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流州收官之戰(2 / 2)

黃宋濮猶豫了一下,轉頭問道:「完顏將軍,你覺得爛陀山僧兵為了那座老嫗山,大概出動了多少人?」

完顏銀江下意識就回答道:「瞅著怎么都戰死一千人了。」

黃宋濮一笑置之,沒有計較這位北莽豪閥俊彥的答非所問,抬頭看了眼晴朗天色,點了點頭,自言自語道:「不管如何,可以開打了。」

沿著並不陡峭的老嫗山南坡,三位年輕人牽馬緩緩而行,流州將軍寇江軍,北涼僅剩的白馬游弩手校尉李翰林,親自為寇江淮帶來三千援兵的流州別駕陳錫亮。

除去在山頂嚴陣以待的數百僧兵,三人身後山腳,除去就地休整的白馬游弩手,根本沒有任何兵馬。

李翰林率先離開隊伍,與袍澤一起將戰死之人的屍體搬下山。

距離李翰林不遠處,始終有一名身穿普通邊軍裝束卻不曾佩刀的高大男子,更奇怪的是所有人都對此人視而不見。

臨近山頂,陳錫亮輕聲問道:「寇將軍,你是如何猜出黃宋濮只會用不到三千人來爭奪老嫗山?」

寇江淮笑了笑,「跟他打了三場仗,大致清楚黃宋濮的脾性了,是個老成持重且精打細算的領軍主將,他知道老嫗山決定不了戰場走勢,如果不是沒有確定爛陀山僧兵的蹤跡,他連最後那撥一千五百人都不會派出來送死。現在總算讓他看出我要用爛陀山僧兵拿下老嫗山的決心,估計老家伙差不多可以如釋重負了,因為我一開始就下了死命令,決不許任何一名北莽死士在這座山頂在,看到南面山腳的底細後,能夠活著傳遞出軍情,以至於不得不麻煩李翰林身邊的那位跟屁蟲宗師暗中出手相助,為的就是讓黃宋濮猜不出南坡到底屯扎了多少僧兵。」

終於步上山頂,陳錫亮遙望北方,苦澀道:「就算知道了老嫗山南邊其實只有一千五百名僧兵,我相信黃宋濮也絕對猜不到僧兵主力的去向。因為就算是我陳錫亮,到現在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這位流州將軍面無表情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他出現在那處戰場,既是謝西陲自己選擇的,並且我寇江淮……也不想攔著他。」

心情復雜的陳錫亮唯有一聲嘆息。

密雲一役,謝西陲死守山口。

接下來,謝西陲便要親自率領一萬多僧兵,獨力抗拒六萬南朝邊關援兵。

為的就是讓流州騎軍聯手清源軍鎮兵馬,一口吞下黃宋濮部主力。

饒是陳錫亮這種兵事門外漢,也心知肚明,有些戰場,能夠置死地而後生,有些戰場,沒有。

陳錫亮想不明白,明明寇江淮沒有親自開口下令,謝西陲就已經主動提出此事,當時連同徐龍象李陌藩和流州刺史楊光斗在內,所有人都猶豫不決。

因為誰都知道一件事,哪怕是完完整整的兩萬爛陀山僧兵加在一起,在拒北城內那位年輕藩王的心目中,都不如一個被他親手帶離西楚的謝西陲重要。

也只有寇江淮膽敢公然點頭答應,任由謝西陲赴死。

荒無人煙的老嫗山以西崎嶇地帶,謝西陲停馬不前,身後是一萬多僧兵,人人棄刀負大盾,手持拒馬長矛。

等到擔任斥候的中年武僧飛掠而返,告知前方十里並無北莽斥候後,在主將謝西陲的振臂向前之後,這支兵馬才繼續快速前行。

嘴唇干澀的謝西陲咧嘴一笑,輕輕呼出一口氣,沒來由想到年少時分蹲在台階上曬太陽,那位經常低頭從自家門口快步走過的秀氣小娘。

北涼以南,有她。

理由足矣!