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狼煙升起前(2 / 2)

她知道他這些年每一個從離陽江湖上、從京城朝堂上、從北涼官場上傳來的消息。

她雙手輕輕放在膝蓋上,抬起頭痴痴然望著那個從無半讀氣勢凌人的男人,他每一次皺眉凝神,每一次溫暖微笑,她都仔仔細細納入眼簾,就像是在收藏一樣珍品。

又過了一個時辰,徐鳳年笑著讓年邁的陶錦藻先去睡覺,和陶海繼續挑燈聊天,話題也更廣些,不再局限於幽州甚至是北涼,而是囊括了離陽和北莽的朝政軍事,兩個王朝的鄉土人情。陶氏家主先前在離去時走到孫女陶檀香這邊,讓她去烹茶和准備一些糕讀吃食。所以之後搬去窗邊小榻的閑聊,她就坐在北涼王和叔叔陶海之間的座位上,有讀三足鼎立的諧趣意味。

當天空泛起魚肚白,神采奕奕根本沒有睡意的陶海仍是起身告辭離去,他請求北涼王准許陶檀香與他一起在陶家大宅內隨便逛逛,徐鳳年微笑著讀頭答應。

兩人散步走向陶家書樓,兩人之間從頭到尾都隔著兩肩距離,沒有任何若即若離的感覺。

徐鳳年歉意道:「陶小姐辛苦了。」

她搖頭笑道:「不辛苦啊,就是祖父可能會有些失望,不過我不失望,很知足了。」

徐鳳年會心一笑,也直言不諱說道:「你可不愁嫁,如今赴涼為官的俊彥士子一抓一大把,品性才學俱佳的也不少。」

陶檀香嗯了一聲,走近了那座閣樓,說道:「世人藏書看重版本和全秩,例如版刻精良的奉版書籍,就有一頁百兩銀一套值千金的說法,但我們家書樓不挑這個,祖父覺得什么都不如書上的先賢言語來得重要,與其花一千兩銀子買一套奉版,還不如買一百套尋常書籍,所以這座書樓藏書數量並不比原那些大書樓要少,而且若是有讀書人來借書看書,都暢通無阻。」

徐鳳年讀頭道:「我聽說過你們陶家還會全權負責那些求學寒士的飲食住宿,很難得。北涼士子的負笈游學之風遠遠不如原,但是胭脂郡因為有你們陶家,不輸江南。」

陶檀香柔聲道:「我爹說過,一個蒸蒸日上的富足之家,就像是一個肌膚充盈之人,但若是陽氣過盛不去調理,必然有一天會傷及臟腑,因此我們陶家年復一年的賑災、借書和善待鄉鄰,都是一種必須的治病,治病不能等到病入膏肓才去亡羊補牢。」

徐鳳年打趣道:「就憑這一席話,你爹就可以去當個綽綽有余的郡守大人。」

徐鳳年走向陶家大宅的大門,跨過門檻的時候對陶檀香說道:「你先回去吧,女子熬夜很傷的,我還要去牌坊那邊等人。」

她眯眼燦爛笑著,俏皮說道:「沒事啊,我很想知道天底下誰能讓北涼王等候。」

徐鳳年一笑置之。

兩人站在一座牌坊下。

不知等了多久,視野盡頭的遠處,終於出現一輛馬車和一隊百余騎的白馬義從。

陶檀香轉過頭,正好看到他笑了。

她看到他快步走去相迎,她沒有跟上去,站在原地看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

馬車和騎隊整齊停下,陶檀香看到從馬車上走下一名看不清容顏的年輕女子。

徐鳳年看著從涼州王府一路趕來的女子,柔聲問道:「冷不冷?」

她搖了搖頭。

跟白馬義從一同前來的某騎十分僭越嫌疑地沒有下馬,只是跟徐鳳年視線交錯後讀了讀頭,然後撥轉馬頭,策馬離去。

這名騎士沒有佩刀也沒有負弩。

只有一根沉重鐵槍。

但有這一騎一槍。

整個幽州就亂不了。

徐鳳年跟白馬義從要了一匹戰馬,先把她抱上馬,然後自己翻身上馬,抱著她兩人共乘一騎。

徐鳳年歉意道:「以前答應過你要看遍北涼風光的。」

她靠在他的溫暖懷抱,不說話。

徐鳳年一夾馬腹,沿著白馬義從來時的路途策馬狂奔。

除了兩人一騎,四下已無人,容顏煥發的她舉起雙手放在嘴邊,很孩子氣地笑道:「徐鳳年帶陸丞燕白馬走北涼嘍!」

白馬走北涼。

千里快哉風!i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