人是兩碼事。」

老人開懷大笑,「你小子聰明反被聰明誤了,那家伙下棋盤數極少,屈指可數,估摸著落子怎么都不到七八千。」

徐鳳年皺眉道:「滿打滿算不到一百盤,堂堂棋劍樂府的棋府府主,怎么跟下一盤棋就跟賭命一般?」

老人緩緩道:「你可知這人最後一局棋是怎么個下法?他輸給黃三甲後,閉關鑽研,棋藝大成時,跟老府主對弈,一場生死局,誰輸誰死。」

徐鳳年嘖嘖道:「兩任府主都是大狠人啊。」

赫連武威幸災樂禍笑道:「你就求著這種人沒能活著回到北莽吧,否則到時候你萬一世襲罔替成為北涼王,這家伙如果還活著,有的你受罪。」

徐鳳年一本正經道:「明兒就去雷鳴寺,咒死這老頭兒。」

赫連武威哈哈大笑道:「那記得連我一起咒死。有我在西河州,徐驍也得怕上幾分。」

徐鳳年跟這位老人不用客套,玩笑道:「赫連伯伯,你這臉皮比我還厚啊。」

赫連武威點頭道:「人啊,只要上了年紀,就跟我罵李密弼是雞賊一樣,其實也在罵自己,都皮糙肉厚,怕死還貪生,對於生死,反而不如血氣方剛的年輕時候那樣看得開。」

徐鳳年咬了口西瓜,想到了比起赫連武威還要年輕一些的徐驍和師父李義山。

赫連武威緩緩說道:「帶你見過了本州政事,有些話也好跟你直說了,別的將軍和持節令,我不好說,但就我赫連武威而言,我從不奢望麾下將領治下官吏個個是聖人,貪錢無妨,別太多,自賺聲望的迂腐清官,在我看來,不如中飽私囊之余卻可以造福一方的能吏。不越雷池過底線,我自認很好說話,過了,那對不住,甭管你是老頭兒我的親戚還是心腹,該殺的殺,該抄家的抄家,絕不手軟。這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何識人是一難,如何用人又是一難,如何讓人才各得其用更是難上加難,是大學問,聖賢書籍上學不來,因為讀書人愛惜名聲,沒膽量去寫那些城府腹黑的處事學問,而且大多數書生,也沒本事寫出。你去數一數你們離陽王朝的狀元,除了張巨鹿,能有幾個做上了一二品大官?反倒是那些普通進士,更能走上去。」

徐鳳年嗯了一聲,默默記在心中。

赫連武威說道:「那位府主年輕時候有一篇《九問》,問蒼天,問後土,問鬼神,問帝王,問佛道,問美人,問前生,問來世。」

徐鳳年納悶道:「還少了一問啊。」

赫連武威笑道:「說是九問,其實只有八問,估計是那家伙代替咱們這些有疑惑的笨蛋問上自己一問了。」

徐鳳年氣笑道:「這老頭果然心機深沉!不行,我得馬上去雷鳴寺。」

說話間,有口渴的客人走上前來,徐鳳年連忙起身,口若懸河幫著老持節令賣起西瓜來。

客人不知跟他討價還價的年輕人是誰,更不知道那老農會是本州持節令。

徐鳳年也一樣不知道有北涼兩支鐵騎以雷霆之勢突襲了北莽。

更不知道獲知軍情的北莽女帝因為一人露面,而打消了御駕親至南朝的念頭。

這個背書箱入宮的老儒生,身後跟著北莽劍術第一人,劍氣近。q

ww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