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七章 噤若寒蟬(十)(2 / 2)

宋堂祿突然眼眶有些泛紅。

等到三人都上了巍峨大殿的屋頂,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頭頂徹底沒了身影,宋堂祿雙手不敢松開梯子,但是微微抬起袖子擦了擦眼睛。

陳望攙著陸詡走到屋脊附近坐下,為年輕皇帝留下中間的座位。

趙篆坐下後,笑問道:「第一次在這里看京城的風景吧?哈哈,我也是。」

我。

有意無意不再用「朕」這個字眼了。

趙篆雙手放在膝蓋上,正襟危坐,眺望南北御街,緩緩說道:「我還是四皇子的時候,在京城就聽說世間有兩座樓最高,連太安城欽天監的通天台都比不上,一座是徽山大雪坪的缺月樓,一座是北涼的聽潮閣,其中大雪坪我去過,是很高啊。軒轅青鋒這女子了不得,愣是不讓我入樓,當時陳望你就在我身邊,咱們是一起吃的閉門羹,所以我這么自己揭短,心里頭要好受許多。這天底下不管什么事情,有兩個人扛,總歸是輕松很多。」

陳望笑了笑。

趙篆伸了個懶腰,晃了晃脖子,「可惜聽潮閣沒去過,其實很想有一天能去那邊登樓,畢竟我媳婦是北涼人,女人嘛,不管她嫁給了誰,只要嫁得還不錯,怎么都想著能夠回娘家一趟的,這就跟我們男人想著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是一個道理,雖然我媳婦嘴上不說,但我心里頭難免會裝著這樁事。但是現在朝廷和北涼鬧得很僵,別說老丈人被北涼同輩文人在私信里罵得狗血淋頭,甚至順帶著跟徐鳳年是好兄弟的小舅子,上次都到了清涼山北涼王府,也沒能見著徐鳳年的面,這一次徐鳳年入京,一樣是為了避嫌,我那個小舅子也沒去下馬嵬驛館。其實啊,見了面,我根本不會介意。我哪里會介意,我對他們嚴家是有愧疚的。」

趙篆手肘抵在腿上,雙手托著下巴,望著那條一路向南延伸、仿佛可以直達南海之濱的御道,「為臣之道,循規蹈矩。為子之道,孝字當頭。但是在我看來,為人臣也好,為人子也罷,都逃不過最底線的為人之道,念舊念好念恩。太安城,尤其是咱們屁股底下這座民間所謂的金鑾殿,什么最多?當官的最多!很多當官的,當官本事很大,處處左右逢源,事事滴水不漏,可做人的能耐嘛,我看懸。但是很多時候,明知道大殿內外那些人懷揣著什么私心,一般而言,只要不害社稷,我和先帝這些坐龍椅的,都會睜只眼閉只眼,水至清則無魚嘛,甚至有些時候還要親自為他們推波助瀾,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心里頭不膩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聽著高呼萬歲萬萬歲,聽著歌功頌德,真是一件很無聊的時候。」

趙篆突然忍不住笑出聲,無奈道:「說出來不怕你們兩個笑話,好幾次我睡覺說的夢話,都是眾卿平身這四個字,為此被自己媳婦有事沒事就拿這個調侃。」

瞎子陸詡仰起頭,日頭未高,清風拂面,很愜意。

陳望突然說道:「每天對著堆積如山的奏章折子,是一件很累的事。」

趙篆唏噓感慨道:「只要是想當個好皇帝,就一天不得停歇,這才是最心累的事情。小時候經常會跟母後抱怨見不著自己的爹,很奇怪當皇帝的男人,就一定要一年到頭才與自己兒子見那么幾次面嗎?那時候我就信誓旦旦跟母後說,以後我長大了,不要當皇帝,一定要整天跟自己的兒女嬉耍,一點一點看著他們長大成人,然後各自婚嫁……」

陳望嘆息一聲。

趙篆笑容燦爛,指著南方,「我知道廟堂之外有個江湖,尤其這一百年來,十分精彩,早先有個青山仗劍的李淳罡,也有春秋十三甲,後來王仙芝在武帝城號稱無敵於世,在黃龍士將春秋八國殘余氣數散入江湖後,頂尖高手更是多如雨後春筍,前幾年偶爾我也會想,如果我不是一個皇子,而是江湖門派里的年輕人,有沒有可能登上武評?就算沒有一品高手,當個能夠在州郡內叱吒風雲的小宗師總不難吧?別的不說,就憑我每天批閱奏折也不皺下眉頭的不俗定力,怎么都該混出個名堂吧?」

