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2 / 2)

但還是覺得

北涼家鄉有養育之恩,離陽朝廷有知遇之恩。

世間安得兩全法,家國兩不負。

會不會到頭來皆辜負?

就像辜負她一樣?

陳望猛然仰起頭,一口喝光壺中綠蟻酒。

徐北枳突然笑道:「陳大人,其實啊,說不定將來你有葉落歸根的一天。」

陳望握緊酒壺,輕聲道:「再也不回了。」

世間遺憾事,往往起始於再見二字。

而世間幸運事,又往往在於之後真正再見之時。

只可惜,遺憾事多,而幸運事少。

陳望重復道:「再也不回了。」

————

年輕宦官緩緩站起身,一只手按在水井軲轆之上,「你爹,張巨鹿,曹長卿,還有你,加上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離陽前朝老人,其實都是一種人,我都不喜歡,但是捫心自問,不喜歡的理由,竟然是羨慕你們。」

年輕宦官陷入追憶,「離陽開國有幾年,那座為趙室子弟傳道授業的勤勉房就存在幾年,我很久以前非常仰慕讀書人,所以經常去聽那里的那些讀書聲。很多內容我都忘記了,但是不知為何,至今還記得住一些,風雨凄凄,風雨瀟瀟,風雨如晦,既見君子……」

既見君子!

年輕宦官回過神後,低頭看著這個依舊坐在井口上的年輕藩王,笑道:「在我心中,曹長卿他們是君子,你也是,所以無論生死,我都很高興。」

小街上的雨點越來越大,年輕宦官笑意也更濃,「也許被一個籍籍無名的宦官視為君子,算不得什么值得高興的事情,是吧?」

徐鳳年站起身,「被當做君子,當然值得高興。只是見到你,我高興不起來。」

年輕宦官微笑道:「不高興的話,就打一架?」

徐鳳年笑著回答道:「正合我意。能用拳頭解決的事情最好別叨叨,打不過了,咱們再坐下來繼續講道理。」

年輕宦官眼神贊嘆道:「怪不得說自己臉皮厚度相當,見識到了。」

徐鳳年仰起頭,望向灰沉沉的天幕,「有人教過我,行走江湖,臉皮不厚不吃香。」

就在此時,遠處樊小柴似乎受不了自己淪為看客,緩緩抽出腰間涼刀,開始在雨中狂奔。

糜奉節根本阻攔不住。

若是細看之下,就會發現樊小柴的衣衫在雨水濺射下,滴滴答答,看似輕緩,但是樊小柴原本僅是身體前傾的前撲之勢,在短短十數步之後,仿佛頭頂有山岳壓下,被迫彎腰前沖。

這條街上,一滴雨即一份真意。

點點滴滴。

樊小柴七竅開始流淌出猩紅血絲,但是這位執拗女子依舊瘋狂前沖,每一次雙腳踩踏在地面上的聲勢都愈發沉悶凝滯。

背對樊小柴的徐鳳年隨手一揮袖,她頓時倒飛出去,撞在一堵牆壁上。

緊貼牆壁的後背,血水與雨水一些滑落。

糜奉節回頭看了眼去而復還的樊小柴,眼神無奈且驚懼。

年輕宦官橫臂伸出,攤開手掌,所有滴落在他手心的雨點都沒有化作雨水,而是一滴滴彈射而起,也並非筆直彈起,而是一次次飛旋畫弧,最終聚攏成一個圓。

年輕宦官笑道:「我其實不太會打架,不過……沒輸過。」

徐鳳年這一次直接用左手按住腰間涼刀,「我年紀沒你大,但是打架次數肯定比你多,而我……沒死過。」

沒輸過,當然平淡中見霸氣。

沒死過,則聽著像個笑話,卻絕對讓人笑不出來。

一條小街,兩位陸地神仙。

一個最年輕,一個最年長,因為年齡懸殊好幾百年。

風雨如晦,既見君子。

可還是要打一架。

老太監忍不住有些跳腳罵娘的沖動,不是說好的君子動口不動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