陸詡微笑道:「尋常的高手,想要在武林中搏個偌大名聲,可不比在官場廝混攀爬來得簡單輕松。」

趙篆點頭道:「所以,如果我只是趙篆,那么我其實很羨慕徐鳳年。」

年輕皇帝停頓了很久,「也很佩服徐鳳年。」

陸詡柔聲道:「在青州一條叫永子巷的小地方,我跟北涼王賭過棋,贏了他不少錢。所以大致知道,想入北涼王的法眼,說起來很難,這滿朝文武,屈指可數。但同時也很簡單,可能販夫走卒,就跟他對眼了,願意待之以朋友。」

陳望笑道:「如果不是北涼王買詩文的銀子,讓我湊出了進京趕考的盤纏,我如今多半就在北涼道做私塾的教書先生了。」

趙篆坦然道:「所以說,如果不是他徐鳳年,今天我們三個就不會坐在這里,也許我要過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才能與另外的人坐在這里聊天。我要謝謝徐鳳年,也要謝謝你們。」

陸詡淡然道:「換成別的人當皇帝,我陸詡和陳大人一輩子都無法坐在這里。所以不用謝我們兩人。」

瞎子讀書人的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趙篆並不惱火,輕聲道:「徐家八百騎從北涼道一路長驅直入京畿之地,我讓人捧著聖旨恭送他入京,讓禮部尚書守在城門口,因為這是為中原守國門的三十萬北涼鐵騎,應得的待遇。他徐鳳年在下馬嵬驛館,大殺四方,引得無數宗師聯袂而至,接二連三的巔峰大戰,堪稱江湖絕唱,我沒有理會,因為這是他徐鳳年作為離陽武道大宗師,該得的待遇。在來這里之前,我聽說他穿著藩王蟒袍去了禮部衙門,不但打了左侍郎晉蘭亭,甚至連咱們晉三郎的胡子也給拔了,我依舊不生氣,因為他是我離陽名列前茅的權勢藩王,我趙篆能為他再退一步,哪怕他連老尚書司馬朴華一起收拾了,我還是能忍讓。先帝能忍徐驍到什么地步,我就能忍徐鳳年到什么地步,甚至更多也無妨。因為我坐龍椅,他替我守江山。」

趙篆雙手緊握拳頭,撐在膝蓋上,眯起眼道:「但他要去欽天監,去我離陽趙室的龍興之地,要毀掉無數人積攢起來的心血,我不能忍!我寧願他來皇宮,在四下無人的時候,指著我趙篆的鼻子破口大罵。」

趙篆站起身,轉頭望向欽天監那邊,沉聲道:「我離陽漕運每年入京八百余萬石,除去京城不可或缺的數目,原本打算每年為北涼道開禁一百萬石!在這個前提下,北涼每殺死十五萬北莽人或是每戰死五萬邊軍,我都再給他分別五十萬石!既然兩遼顧劍棠殺不了人,只要還在我離陽版圖內的你們北涼能殺,那我就肯給你兵餉糧草!」

接下來趙篆面無表情道:「欽天監,先前李守郭李長安父子一千四百甲士,一百刑部銅魚袋高手,三百御林軍,再加上已經開赴欽天監的一千兩百騎軍,是整整三千人。按照先前所說,每年的一百萬石,加上殺敵軍功和戰死撫恤,他北涼現在擁有了三百多萬石漕運糧草,等他徐風離京,就會沿著廣陵江源源不斷送入北涼道。但是,在今天欽天監,他每殺我太安城一人,我就要為離陽為朝廷留下一千石漕運!」

中原的糧,買北莽的人頭,也買北涼的命。

陸詡無動於衷。

陳望欲言又止。

正在趕去欽天監的那個年輕人,是徐驍的兒子,還是吳素的兒子,看上去一樣,但大不一樣。

是三十萬鐵騎共主的北涼王,還是習武大成的江湖宗師徐鳳年,看上去一樣,但依舊大不一樣。

唯一站著的年輕皇帝平靜道:「所以你徐鳳年要是有本事殺完三千人,那就殺吧。」i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